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養ABC 美國方式未必好

「養育華裔子女」講座,邀請劉欣如(右二)主講。右三為新英格蘭地區華人家長會楊萌。(記者唐嘉麗/攝影)

slideshow

哈佛大學暨McLean醫院心理學講師劉欣如(Cindy Liu),根據研究結果和自身經驗提醒華人家長,要體認華裔子女生活在兩種文化中的事實與處境,彈性調整彼此關係,才能見收良好的教養成果。

劉欣如是在新英格蘭地區華人家長會(NECP)於勒星頓圖書館舉辦的「養育華裔子女」講座主講,該講座引來50多位與會者熱烈的討論、提問和經驗分享。

從事文化差異和華裔兒童心理研究的劉欣如說,華裔移民家長以教養子女「成功、快樂」為目標,常以自己熟悉的威權方式,希望孩子小時候聽話、保持學業成績優異,長大後進名校、事業成功、收入穩定。

教養方式並無對錯。她指出,有研究顯示,美國家長愈嚴格,子女在校學業表現有愈糟的趨勢。但是卻看不見華裔學童有因父母管教嚴格,而有反效果的情形。因此,在美的中國家庭不一定要用「美國方式」教養孩子,重要的是,要有讓子女能夠適應雙文化環境的認知和親子關係。

根據自身經驗和研究結果,她說,與移民父母同住在中國家庭、同時就讀美國學校的ABC華裔子弟,在兩種文化環境中,不斷變換認同(identity),他們在兩種文化中,都被歧視。

西方文化重個人和獨立、講求自給自足、自我決定。儒家思想則有相互依存、自我控制、不露哀矜等文化價值。生活在兩種文化價值中的孩子,常會因矛盾、衝突而感困惑。

她提醒華人家長重視ABC的精神健康情形,許多ABC正受其苦。華裔5-7歲的孩童較其他族群孩童更明顯的害怕分離、過於焦慮。亞裔婦女患產後憂鬱症的比率是歐美婦女的3.2倍。

根據研究調查,15-24歲的亞裔女性的自殺率最高。患精神疾病的亞裔,僅有4%就醫,8%求助牧師。許多年輕的亞裔女性有高比率的性行為傳染疾病,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和用毒、酗酒問題也很多。

她說,有研究顯示,有「中國」家長的「美國(化)」子女,患憂鬱症的比率較高。中國家長常以「沒有盡力」、「更努力就好」因應子女的憂鬱和沮喪。

她說,要想成功,華裔孩子必須學會依照情況和環境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家長和子女都必須了解和認知彼此的文化。堅持信仰、表現同情,也是文化上更富彈性的要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