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薇 製圖/司徒敏琪 圖/曾敏妍
你是一名獨步超市的精明購物殺手、你是一名企業高管熱衷於高端消費、你也可以是一名網購達人……但你是否是一名科學消費的消費者呢?在日常消費中,你是否真的如你自己所想的那樣精明呢?
我們不妨從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逐一撥開躲在消費原理背後的消費真相吧。當看完以下介紹的一系列經濟學原理與消費案例後,你或許就能明白:為何超市裏那麼多免費試吃的櫃檯、某些商品為何價格越高越好賣、你的同事的購物體驗對你產生了何種影響、你喝的其實不是一杯星巴克,那只是一種體驗獲得的象徵而已……
1、對比的原則
對於商人來說,先將比較貴重的商品展示給顧客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如果不這樣做,對比原理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且還會起相反的作用。如果你先把一件便宜的商品拿給顧客看,然後再讓他們看貴一點的,這樣做只能使後者的價格顯得更昂貴——顯然,大多數商人是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的。
經濟學(心理學)認為:“對比原理”在消費領域十分普遍。兩樣東西一前一後地展示出來,這樣的對比能對用戶造成一定的暗示作用。消費者會在商家“設計好”的遊戲規則下,向有利於商家的方向前進。
生活案例:
電子商務網站喜歡把原價列出並劃掉,然後給出一個所謂的折後價,這就是充分利用了對比原理。通過把市場價和網站價格對比,讓用戶感受到了優惠。
在商場挑選衣服的時候,通常營業員都會先將售價高的那種套裝推銷給你。因為當你買下最貴的套裝時,為搭了配這身昂貴的套裝,營業員還會向你推薦一些配飾(襯衫、鞋子、皮帶)之類的,而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這麼貴的套裝都買了,這些配飾(襯衫、鞋子、皮帶)的價格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注意這個時候你就落入商家的套了。仔細想想,如果單獨買配飾和配搭的襯衣你是絕對不會買這麼多和這麼貴,而和套裝搭著買,你一定會買得更多更貴,而不是你實際需要的。
點評:“對比原理”就是運用特定的刺激以激活消費者購買欲的釋放裝置,從中可以看出消費者是何等的經不起誘惑,是何等的盲目和盲從。生活中時時可見,由這種簡單“對比”而激發的“認知”,經常有可能帶來資訊誤導的結果。為什麼有那麼多買家上當受騙卻不略加思考,其中的道理就明白了。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