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母敲警鐘走進孩子心理世界

Posted in CH
本報記者孫銘雪報道 大溫心理學家指出,梁芷華殺嬰案,為父母者敲響警鐘,可以藉此機會反省育兒方式,家長也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危機。而社會學教授就建議,移民家長要轉變思維,真正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心理學博士、列市議員區澤光在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表示,很多年輕人在危機處理方面不當,採取了極端方式。他說:「就像小孩子偷了東西,怕父母知道,首先想到的是把東西藏起來。而一些成年人,可能是因為父母從小管教過於嚴格,遇到危機時,一下感到緊張,僅注重如何解決眼前問題,而沒想到長遠後果。」允許小錯  >>>

職場心理學/看同事不順眼?你不是真的討厭他,而是被…

Posted in CH
上班族心理學:「基本歸因錯誤」讓你看某種人不爽,也讓你被某種人不喜歡 文/Mr.6 幾年前看過一篇文章,人性有一個現象叫「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中文可翻作「基本歸因錯誤」。它是在形容,一個人,如何的容易去「歧視」或「偏差看待」另一個人。 歧視?偏差看待? 我們會這樣嗎? 是的,我們往往在評斷一個人的所做的事情,會太過於注重「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而完全不給對方「機會」。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將自己的眼睛蒙起來,無視他實際的表現、無法觀察到他實際的作為。 >>>

佔中反佔中情緒也受困

Posted in CH
  佔中事件發生至今超過一個星期,但市民的不安情緒至今仍未紓緩。香港紅十字會表示,有反佔中的貨車司機受連日佔領新聞困擾,曾泛起開車撞示威者的念頭,又有年輕女士因立場分歧,與感情萌芽的男友人反目,更有人連夜失眠和發噩夢,須轉介至臨心理學家跟進。  香港紅十字會與香港心理學會合辦的「心理支援熱」(2507 7050)截至昨日中午,共接獲三百四十個求助電話,當中一百零九人須轉介至臨心理學家跟進,不少人因為對佔中抱有不同立場,而引發人際關係困難。 曾想開車撞示威者   紅十字會臨心理學家張依勵表示,除了參與佔中的示威者情緒受困外,該會近日亦接獲反佔中人士求助,「有職業司機因為從收音機接收到太多關於佔中的新聞,令他覺得非常煩躁,透露曾想開車撞示威者。」該男子接受輔導後承認,當時只是一時意氣,並無實際計畫要付諸實行,只是因為感覺自己是小眾,無法在生活圈子中勇敢地表達看法,才會一時想不開。  又有年輕女士與男性朋友原處於感情萌芽階段,但因為雙方對佔中的立場分歧,導致意見不合,結果連朋友都做不成;有求助者則投訴受事件困擾,連夜失眠和發噩夢,夢見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等畫面。 不應故意「撩交嗌」   張依勵提醒市民與親友討論佔中等政治議題時,應尊重對方意見,不應故意「撩交嗌」,例如指責對方「唔識」,或者說對方「已被人瞞騙和利用」等語句都是禁忌,「在喜慶場合就盡量唔好講佔中」。  至於近日不少人在社交網站將不同政見的朋友「unfriend」,她則呼籲要反覆問清楚自己,雙方的關係是否建基於政治立場相同,才能成為朋友,以免一時衝動做錯決定,「認識了十多二十年,大家的友誼是否要因為這件事斷絕關係?還有值得珍惜的地方嗎?」  另外,社署總臨心理學家劉家祖指,社署熱至今接獲六宗佔中的情緒支援求助個案。他說巿民面對大規模突發事件,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但大多會隨時間消減,如果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就要考慮向專業人士求助,可致電社署熱2343 >>>

學林菩提路病榻上轉念寫下心理學佛法

Posted in CH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心理諮商教育權威鄭石岩也曾遭遇人生挫折,他三十九歲那一年在登山過程,跌傷脊椎,下半身無法動彈,心裡沮喪,愁容滿面,太太的一句話:「過去你學禪、學佛、學心理諮商,幫助了很多人,而這次你自己卻一點都不受用。」因而點醒了他,奮發寫作,身體卻奇蹟康復,並成為實用心理學的暢銷作家。 發心閱藏經 立志寫作 鄭石岩研究所畢業後,高考進入台北市教育局擔任專員、科長,後來轉到學校教書,因為教跟學可以融合在一起,開始發心閱讀大藏經。雖然當時薪水一個月三千元,而一套大藏經要七萬元,他仍舊買下一部大正藏,從大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開始,研讀各宗重要經論,並勤於做筆記,留下許多紀錄,後來更燃發寫作的想法。 但人的因緣奇特,三十九歲那年,熱愛大自然的鄭石岩,在登山時跌傷了脊椎,下半身不能動彈,醫生說得動手術,可是卻不一定能恢復行動能力,而且醫院暫時沒有病房,只能回家等待。這段期間,鄭石岩心裡沮喪,愁容滿面。 鄭石岩的太太對他說了一段話,讓鄭石岩想通了,就跟太太說:「如果我真的不良於行,坐輪椅,那我下半生就演講寫作。」心裡體悟一切現成,既然不能行動,就把力量用來寫作,當下請太太把筆記拿出來,在病榻中開啟了寫作之路。 投入寫作之後,病情奇蹟似地好轉,一個月恢復走動,放開拐扙踏出第一步時,覺得人生不需要求什麼,能走、能看、能聽就是一種幸福,也才真正感受到佛法裡所說的「當下即是一切」 >>>

佔中反佔中情緒也受困

Posted in CH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佔中事件發生至今超過一個星期,但市民的不安情緒至今仍未紓緩。香港紅十字會表示,有反佔中的貨車司機受連日佔領新聞困擾,曾泛起開車撞示威者的念頭,又有年輕女士因立場分歧,與感情萌芽的男友人反目,更有人連夜失眠和發噩夢,須轉介至臨牀心理學家跟進。香港紅十字會與香港心理學會合辦的「心理支援熱綫」(2507 7050)截至昨日中午,共接獲三百四十個求助電話,當中一百零九人須轉介至臨牀心理學家跟進,不少人因為對佔中抱有不同立場,而引發人際關係困難。紅十字會臨牀心理學家張依勵表示,除了參與佔中的示威者情緒受困外,該會近日亦接獲反佔中人士求助,「有職業司機因為從收音機接收到太多關於佔中的新聞,令他覺得非常煩躁,透露曾想開車撞示威者。」該男子接受輔導後承認,當時只是一時意氣,並無實際計畫要付諸實行,只是因為感覺自己是小眾,無法在生活圈子中勇敢地表達看法,才會一時想不開。又有年輕女士與男性朋友原處於感情萌芽階段,但因為雙方對佔中的立場分歧,導致意見不合,結果連朋友都做不成;有求助者則投訴受事件困擾,連夜失眠和發噩夢,夢見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等畫面。張依勵提醒市民與親友討論佔中等政治議題時,應尊重對方意見,不應故意「撩交嗌」,例如指責對方「唔識嘢」,或者說對方「已被人瞞騙和利用」等語句都是禁忌,「在喜慶場合就盡量唔好講佔中」。至於近日不少人在社交網站將不同政見的朋友「unfriend」,她則呼籲要反覆問清楚自己,雙方的關係是否建基於政治立場相同,才能成為朋友,以免一時衝動做錯決定,「認識了十多二十年,大家的友誼是否要因為這件事斷絕關係?還有值得珍惜的地方嗎?」另外,社署總臨牀心理學家劉家祖指,社署熱綫至今接獲六宗佔中的情緒支援求助個案。他說巿民面對大規模突發事件,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但大多會隨時間消減,如果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就要考慮向專業人士求助,可致電社署熱綫2343 >>>

賞「心」閱欄- 潘美蘭

Posted in CH
  我想不少教書人,對九月的來臨,如我一樣都總會有點百感交集,一方面要向相對閒適的暑假說再見,另一方面,又會為新學年來臨迎接又一批新生感到興 奮,別人的新年是在一月二月,教員的新年其實在九月。今年九月實在有點與別不同,因為香港在政改、普選、佔中、以至罷課等一連串的激烈爭論中度過,教師該 如何自處?又如何引導莘莘學子在近期黑白模糊、指鹿為馬的社會裡明辨「是與非,對與錯」,實在令不少同工感到挑戰。 由於我讀大學時主修心理學,亦在大專院校教授心理學課程已好些年,日子有功,除了對學術心理學跟平常大眾認知的心理學的異同變得敏感,亦愛隨手拈來 >>>

佔領行動心理熱線收3百多來電逾百需跟進

Posted in CH
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危急事故小組召集人胡潔瑩表示,因應佔領行動而設立的熱線,至今收到300多個來電,當中過百人需要轉駁予臨床心理學家跟進。 她說,很多來電人士都是看到暴力畫面後感到不安,亦有人需要抒發對佔領的感受,最特別的是,個別人士強迫接線的義工交代對佔中的立場。 胡潔瑩表示,市民即使與家人對佔領行動未必有一致看法,都應該互相聆聽及尊重,至於部分人因此「unfriend」朋友,她說「unfriend」未必是永久,建議雙方理念不同時,暫時避免討論。 出席同一節目的調解學院院長鄭會圻表示,面對衝突時,很多人都習慣以權力或責怪模式處理,他提醒,對抗只會雙輸,忽略彼此關心的事。 >>>

要聞港聞- 經歷催淚彈後市民發噩夢

Posted in CH
【雨傘革命】【本報訊】佔領行動發生逾一周,香港經歷前所未有動盪場面。香港紅十字會接獲最少500宗需心理求助個案,當中有人親身經歷催淚彈後發噩夢、精神狀態緊張,聽到小小聲也會嚇一驚。有臨床心理學家表示,受影響人士應保持作息定時,可透過自我抗逆能力平復情緒;若情況持續一個月,應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記者:陳沛冰 朱雋穎 >>>

諾貝爾醫學獎二三事報你知

Posted in CH
眾所矚目的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今天(6日)揭曉,由歐基夫(John O'Keefe)及梅伊-布里特.穆瑟(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穆瑟(Edvard Moser)夫婦三人摘得桂冠。以下為中央社所整理有關諾貝爾醫學獎你不得不知的一些數字:1.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從1901年至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已頒發104次。2.其中,僅一位得主獲獎有38次。3.此前歷屆醫學獎得主,僅有10位是女性,當中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是唯一單獨獲獎的女性。4.最年輕醫學獎得主是1923年因發現胰島素而獲獎的班廷(Freder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