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會收求助個案對佔領行動感憂慮不安

Posted in CH
佔中行動啟動超過一星期,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危急事故小組召集人胡潔瑩說,近日接獲不少紅十字會的轉介個案,求助人稱對事態發展感到憂慮及不安。 胡潔瑩說,香港人關心自己地方發生的事十分正常,因此都會追看傳媒相關報道。她說,有求助家長表示子女參與佔領行動,也有求助人說從電視畫面看見認識的人,又有人擔心向朋友表達對事件的不同立場,會導致雙方不和或溝通障礙。 胡潔瑩說這些求助個案,反映事件對市民來說十分「埋身」,她呼籲市民調節自己收看相關報道的時間,注意休息及精神健康,有不安情緒要主動尋求協助。 >>>

2014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簡介

Posted in CH
獲得今年諾貝爾醫學奬的得主之一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1939年出生,英國神經科學家,倫敦大學學院解剖學系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教授。約翰.歐基夫在紐約長大,於紐約市立大學獲學士學位,在麥吉爾大學獲博士學位。他以發現海馬體中的位置細胞而聞名,它們可以以θ相移的方式顯示臨時編碼。另外兩位得主則為挪威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夫婦:梅伊-布里特.穆瑟(May-Britt Moser)與愛德華.穆瑟(Edvard Moser),分別出生於1963年與1962年。過去數十年來,他們引領一系列腦內機制研究,並於2005年,發現大腦辨認方位的關鍵在於「柵狀神經細胞」(grid >>>

佔中敵我對立市民情緒受困

Posted in CH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由催淚彈到街頭謾罵打鬥,黃、藍絲帶彷彿成為敵我標記,市民情緒受困。紅十字會與香港心理學會提供的心理熱綫支援服務,至今收到二百二十四宗求助電話,近半數個案轉介臨牀心理學家跟進。有求助市民會先問義工政治立場,也有求助者因而感到孤立。香港紅十字會因應佔中運動,上周一開始與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組屬下的危急事故小組,提供心理熱綫支援(2507 7050),服務現延長至本周三。熱綫運作至昨日下午,共收到二百二十四個求助電話,接近一半(一○四人)需要轉介臨牀心理學家跟進,當中不多於十人更需要持續跟進。危急事故小組召集人胡潔瑩表示,今次的輔導經驗中,首次見到求助市民,會先問義工對佔領活動的立場,要立場一致才接受幫助。因此她要教導義工,進行心理輔導工作應該本着人道立場,不應受個人立場左右。曾有一位女士致電求助,她因為與同事對事件的看法不一,而孤立自己。細問下發現,求助者認為同事的服飾顏色,表達了對佔領運動的立場,由於同事的立場與自己不同,就拒絕與他們溝通,從而衍生敵我對立。胡潔瑩表示,她需要向求助者解釋,敵我立場可能只是求助者的主觀想法,即使同一服飾的市民,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大家應該撇開非黑即白的想法。她強調,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建基於單一的議題上,「不可能是大家看法有點不一樣,就不是朋友」。求助個案中,亦有市民因政治立場不同,在社交網站被朋友「Unfriend」;也有母親因為女兒關係,認識電視熒幕中社運學生,切身感受到這班人不是壞人,特別擔心這班人的安全。她呼籲市民如果因今次事件受情緒影響,應及早尋求協助,幫助情緒復原,如果不想協助也要好好照顧自己日常起居,不要聚焦於社會單一議題上。除紅十字會外,災後心理輔導協會、青協「關心一綫」、明愛「向晴熱綫」等多個機構都為今次社會運動提供情緒支援及相關輔導。 >>>

臨床心理學家促請造就對話條件

Posted in CH

香港心理學會一班臨床心理學家發出聯署聲明, 呼籲各界造就對話條件.
聲明表示, 要處理分歧 , 對話是必須, 呼籲政府及有影響力人士 , 繼續造就有利對話的條件, 建立與示威人士的互信基礎. 聲明希望示威人士用智慧和勇氣來決定進退 . 聲明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 , 希望市民能堅持以和平, 互相關懷和尊重的素質, 渡過當前難關.

逾200臨床心理學家聯署促對話

Posted in CH

欄名:社會

逾200香港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聯署聲明,指關注和擔憂香港現在因政改、示威、佔中或反佔中的分歧局面,人與人關係的撕裂,及至訴諸於暴力行為,呼籲各界造就對話條件,希望示威人士能以自己及市民的身心安全為重,保持關心社會的熱情之餘,繼續運用智慧和勇氣以決進退。又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望香港市民能堅持以和平、互相關懷和尊重的素質,渡過當前的難關。

臨床心理學家促造就對話條件

Posted in CH
昨日 23:02 時事脈搏 香港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家發表聲明,呼籲政府及有影響力人士繼續造就有利對話的條件,建立與示威人士的互信基礎。 他們希望示威人士能以自己及市民的身心安全為重,保持關心社會的熱情之餘,繼續運用智慧和勇氣以決進退;並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希望香港市民能堅持以和平、互相關懷和尊重的素質,度過目前的難關。 《信報 Express》 App已經面世,為您精選信報網站的免費內容,令您24小時緊貼財經及時事脈搏。請 立即下載 >>>

心理學會受邀赴台交流

Posted in CH
    心理學會受邀赴台交流    【澳門日報消息】心理學會一向致力推動澳門心理專業的學術發展及專業交流,於九月廿七及廿九日,在澳門基金會資助下,應邀出席在台灣舉行的“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二○一四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及“二○一四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二○一四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激勵與韌性:正向心理學在輔導與諮商的應用”為題,探討及研究正向心理學於心理輔導範疇的應用。澳門心理學會理事長陳思恆在主辦單位的邀請下,於研討會中向台灣心理輔導與諮商專業學者及一衆與會者簡介了本澳心理輔導與諮商專業的發展現況,進一步加強澳門與台灣在心理輔導專業上的交流合作。會議提出多項具價值的議題,從人生規劃、人際關係、挫折容忍、生涯規劃等多方面探討,總結學者的經驗及研究所得,值得本澳心理輔導工作借鑑。    “二○一四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台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輔導與諮商學系、科技部心理學本土化學術社群主辦,旨在探討華人文化對心理輔導研究及相關工作的影響,並邀請來自中國、台灣及外地學者出席,展望華人心理輔導工作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在國際心理輔導發展中的重要性。研討會以華人文化作出發點,以優化改善華人地區的心理輔導工作,對華人地區的心理輔導工作發展十分重要。    此行澳門心理學會組織六名代表出席,包括顧問林卓琼,理事長陳思恆,理事陳詠芝、黃柏基,秘書余諾汶及會員柯瑞煌,藉是次研討會吸取各地學者的經驗外,該會亦加強了與各地學者的交流。 >>>

古代中醫心理學

Posted in CH
圖片說明:向陽的綠葉(網路圖片) 【希望之聲2014年10月03日訊】古代的中醫沒有將心理學拿出來單講。但所有的好中醫都會運用心理學來輔助治療。現在將心理學作為一個單科來學,其實心理學只能作為治病的輔助療法。 古代的名醫開天目的居多,即使沒有天目,通過把脈也可以知道人的五臟六腑的活動及健康狀況。古代的中醫,對五行學說理解透徹,會運用五行學說和把脈以及天目綜合起來治病,所以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心主神明”現在把它當作了一種理論去學去研究。然而在老中醫的眼裡那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就是那麼回事。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精神本身就是物質,物質也有其精神。整天樂呵呵的人,善良就是其精神;疾病纏身的人惡念就是其精神,善良會使不健康的人變健康,反之亦然。懂得此法,自會運用它進行輔助治療,現在的人把精神和物質分開看了,本身就是錯的。 古代中醫知道,五臟六腑的精神和作用是什麼,在治療時根據“望聞問切”和天目所看,適當的進行輔助的治療,通過改變其精神的方法,繼而改變物質。華佗、李時珍、孫思邈在這些方面都運用的爐火純青,只是不叫什麼心理學而已。 歷史上都有他們通過精神輔助治療的例子。例如華佗在治療一個長瘡的人時,通過使其大怒讓瘡破開,以此進行輔助,再加以草藥、手術,最終使病人康復,就是一個實例。因為大怒可以使其減少恐懼,恐懼是負面思想,沒有恐懼治療效果會事半功倍的。現在的老中醫在治療此病時,也會根據情況適當運用此法的。另外,怒則傷肝,本是不好的,但通過怒抑制了怕,這是中醫的以毒攻毒的方法的實際應用。 中醫有一個完整的治療體系,有時候會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針灸、草藥、按摩等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可以運用心理學進行輔助治療。       來源:正見網 作者:天源 責編:時平 >>>

吸取經驗與各地學者交流心理學會赴台與會

Posted in CH
 【特訊】澳門心理學會一向致力推動澳門心理專業的學術發展及專業交流,於九月二十七及二十九日,在澳門基金會資助下,應邀出席在台灣舉辦的「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二0一四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及「二0一四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二0一四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激勵與韌性:正向心理學在輔導與諮商的應用」為主題,探討及研究正向心理學於心理輔導範疇的應用。澳門心理學會陳思恆理事長在主辦單位的邀請下,於研討會中向台灣心理輔導與諮商專業學者及一眾與會者簡介了本澳心理輔導與諮商專業的發展現況,進一步加強澳門與台灣兩地在心理輔導專業上的交流合作。會議提出多項具價值的議題,從人生規劃、人際關係、挫折容忍、生涯規劃等多方面進行探討,總結學者們的經驗及研究所得,值得本澳心理輔導工作借鑑。  「二0一四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台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輔導與諮商學系、科技部心理學本土化學術社群主辦,旨在探討華人文化對心理輔導研究及相關工作的影響,並邀請來自中國、台灣及外地學者出席,展望華人心理輔導工作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在國際心理輔導發展中的重要性,研討會以華人文化作出發點,以優化改善華人地區的心理輔導工作,對華人地區的心理輔導工作的發展十分重要。  此行澳門心理學會組織六名代表出席,包括顧問林卓琼、理事長陳思恆、理事陳詠芝、黃柏基、秘書余諾汶及會員柯瑞煌,藉以次研討會,除吸取各地學者的經驗,亦加強與各地學者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