關注高考:考生們一路“考”好

Posted in CH
    熱點聚焦         高考作為體現社會公平公正的一種有效方式,歷來備受社會關注。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社會各界正努力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讓考生們一路“考”好。記者于日前採訪了雲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心理學博士後、教授周寧。有著多年臨高前為考生家長做心理輔導的周寧坦言,良好的社會氛圍有助于舒緩壓力,但是,事實上,對于考生和家長而言,壓力卻沒有減輕。因為,高考畢竟是一場重要的考試,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考生與家長有了更高的期望與目標,期望能上更好的大學。“怎樣考上心儀的大學” >>>

同性戀家長比異性戀家長更優秀?

Posted in CH
  在美國,同志婚姻,尤其是同志父母,一直都是最近人們關注的焦點。  1月6號,總統熱門候選人桑托洛姆與一位新罕布希爾州的觀眾聊天時說道,孩子就算跟著監獄裡的父親,也要比被養在沒有父親的拉拉家庭里好。1月9日羅馬教皇稱,孩子需要異性戀的家庭,同志婚姻對人類的未來本身是一種威脅,。  但是據對男同及拉拉家庭的調查表明,並非如上所說那樣悲慘。實際上,在某些方面,同志父母可能比直人父母更具天賦。  總體看來,同志父母比異性戀父母更加有積極性,更能承擔義務,「因為他們選擇去做父母,」馬薩諸塞州克拉克大學的心理學家阿比哥德堡說,他專門研究同性戀者為人父母的議題。同志很少是意外做了父母,比起百分率達到50%的異性戀的意外懷孕,那就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感和更多的參與。  研究表明,同志家庭的孩子在成就、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和其他方面,與異性戀家庭孩子基本沒有區別。依據一些調查表明,這些孩子可能思想更開明,更具忍耐力,在公平公正方面更容易成為楷模。不僅如此,調查表明,男同跟拉拉更有可能為那些領養系統很難安置的孩子提供家庭。當然,這並不是說異性戀父母就不能帶給孩子同樣的一些品質。收養那些最需要被收養的孩子  同志領養在美國伊利諾斯州引起了爭議。這裡的天主教慈善領養服務在十一月的時候決定停止服務,因為國家拒絕給予基金支持他們,除非他們同意不再歧視男同和拉拉。天主教慈善機構並沒有做出讓步,而是關門大吉了。  把天主教的反對放在一邊不談,調查表明,對於需要收養的孩子,男同志和拉拉父母是非常強大的收養資源。依據2007年威廉姆斯學院和城市學院的報道,在2000至2002年間有65000個孩子跟隨同志父母生活。另外還有14000個領養中心的孩子被同性戀父母所領養(現今,在美國,有超過100000名孩子在領養中心) >>>

如何越過創業躁郁癥?

Posted in CH
Like us on Facebook ·第一階段的概念為“無知的樂觀”(Uninformed Optimism) 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到達過山車的頂端,此時經歷到的是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的感覺。 ·第二階段我們稱其為“知情的悲觀”(Informed Pessimism) 隨著到達曲線的頂端,你會獲得更多信息。正所謂登高望遠,伴隨著的往往也有高處不勝寒。此時會感受到緊張以及畏懼,甚至挫折感開始悄悄進入我們的心靈。你會滋生擺脫它的想法。 ·第三階段則是“價值危機”(Crisis >>>

專業答疑精選(26日):文科生适合報考專業(3)

Posted in CH
  @chenniun:向@CUC行者 提問:廣播電視編導都學些什么呢?就業怎么樣?一定要讀研究生嗎?西南大學的一本里的這個專業還行嗎?  @CUC行者:廣播電視編導屬於藝術類專業,妳是藝術考生嗎?現在就業壓力挺大的,因為編導的需求並不是很大。讀不讀研就看自己了,西南大學的編導不算很好。好運!  ─────────────────────────────────────  @花開次第遍長安:向@任歆愷 @包小肉 @CUC行者 @Feng-淑霞-bwas >>>

美女只是花瓶!研究:大腦會將性感女體當作「物」

Posted in CH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選美比賽、啤酒促銷活動總被人批評為「物化女性」。一項最新心理學研究卻指出,觀看者無論是男是女,確實會將性感女體當作「物體」,而不是「人」。 ▼大腦告訴我們:美女只是花瓶!(圖/取自網路)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libre de Bruxelles)心理學家柏納德(Philippe Bernard)表示,當大腦辨識人時,只將對方看作一具肉體,或是一些器官的代表、組合,此現象即被稱為「性物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 柏納德說:「目前未知的是,在基本認知上我們究竟是將男性物化,還是將女性物化。」從過去研究得知,大腦辨別「人」與「物」的機制有所不同,例如只看見一張臉的某一部分,很難認出臉的主人是誰;但如果看一張椅子的一角,就可輕易判斷是張椅子。 研究團隊因此想出一種辨別方法,他們將性感男性及性感女性的照片上下顛倒,供受試者指認;此方法是因為當人反過來時,就很難辨識身分,物體則不受影響。研究團隊首先快速閃現一張照片,在一秒空白後,再閃現出兩張照片,一張與先前的相同,另一張則是先前的鏡像(左右顛倒),接著要受試者選出一樣的照片。 結果發現,受試者在看到性感男性的照片時,上下顛倒後幾乎完全認不出來;觀看女性時,則無論正看或反看,都能快速辨別出一樣的照片。柏納德說,此研究顯示當大腦看見男性時,仍會當作「人」,因此辨識困難,看女性則會當成「物」。 >>>

兩性差異多大?澳統計學者「數字」解密

Posted in CH
男女不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有著極大的差異,造成男女之間相吸又相斥,很多心理學家也試圖釐清這些相異之處,幫助兩性更加了解彼此,降低相處時的誤會和摩擦;澳洲一名統計學家John Croucher最近出了一本名為《Love by Numbers》的書,用簡單的數字以及百分比來傳達兩性之間互動時的微妙關係,為相處過程帶來無限的樂趣。澳洲統計學家在經過多年的資料蒐集和研究後,整理出一本「數字書」,精準解讀兩性之間的思考行為上的差異。《路透社》(Reuters)近日報導,John >>>

飲食與性格有關?不同性格者的飲食"處方"

Posted in CH
    一個人愛吃什麼食物,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美國行為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事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與口味有著密切的聯係。 飲食與性格有關?   喜歡吃清淡食物   性格特點:注重交際,善于接近別人,個性隨和,但獨立性不強,不願意單槍匹馬地行事。   營養原因:喜食清淡的人往往新陳代謝相對較慢,因此不屬于思維特別活躍的類型,處事多能泰然處之,但缺乏統帥才能和決斷力。   生理提示:日常生活中清淡的飲食值得提倡。但過少糖分與鹽分的攝入可能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喜歡吃酸   性格特點:有事業心,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際,遇事愛鑽牛角尖,沒有知心朋友   營養原因:酸性食物多含有較高的非金屬元素,如硫、氯、磷等。   正常人體的血液應為弱鹼性,血液如呈偏酸性,不利于人的正常思維活動。過多的酸性食物的攝入形成的“酸性體質”極有可能是性格孤僻甚至“孤獨症”的直接成因。   生理提示:愛吃酸味,懷孕常是第一個聯想,但肝、膽功能不佳,也會偏愛酸味。   喜歡吃鹹味食品   性格特點:待人接物穩重,有禮貌,做事有計劃,埋頭苦幹,但比較輕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點虛偽。   營養原因:鹽類富含金屬元素,如鈉、鉀、鈣、鎂等陽離子,金屬離子是神經傳導的重要遞質,也可以說是理性思維活動的重要環節,因此喜歡高鹽食物的人更具工作的計劃性和條理性,但往往感性思維不夠,因而相對比較冷漠。   生理提示:口味重,愛吃鹹的人,可能是體內缺碘。吃太多鹽,易高血壓、腎臟病。要攝取碘質,可改由海苔、海鮮中取得,日常生活宜採低鹽分飲食為佳。 >>>

大陸/劉延東:扭轉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重學科輕育人現象

Posted in CH
陳恆光/整理 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載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的文章《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品質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文章指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堅決扭轉重科研輕教學、重學科輕育人的現象。 文章稱,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品質的第一標準就是看人才培養水準,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的重大問題。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堅決扭轉重科研輕教學、重學科輕育人的現象,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文章指出,教師隊伍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決定教育品質的關鍵環節。現在教師學歷層次明顯改善,來源日益多樣化,但仍然存在師資結構不盡合理、專業素質和師德水準有待提高的問題。少數教師沒有統籌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係,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關係,教育教學水準得不到保證。必須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高校最重要的基礎工程來抓。 一要為教師心無旁騖地安守教學崗位提供制度保障。要改革教師評價辦法,突出教學業績評價,建立激勵競爭機制,分配政策向教學一線傾斜。要完善教學名師評選制度,大力表彰在教學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引導廣大教師以學術素養、道德追求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 二要深化教師聘任制度改革。現在有的高校教師存在“近親繁殖”現象,不利於形成平等的學術爭鳴。要拓寬選人視野,完善遴選制度,全面推行公開招聘,促進不同高校、不同學術流派之間的交流。鼓勵高校聘用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專兼職教師,鼓勵教師擁有校外學習、研究和工作經歷,優化專兼職教師結構。同時,完善退出機制,實現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增強用人活力。 三要堅持培育和引進並舉。“育”的重點是加強中青年教師培養。中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要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重視教學基礎能力訓練,加強教育心理學、教育倫理學、教育技術、職業道德等系統培訓,提升專業水準,以適應知識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引”的關鍵是延攬高層次領軍人才,有條件的學校要面向世界招聘一流教師。目前“千人計畫”高校入選人數占全國的63%,要發揮好引領示範作用,構築相互銜接配套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打造高水準創新團隊。 文章表示,教學品質是衡量辦學水準的核心標準,多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一定進展,但仍有一些學校存在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的問題,缺少對學生科學思維的訓練,難以激發學生學術探究的熱情,一些學生知識面狹窄、綜合素質和適應性不強。加快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要創新教學理念和模式。人才培養立德為先、立學為基,既要加強專業教育,注重“厚基礎、寬領域、廣適應、強能力”,也要加強思想品格教育,注重“樹理想、強意志、勇實踐、講奉獻”,使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廣闊的眼界胸懷,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探索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思想品德、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培養模式,推動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加強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育人。對就業相對困難的專業,要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讓學生知識面更寬,就業面更廣。對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探索產學研合作、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要加強校際交流,增加學生“第二校園”的經歷,讓學生分享各校的學科優勢,接觸不同的教學風格,在多元的校園文化中薰陶成長。 二要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目前有的高校仍然延續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有的高校課程多但挑戰性不足,有的高校課堂越來越大,公共課動輒幾百人,互動討論難度比較大。要鼓勵小班教學,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學生的創造思維應在教學全過程中得到激發和鼓勵。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聯繫和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互動學習的機會。要推進資訊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增強學生運用網路資源學習的能力。還要加大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力度,把最有特色、最有水準的課程開放共用。 三要創新學習方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學的學習方式出現許多新特徵,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終身學習等理念得到廣泛認同。但不少學生仍然把分數、文憑作為學習的主要目的,缺乏自主學習的精神。要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方式,開設由學生和教師共同選題的自主學習課程,構建多元學習模式,加強學習策略和方法的訓練指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個性發展。 同時,本科是大學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世界一流大學無不高度重視本科教學。要鞏固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健全以提高教學水準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做到政策措施激勵教學,工作評價突出教學,資源配置優先保證教學。要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堅決避免本科教學被弱化的現象。本科階段要加強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同時為部分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做好準備。要發揮好“本科教學工程”在提高教學品質上的引領輻射作用,調動所有教師投入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文章指出,現代大學的功能已拓展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四個方面,落實好提高品質的戰略任務,必須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四大功能有機互動、相互支撐,為內涵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文章強調,文化是一所大學的靈魂,也是大學彰顯特色的重要標誌。很多中外名校,每一幢建築都蘊含著歷史的厚重,一草一木都滲透著濃郁的人文氣息。但也有的大學高樓大廈、富麗堂皇,卻感覺缺少文化的滋養。大學文化是在長期辦學中積澱而成的,核心是大學精神,外化為學風教風校風,要作為提升品質的重要任務,使文化底蘊更加豐厚,精神品質更加卓越,形成良好育人氛圍。 >>>

咽音練聲體系的發明者

Posted in CH
  這位林俊卿大夫,正是“咽音練聲體系”的發明者。因為他最主要的身份是一名醫生,所以人們稱他為林大夫。  林俊卿生于1914年,他的出生地是廈門鼓浪嶼。據說,林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令人惊嘆的音樂天賦,5歲就擔任了兒童唱詩班的領唱。  1941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林俊卿在上海開業行醫。白天,他是一位醫術高超的兒科大夫,到了晚上,他就出現在上海灘的各種音樂沙龍。他天生低沉而富有磁性的男聲,打動了許多名媛紳士。正是因為歌唱,他與鋼琴家許恬如結成百年之好。  種種因緣際會,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藝術家,尤其是白俄、義大利人、猶太人等,展開了一段段極為特殊的藝術人生。梅百器也在這個時候來到上海定居。  梅百器(Mario >>>

高考前如何調整心態?專家:把擔心變成期待

Posted in CH
新華社 發   距離高考已經不到1個月時間,昨天是全省高三最後一次統測。進入5月以來,考生紛紛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全面備戰的緊張氣氛讓人望而生畏,接踵而至的各種考試讓人疲憊不堪,不少同學出現了壓抑、倦怠、焦慮等情緒。在湖北孝感一中,50多人的教室裏,甚至有近半數的學生打著吊瓶上晚自習。   昆一中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牟潔建議,其實,只要換一個角度來看高三,再掌握幾招心理學的應對策略,就可以把對高考的擔心變成期待,提高這一個月的學習效能,讓高三成為放飛青春夢想的天空與樂園。   同學這樣做   最後一月要有復習步驟   牟潔建議,考生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把高考當做一次人生經歷,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這次考試。其次要調整生物鐘。高考考試時間為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下午3點到5點。因此考生最好使自己的精力在這段時間內處于最佳狀態,才能有利于考試發揮。調整生物鐘。考生最好使自己的精力和興奮時間段調整到高考考試時間。避免開夜車,不要晚上興奮,白天萎靡。   最後一個月一定要有自己的復習計劃和安排,而且計劃要適度,要能完成,否則白定一些,最後都沒有執行。   堅持鍛煉身體。運動也是一種有效地釋放壓力的方式,而且還會讓你提高學習的效率。特別是到野外走走,感受自然。當你面對森林、河流或星空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那點壓力或煩惱實在渺小得如滄海一粟。   考前要適當放松,譬如聽音樂、看電視。晚上睡前不喝刺激性飲料;不看大喜大悲或過于緊張的故事片;不要對暫時的失眠過于擔心。   家長這樣做   不要特殊安排飲食品種   孩子有壓力,家長也要減壓。牟潔建議,家長們不要說類似“好好考,不要緊張,考不好也沒有關係”、“再堅持一下,好好把試考完,你和爸媽都解放了”等話,因為這些話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而媽媽的一個擁抱、爸爸拍拍肩膀等肢體語言就足夠表達你對孩子的愛了。考生們需要父母肢體語言的鼓勵和安慰。   家長不要過度焦慮,因為家長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發揮。應把高考當做一次人生經歷,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這次考試。   考試當天,不要強行送孩子去考場,即使徵得孩子的同意也要做到,在送達考場以後,盡快離開考場,最好不要在考場外陪考,一是可以防止交通堵塞,二是可以不讓坐在考場內的孩子壓力很大。   如果孩子出現考前緊張等情況怎麼辦?牟潔支招,家長一定不能更著急,相反應該用比平時更緩慢、平和的語速對他說話,多鼓勵他,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心理暗示語言,如“一切都會順利的”、“我很舒服,我很放松”等。   不要特殊安排飲食品種,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多補充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品,注意預防感冒、中暑、腹瀉、外傷等。(完)(劉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