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心理學/睡不著的時候

既然稱為「全民心理學」,就不是只有專家才看得懂的學問。只要讀完,你我都可以上手。讓臨床心理師教你活用心理學,搞懂「睡不著」、「瘦不下來」、「小孩難教」等疑難雜症……

圖/趙大鼻
「到了該睡的時間,左翻右轉就是睡不著。不知是喝了咖啡還是茶?反正精神就是有些亢奮。」

「腦袋轉啊轉的,躺在床上無法入眠,心情愈來愈糟。」

「身體累到不行,精神很差,但就是難以成眠。腦袋昏沉沉,感覺生不如死……」

當個案一提到排名求助心理門診之首的「睡不著」時,我便不由自主地興起「摩西領百姓過紅海」的使命感。不過這些被失眠逼到走投無路、抱著姑且一試來掛號的受苦靈魂,恐怕沒想到會遇上一位同病相憐的心理師吧。

自幼神經質的我,淺眠。據父親說要哄我入睡,粉難!

母親力阻我念心理系,因她認定如此神經質的兒子,要是得天天傾聽別人的煩惱,只怕沒兩下就「起肖」。後來才明白會這般替兒子著想的家母,也是容易因掛心而睡不好的「同好」,於是不難得知我神經質的基因是打哪兒來囉!

國中每遇段考,進食便無法吞嚥,因為會反胃想吐……

高三有回在模擬考前一晚,遭蚊子干擾驚醒,之後便不時擔憂「要是聯考前一晚出現失眠而讓應考失常……」沒想到只因這麼一個意念,就開啟了我的失眠人生。

老實說,會堅持選心理系,壓根沒想過可藉助人工作來餬口,二十六年前哪時興這套,說穿了,是興趣,也是想自救吧——看看可否轉型為「陽光男」。

偏偏於大二時念到:個性在六歲就已定型……這可讓我沮喪了好一陣子。

一路找著「如何睡滿八小時」偏方的我,卻只換得不時失眠的攪擾。直到對睡眠知識有更完整的了解,復聞指導教授(是心理師的心理師)在協助失眠案例的討論時提及要個案在床頭貼上「床是睡著用的」,才漸漸對追求「圓滿睡眠」不那麼執著。

●「更懂睡覺」的知識:

‧睡眠是一種在哺乳動物、鳥和魚當中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狀態,甚至在無脊椎動物如果蠅中也有這種現象。

‧在睡眠時人腦並沒有停止工作,只是換了模式(如深睡腦波、淺眠腦波,以及作夢時的快速動眼腦波等)。這使身體可以更有效儲存所需的能量,並對精神和體力做出補充。當沒睡好時,腦袋會自動在有機會休息時補充身體所缺少的時段(不過打一下瞌睡,精神便好轉)。

‧睡多睡少因人而異,而且人類的生理時鐘並非精準的二十四小時,所以每個月都有一至兩天會因「時差」而稍難入睡。易擔憂失眠者,常因過度在意這一兩天的睡不好,而陷入持續地失眠。

‧睡眠中樞在延腦,與相連結的自律神經,都無法用意志控制。一直要自己放鬆別多想也沒用,因這些部位皆聽不懂國語啦!感覺自在而無所求時,身體會因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切換至副交感神經而放鬆,自然容易入眠。請回想,無目的地轉著電視遙控器時常不自覺地打瞌睡,但當決定進房好好睡個覺(要「認真睡」),有時反倒睡不著。

‧關鍵領悟:少眠的我(平均一天睡五個多小時),算出跟每天睡飽八小時者(還有午休加打瞌睡)在一整年的睡眠差距量:每年我幾乎可比一般人「多醒」達六十天耶!於是我不再擔心因為睡不著而傷身折壽,因為與其一心為了爭取健康長壽而致力多睡(其實多活著的時間不也都在睡覺),不如盡力將醒著(含睡不著)的人生過好,起碼無須自怨自艾!

●睡不著時可以這麼做:

‧「床是睡著用的」,與其睡不著時在床上翻來覆去(花大錢買好床還睡不著,萬一又碰上枕邊人三兩下便沉睡打呼,這可是人生至苦之一),不如起身!最起碼可以將憂心之事寫下。倘若腦袋沒在煩什麼(就是煩睡不著),不妨規畫一下明日行程,或是蒐集些休假旅行的資訊。甚至可以善用該段時間享受人生:如翻翻書,看看片子……即便隔日精神略微不濟,不妨吃維他命或喝點咖啡提神,等累了再上床睡。

‧萬一碰上身子極累,腦子卻轉個不停時,不妨練習「打睡」(註)。即便沒睡著,依然可以部分恢復身體活力,因為閉眼與專注時,大腦便進入「省電模式」。

‧無論起身下床活動,或是留在床上「打睡」,最關鍵之處:別老一心鎖定要自己睡著!

偷偷告訴讀友喔,其實這篇文章,就是在睡不著的夜深人靜時完稿的。

‧註:「打睡」簡單地說,就是用「觀想」的方式,將閉目養神當成一種修行。詳見《心理師的單行道》P.163

圖/趙大鼻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