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利用媒體操縱公眾十策略

    當今世界語言學界巨擘諾姆‧喬姆斯基也是全球著名的政論家,這位美國學者對美國外交及內政的批判時常轟動全世界。“9‧11”事件後,喬姆斯基出版的小冊子《9‧11》指出,“美國是最大的恐怖主義”;在其《霸權與生存》一書中,他將矛頭直指美國在中美洲、伊拉克等地常年來的恐怖主義暴行。據西班牙《起義報》報道,他近日又在新書《平靜戰爭的無聲武器》中,列出西方通過媒體操縱公眾的十大戰略,被稱為“操縱戰略十誡”。

  分散注意力的戰略。進行社會控制的首要因素是分散公眾的注意力,手法是制造連續不斷的消遣和無關緊要的新聞,使其泛濫成災。在阻止公眾對科學、經濟、心理學等領域基本知識的興趣方面,分散注意力戰略必不可少。“保持公眾注意力分散,遠離真正的社會問題,使其被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吸引,從而沒有時間思考”。

  制造問題,然後提出解決辦法。這種方法也被稱為“問題—反應—解決”。制造一個問題,或提出一種可預見的形勢,以便引起公眾的某種反應,目的是使公眾要求採取他們希望和能接受的措施。比如,發動和加劇城市的暴力活動,或是組織血腥的襲擊,目的是讓公眾要求出臺損害自由的安全及政治方面的法令。或者制造一場經濟危機,以便讓人們接受社會權利的後退或同意瓦解公共服務。

  漸進戰略。為讓人們接受一項本不願接受的措施,只需將其逐漸實施就夠了,連續多年採用量子點滴的辦法。比如,激進的新自由主義主張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強制性地讓公眾接受了,國家最小化、私有化、緊縮、大規模失業等政策主張如果一次性集體實施,就會引發一場革命。

  拖延戰略。另一個讓人們接受一項不得人心決定的方式,是將該決定說成是“痛苦的和必要的”,這更容易使公眾接受,因為接受未來的犧牲比眼前的犧牲更容易。首先,這種努力不是馬上做出,公眾總有一種傾向,天真地等待“明天一切都會更好”,所要求做出的犧牲可能會避免。這讓公眾有更多的時間去習慣變革思想,在時機到來時無奈地接受現實。

  對待公眾如同對待年幼的孩子。以廣大公眾為對象的多數廣告利用學說、論據、人物,特別是採用狡猾的語調,大多時候接近于軟性的東西,好像公眾是年幼的孩子或有心理缺陷的人。

  多數時候,欺騙公眾更多地採用一種稚氣的音調,因為“如果對象是一個12歲或年齡更小的人,他有可能對建議做出一種缺乏意義的回答或反應”。

  更多地利用感情因素而不是思索。利用公眾的情感是一個慣用方法,即便經過合理的分析,也容易在情感作用下造成短路。另一方面,利用感情打開沒有覺悟的人的心房,目的是強加或植入其思想、願望,強制或誘導其表現。

  使公眾保持無知和平庸。“對社會下層提供的教育質量應當是更可憐的,盡可能平庸,這樣在下層階級和上層階級之間拉開距離,使下層階級保持無知的狀態,使其不可能升級”。

  鼓勵公眾對平庸感到高興。努力使公眾相信成為愚笨、俗氣和沒有教養的人是一種模式。

  讓人增強負罪感。使個人相信,本人的不幸是自己的罪過,因為他不夠聰明,沒有能力,或是他沒有努力。這樣可以讓他不會起來反抗經濟制度,讓個人自我損壞,有負罪感,這就造成一種沮喪的狀態,其後果是他再不參與行動。

  用體制更好地控制和支配個人。隨著最近50年裏科學的加速進步,公眾的知識和佔統治地位的精英們所擁有和支配的知識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得益于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應用心理學的發展,“體制”掌控了與人類相關的先進的知識,這些知識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體制甚至比個體更了解他自己。這也就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體制能夠比個體更好地控制和支配他自己。(記者 任卓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