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 英大學少看中文成績選Newcastle心理學較佳

Posted in CH
【晴報專訊】覆April:英國大學對於A2中文較少關注,多也是不計算在內,A5數學、化學、伸延數學及生物分別取得ABDE,嚴格來說A2預測相信是平均B級,加上中文才有望取得A-B之間的平均。電郵提及的七所大學主修心理學,以Newcastle較佳,Manchester也是可以,但取錄起碼要UCAS分440分上下,建議UCAS五個選擇順序博Newcastle、Manchester、Liverpool、Leicester以及Lincoln;Lincoln入學標準為350分,亦可以吧! 覆Benny:DSE保守估計成績為45*5*5*/5*5*4,以這樣成績是考不入兩大醫學院又或藥劑,另理大物理治療則你沒有修物理是比較蝕底,也許只有物理治療有多少機會,要考入兩大醫學及藥劑,最起碼6-7科平均有5*才有機會,醫學尤其要求更高。 覆Ms. >>>

心理學會與台灣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Posted in CH
◎ 澳門心理學會昨日舉行十五周年會慶暨第八屆理監事就職禮。  【專訪】澳門心理學會昨日舉行十五周年會慶暨第八屆理監事就職禮,該會理事長陳詠芝承諾未來會秉承學會宗旨,繼續推動心理學和專業發展。  澳門心理學會昨日舉行十五周年會慶及第八屆理監事就職禮暨發展心理專業圓桌會議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假高美士中葡中學舉行,立法議員崔世昌、歐安利、陳亦立、澳門基金會行委員會委員鍾怡、行政公職局副局長馮若儀、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社工局家庭暨社區服務廳廳長區志強等出席主禮。  活動上進行了「兩岸心理專業,四地攜手共建」合作儀式,澳門心理學會並與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該會新任理事長陳詠芝會上表示未來望繼續推動心理學和專業發展,與社會共建高品質心理專業服務。  昨日發展心理專業圓桌會議上,由兩岸四地的專業學會代表,共同探討心理專業發展藍圖。◇ >>>

神秘夢境的心理學解釋

Posted in CH
  我們常說「每個人的夢境都有着不同的預示」,這是真的嗎?來看看心理學解釋吧!  1.為甚麼我老做同一個夢?  反覆做同一個夢,說明夢者在心理上有一個沒有獲得解決的問題,心理學的名詞叫「情結」,也就是通俗說的「心結」。這個情結是甚麼,跟同一個夢的主題和情緒有直接的關係。比如反覆做「考試夢」,那麼可能對「通過認可」或「焦慮」的心理因素有關。  2.做連續劇的夢意味甚麼?  這種夢代表了一個心理情結的發展變化或心理成長的歷程。比如說,夢到荒蕪的建築地基,過了一陣子又夢到工地開始繼續施工了,又過了一陣子夢到樓房的主體即將完工了。這代表夢者構建自我的一個心理成長過程。  3.夢是否具有預測性?  有,但不常見或者說很罕見。心理學大師榮格在二戰前夕曾經夢到二戰的爆發。但夢境中的預測,不是直白的表述,大多是通過象徵性的畫面來表達的。即使榮格夢到二戰的爆發,夢境也是一個近似神話的場景。二戰爆發後才獲得解讀。  4.為甚麼在我的夢裏,都是黑白色調?  一般我們不會關注到夢境的顏色,除非夢境中的色彩引起了你的注意。如果是「黑白色調」引起了你的注意,有兩種可能:一是你的心靈生活缺乏色彩,二可能具有強迫性的心理傾向。  5.為甚麼我的夢裏有夢?  夢裏的夢既可以看作是第二個夢的開始,又可以看作是進入了更深層的潛意識。打個比方說,前者是引子,後者就是正文了。  6.一早起來就說夢是不是不好?  對於從事夢境分析的人,包括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這樣做無可厚非;而對普通人來講,就要看他說夢的動機是甚麼了,只要不是過分炫耀或沉溺,說就說吧,能主動地關注自己的心靈或潛意識,不算是一件不好的事。  7.甚麼樣的夢是正夢,甚麼樣的夢是反夢?  正夢反夢是頗有傳統意味的稱呼。「正夢」更像是記敘性的夢,即如實地描述了一種心理狀態,比如說,自己在現實中很進取,夢到在攀登高峯;「反夢」更像是「補償性的夢」,就好比說,現實很窮,而夢到了發大財。  8.為甚麼我在夢裏也會思考白天不解的問題?  夢境的發生會與白天所做的事情有關係。它說明夢者白天對某問題的思考是極其投入的,調動了潛意識的能量。那麼在晚上意識休息了,則潛意識會繼續工作。科學上的一些重大發現,有時就是科學家在夢境中發現或者得到啓示的。  9.為甚麼有的夢我能記住,但很多夢都記不起來?  這要看是在甚麼時間醒過來。在有的覺醒周期醒來,夢可以被記住,有些就不能。夢是在快波睡眠期出現的一種必然的生理現象,是一種主動的生理過程,其表現形式有表象成分,又帶有感性性質的記憶活動和超常規的聯想。  10.經常做夢會影響睡眠質量嗎?  做夢不僅不會影響睡眠,而且是保護大腦健康所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動的一環。據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時會產生有夢催眠肽和無夢催眠肽兩種物質,夢多的人大腦中有夢催眠肽含量高於無夢催眠肽,利於益壽延年。從某種意義上講,夢少或無夢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這是因為夢是人機體中主管各種功能的各個中心點聯合作用的結果,如果某一個中心點受到損傷,就不能形成夢。  11.睡姿對做夢有影響嗎?  有一定的影響。不同睡姿對不同的人刺激會不同。  12.為甚麼每次做到傷心的夢,都會真的淚濕枕巾?  夢,是睡眠時局部大腦皮層還沒有完全停止活動而引起的腦中的表象活動,因此與醒來時的想法肯定會有所不同,當然不能就此斷定兩者間沒任何聯繫。夢境可能存在這種情況:有人會說夢話,且夢話內容和夢境內容有聯繫;還有人會因夢境的驚恐而大喊;也有人會因傷心而哭泣。這些都是一種反射行為。  13.為甚麼我做的夢都很長很長?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只知道有時醒來可以回憶夢的內容,有時卻回憶不起來。至於能夠回憶多長,可能和夢本身的內容有關,如夢的開頭或結尾比較長,使人更容易記住。另外,能夠記住多長的夢,和當時的神經功能狀態、醒來的時期和夢給人帶來的刺激大小都有關係。  14.人在甚麼情況下容易做夢?  人受到外界刺激時容易做夢。另外,這和人處在甚麼樣的生理節奏周期也有關係。 >>>

職場心理學: 為日常工作訂立小目標

Posted in CH
鄭穎珩 臨床心理學博士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工種不多時,選擇會變少,選擇少自然會有機會做一些不喜歡的工作。 •要喜歡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在沉悶的工作,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部分。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香港變得很奇怪,每個人都好像非常不開心,但卻沒有解決辦法。我最近回美國時感覺很深,因為到處的人都開心地笑,並且很熱情地跟我打招呼。究竟香港怎麼了? 以前爸爸媽媽那一代,只要努力就能夠有好的前途。但隨時代的發達,工種愈來愈少,有些甚至被取代;常常都會聽到怎麼用最少資金換取最大回報的方法。以前,每個人可能一生就只是做一份工作,但現在不轉換工作就不能夠升職。 相反,在美國,地方大、選擇多,很多人可以做很多不同類型的工作。我想有些美國人會選擇某一個工作,不是因為他要養活自己和家人,而是他真的喜歡。有些人會在動物園工作,因為他們真的很熱愛動物;有些人會選擇研究植物,有些人則喜歡在餐廳工作——無論他們做的是甚麼,他們總是熱情地對待客人。 這份熱誠讓他們喜歡他們做的事情,讓他們不斷地在工作上尋找新的契機、機會。就像我剛到聖地亞哥的動物園,湊巧碰到一個導遊,他說他在動物園工作了三十個年頭,每天開動物園的巴士,把園的動物一一介紹給每一個到訪的旅客。他說他熱愛動物,但更希望訪客來能夠對園的動物有新的認識。在短短四十分鐘的遊覽,不難聽到他對園動物的熟悉,也聽到了他那份熱情、興奮。這是我好久在香港沒有看到的。 要怎麼讓我們在香港的工作也有這份熱誠呢?說實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工種不多時,選擇會變少,選擇少自然有機會得做一些不喜歡的工作,這樣怎麼去喜歡自己做的事情呢?解決方法或許是:不如學習一下喜歡自己的工作。其實,我覺得工作跟戀愛差不多,是需要時間磨合的。我相信不會所有人都一開始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總會有情況是讓你覺得很沮喪、氣餒。 要喜歡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在沉悶的工作,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部分。又或是在工作,找一些小小的目標給自己,增加工作上的成功感。我發現很多人會因為在工作上沒有成功感而變得討厭自己的工作,所以有這些小目標更為重要。 可能你會覺得,你的工種範疇,小目標是不可能的。我則認為,每一件事都可以有小目標,只是有時候我們還沒找到而已。就像是戀愛時為另一半做的小事一樣,是要細心尋找的。大家都來找找看吧! >>>

優越感影響fb異地靚相少人like

Posted in CH
有用facebook的人可能都發覺,有時精心拍下的屈機異地靚景相,「Like」總是不及一句是非話Status多。外國心理學專家在最新《心理科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研究,結果指現象可能與優越感及感孤立有關。 專家邀請四組共68人進行測試,安排三組人收爛電影,剩下一組看精彩電影,之後讓全部人圍討。結果發現看好片的一組人,自覺得無法融入討論。心理學家Aymee Coget解釋,當人擁有「較特殊」或「較優質」體驗後,通常會覺得自己置身世外或被孤立。 將理論套到facebook上,上載異地靚相時,朋友或覺疏遠,間接令「Like」數目不及預期。Aymee >>>

樂閱讀/鴿子為何要單腳站?

Posted in CH
希望是在挫折、危難時,鼓舞個體持續不斷工作的力量,哪怕獲得的報酬很少,只要有希望都可以撐下去。心理學家一直對潘朵拉盒子的現象很感興趣。這個好奇的小女孩打開了不該打開的盒子,放出來了瘟疫、戰爭、飢荒……,幸好她在把蓋子蓋上之前,讓「希望」飛了出來,有了希望,人就可以忍受一切苦難,繼續活下去。心理學家很想知道希望的心理和生理機制是什麼?為什麼它可以使人忍前所不能忍之事?透過腦造影技術,科學家發現希望其實就是期待,可使大腦產生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心理學家跟老人院的老人說:後天要給你們看勞萊與哈台(王哥柳哥)的電影。第二天他用棉花棒取老人的唾液看免疫球蛋白,發現就增加了。雖然尚未看到電影,但今天比昨天更靠近要看的時候,心中的期待增加他們的免疫力。在實驗室中,我們也可利用期待訓練出「鳳凰單展翅」的鴿子(這是中國傳統的酷刑之一,用單手把犯人吊高)。實驗者不定期給鴿子食物,如讓牠連續啄圓鍵五百次以上才給一個食物,這個「有希望得到食物」的驅力會使牠一直啄下去,甚至到一千次以上。當牠累了,把一隻腳縮起來時,實驗者立即給牠一顆食物,所有動物都有因果連結的本能,牠就誤以為單腳站才有食物,從此牠就單腳站。實驗者又等牠單腳站了很久,挪動一下身體,把翅膀揚起時,再立即給牠食物,從此這隻鴿子一進入實驗室,就立刻擺出牠以為最能吃到食物的姿勢,我們就成功地訓練出一隻鳳凰單展翅的鴿子了。希望是在挫折、危難時,鼓舞個體持續不斷工作的力量,哪怕獲得的報酬很少,只要有希望都可以撐下去。那麼為什麼又會有這麼多人放棄希望呢?霍桑(Nathaniel >>>

澳門漫畫首奪金龍獎

Posted in CH
    澳門漫畫首奪金龍獎    首先恭喜澳門漫畫家梁祐桐和澳門漫畫從業員協會獲得第十一屆金龍獎頒發的“組委會特別獎”和“最佳組織獎”。梁祐桐自09年在多格漫畫組別獲得提名後,終於在今年以《漫遊心理學之漫讀心經》再次獲得提名並最終取得了“組委會特別獎”,這同時是澳門以個人作品首次在金龍獎獲得的最高級別。過往,澳門有不少本地漫畫家和組織曾獲提名,但最後都無功而返,經過十一屆的努力後,澳門首次在金龍獎獲得獎項。雖然這個並非金獎,但已經十分難得!說真的,金獎真是得來不易,這屆梁祐桐同組獲金獎的馬來西亞漫畫家張家輝就已經是當地的著名漫畫家,個人單行本漫畫已翻譯成十多種語言,而著作也超過數十本。前年,他曾為成名作《秀逗高校》舉辦十周年展,能夠奪取金獎,可謂實至名歸。    正所謂“無獨有偶,喜事成雙”。澳門漫畫從業員協會過去一直支持金龍獎,漫協會長黃天俊更多次擔任金龍獎的複審評委,而且由於澳門正積極發展文創產業,參與漫畫製作的同行增加了不少,據悉澳門漫協這次就組織了近百份作品參加金龍獎。由於成績有目共睹,金龍獎組委會一致認為澳門漫協居功至偉,頒發了“最佳組織獎”以示鼓勵。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國際漫畫節主體活動“金龍獎”,是中國創辦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全國動漫賽事,過往的十屆金龍獎,年復一年地為中國原創動漫事業輸入力量。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多部金龍獎獲獎作品被國家文化部認定為年度重點動漫產品和入選“2013年國家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以及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3“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因此,金龍獎被譽為中國漫畫的“奧斯卡”。    《漫遊心理學之漫讀心經》的作者梁祐桐是第二次獲得金龍獎提名,09年曾以插畫獎獲得提名獎項。他表示感謝澳門漫畫從業員協會和澳門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和贊助,讓該漫畫得以面世。雖然澳門漫畫仍然未能產業化,全職的漫畫作者鳳毛麟角,但業餘的漫畫作者仍然保持住這團火,相信我們終有一日可以獲獎。而漫協獲得的“組委會特別獎”,更是澳門首次取得國家級的漫畫獎項。    黃天俊和阿桐都是暨南大學的應用心理學碩士,讀完這個課程再結合他們的共同興趣,最終決定製作一本以心理學為主題的漫畫書,而這亦是澳門第一本以漫畫形式來介紹心理學的課外讀物。心理學本身給人的印象,是一門很難理解和很抽象的科學,他們希望能透過輕鬆的漫畫手法,給讀者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學的入門知識,希望藉此提高人們對學習心理學的興趣。    艾    尼 >>>

心理學解救失眠

Posted in CH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相信沒有人未嘗過失眠之苦,有些人偶然一次,眼光光等天光,尚可接受,但有些人卻長期失眠,致白天沒精打采,大大影響工作質素。對於有失眠問題人士來說,失眠之苦不足為外人道,為免被失眠影響,想盡辦法對付,最後都是失敗。到底有何良方可以擊退失眠呢?今期心理學家為大家解決失眠之苦。   文:陳旭英 圖:張文智   飽受困擾   養和醫院臨 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說,人人都有機會失眠,並不是甚麼異常的事。有些人較容易入睡,有些人較難入睡,容易入睡的人未必生活好或事事順境,難入睡的又不一定生活不如意,所以大家毋須羨慕別人。   然而實際生活中,有些人的確飽受失眠困擾,天一黑便心慌,晚上更是如臨大敵,關上電視、淋熱水浴、飲熱鮮奶,希望當晚能順利入睡,結果是愈擔憂愈睡不着,愈睡不 >>>

哈佛教授吉爾伯特:你的眼睛比想象力更靠譜

Posted in CH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在2014世界商業論壇上發言。 新浪財經訊 香港時間10月14日早間消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在預測未來這件事上,你的眼睛比想象力更靠譜。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吉爾伯特在參加2014世界商業論壇(World Business Forum)時表示:“所有動物都會對未來做出預測,人類也是如此。我們對未來的預測通常建立在自己的想象力之上。但大多數情況下, 你的眼睛比想象力更靠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