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心理學界傑出貢獻港移民辦獎項成世界新指標

Posted in CH
本報記者   由多倫多華裔心理醫生鄧靜暉(Dr. Fay Tang)創立的鄧氏基金會,日前將其首屆鄧氏心理學成就獎(Tang Prize for Achievements in Psychology)授予了被譽為「正向心理學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Dr. Martin Seligman),獎品包括現金獎勵10萬元。這一完全由私人基金創辦的獎項,剛剛面世就已經成為了世界心理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該獎項的創辦人鄧靜暉昨日接受本報專訪,介紹了該獎項的創建歷程,及她個人的行醫經歷。來自香港的鄧靜暉,曾在台灣大學學習心理學,後到渥太華大學繼續修讀心理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醫院工作多年,後於1980年在多倫多開設了自己的診所,至今還在醫治包括許多華人在內的各族裔患者。她表示,獎項的設立旨在透過對國際公認的、對心理學及其密切相關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心理學家的獎勵,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開始醞釀設立一個心理學獎項,但當時時機還不夠成熟,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財力,於是就一邊繼續儲錢,一邊了解創建基金會的各種步驟。 類似諾貝爾獎 後來,她的想法得到了許多人的積極認同,又經過了複雜的法律程序,鄧氏基金會(Tang >>>

曾雅妮高球訓練營》低溫考驗小學員雅妮勉藉此訓練專注力

Posted in CH
曾雅妮開心跟小學員擊掌。(愛朶國際提供)「曾雅妮裙襬搖搖高球訓練營」第二天,除了由美國知名心理學博士Dr. Dan和知名教練Gary Gilchrist準備精彩的心理學課程外,下午主辦單位也準備了9洞的小測驗。驟降13度的低溫,給了小學員們嚴酷的考驗。雖然天氣寒冷,但雅妮仍在室外陪著小選手練習,下場替選手打氣加油,用熱情的笑容給予選手們溫暖,充滿耐心的曾老師,讓所有小球員備感窩心。 由於接下來兩天的AJGA資格賽也有可能在冷冽天氣裡進行,曾雅妮和所有菁英們分享,自己其實很喜歡在有風有雨的天氣裡練球,她表示:「天氣越惡劣,越能訓練自己的專注力。」打球時越專注,狀態越穩定,越不容易被影響,並鼓勵大家要懂得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在練習中改善缺點,在比賽裡則要懂得用自己的優勢發揮強項。 另外雅妮也偷偷跟大家分享自己賽前準備的小訣竅以及心情調適方式。例如下雨天時,會隨時保持握把的乾燥,並握緊球桿放鬆肩膀。練習時,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方式。觀察球場環境時,想知道風向可以看樹頂、看雲的方向或使用指南針,但其實相信自己的感覺是最直接準確。有些小選手常會懷疑自己姿勢不正確或實力不夠,而不斷逼自己過度練習,但有時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所導致,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快樂打球,享受打球的過程。雅妮表示:「在分享的同時,除了幫助選手也能替自己找回開心打球的心情。」 另外在所有選手最期待的心理學課程中,Dr. >>>

安倍經濟學“將敗未敗”:成敗關鍵并非所謂的三支箭

Posted in CH
安倍經濟學“將敗未敗”:成敗關鍵並非所謂的三支箭 作者程實撰文指出,誠如imf首席經濟學家所言:“日本經濟始終在獨自前行”,這條獨特的前行之路,時而顯得前途未卜,時而顯得柳暗花明,行至2014年和2015年的交匯處,卻已走進一片陰影。這片陰影,就是安倍經濟學的心理陰影。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筆者曾在此欄多次論述,日本經濟的特別之處在於,雖然具備擺脫失落時代的物質積累,但缺乏遠離通縮黑洞的社會壞境,因此,安倍經濟學成敗的核心並不是所謂的“三支箭”,而是“安倍心理學”,即安倍經濟學能否借由暗示、聚焦、從眾等社會心理學途徑,激活通脹內生循環,激發經濟內生潛力。 應該說,直到2014年末之前,安倍經濟學還難言最終成敗,因為經濟實驗總是需要時間來觀察過程和結果。不過,站在舊歲新年的交界口,安倍經濟學已行至將敗未敗的邊緣。所謂“將敗未敗”,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從經濟內里看,安倍經濟學已露敗像;另一方面,從社會反應看,日本民眾尚未完全注意到安倍經濟學的敗像。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剖析經濟數據,這種“將敗未敗”格局形成的關鍵是“說服(persuasion)”,即安倍經濟學實質上已經不具有“說服”民眾的能力,但“說服”的結果尚未來得及發生變化。先看后一個問題,為什么“說服”的結果沒有變化?因為社會心理存在“好心情效應”,就像社會學家斯賓塞1851年所言:“對一件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心情而不是智慧”。 就日本經濟現狀而言,社會民眾對復雜經濟數據的理解和對敏感經濟動向的領悟是需要時間的,而簡單的“好心情效應”卻有三重直接來源:第一,日本股市表現強勁,自安倍經濟學公布以來,日本股市就處於上漲的大頻道中,截至11月19日,日經225指數2014年就已上漲了6.12%;第二,日本貌似走出通縮泥沼有望,2014年1-9月,日本cpi同比增幅的平均值高達2.79%,不僅高於-0.1%的危機期間水平,還高於2.74%的歷史平均水平,4-9月的數據則均高於3%,雖然這是日本4月提升消費稅后的短期非正常現象,但對於非專業的日本民眾而言,表面上還是可以看做抗通縮已獲成功的證據;第三,日本名義經濟數據的表現要明顯好於實際數據,由於4月消費稅提升,通脹率數據反常拉高,所以名義數據表現就隨之被干擾而顯得靚麗了不少,例如,2014年1-9月,日本兩人及以上家庭的實際消費性支出月均同比下降了2.89%,但名義消費性支出卻月均同比上升了0.38%,而對於普通民眾而言,能夠切身感知的是名義數據而非實際數據,所以,這種反常通脹變化引致的名義和實際數據區別給日本民眾帶來了虛幻的福利提升感覺。 就像1977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吉爾曼說的:“輕信和盲從,無論是對舊的教條還是新的宣傳,仍然是支配人類心靈的弱點”,日本民眾輕信安倍經濟學是因為“好心情效應”,這是“未敗”的解釋。接下來,就回到了更為關鍵的問題,何以說安倍經濟學“將敗”?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安倍經濟學“將敗”,是因為已經明顯劣變的經濟數據將漸進改變“說服”的過程,緩慢帶來安倍心理學的潰敗。在心理學中,“說服”的途徑有兩條,一是中心途徑(centtral >>>

超市Mind Game 如何令你買得多?

Posted in CH
你和我都經常幫襯超級市場,不過超市為了速銷,卻暗藏很多市場學和心理學技巧,超市未必幫你「日日賺」,但顧客卻在不知不覺買了一大堆購物清單以外的貨品。心理學家指在超市購買的商品中有多達五成是原先無計劃購入的,去超市都要提高警覺!根據美國雜誌《Bon Appétit》的報道,很多超級市場都沒有鐘和窗,讓顧客沒有時間觀念,集中精神購物。超市亦會把經常購買的商品,例如麵包和牛奶,放於超市最入位置,令顧客「有機會」購買其他貨品。 不少超市的試食攤位都把產品弄得非常小巧,這個做法原來是透過吃一小口令顧客欲罷不能,產生購買慾望。有些超市又會把蔬果放在入口,目的是蔬果鮮豔的顏色,能令人心情愉快,有助刺激消費。根據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

做好6件事讓你放寬心

Posted in CH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心理學系詹森·莫澤博士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執行理事克里斯汀·珀登教授提出,做好6件事,能消除不必要的憂慮,讓你放寬心。  1.專注於當下  珀登說,憂慮讓人胡亂猜想,進而引起新的憂慮和負面假設,形成惡性循環。心寬的人會聚焦於眼前的問題,並且思考如何解決。比如孩子考砸了,前者開始擔心他將來考不上好大學怎麼辦,後者則會幫孩子找原因。  2.做個旁觀者  想想所有可能發生的壞結果,並判斷可能性。比如擔心工作做不好,最壞的情況是丟了工作,無家可歸,在天橋下度過餘生,但這顯然不可能發生。莫澤提出一個小妙招:描述消極想法時,用名字取代「我」。因為「我會失敗」使擔心的事看起來近在眼前,但以旁觀者視角來說這件事,會更客觀地看到事情的全貌。  3.找出憂慮的根源  珀登說,易憂慮的人認為,預先判斷後果是有好處的,但他們一開始假想就停不下來,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4.減少憂慮時間  珀登推薦了一種「憂慮椅子」技巧:每天給自己15分鐘時間,坐在椅子上想想憂慮的事,其他時間就完全別再想。  5.問自己幾個問題  陷入消極思維時,趕緊追問自己幾個問題:這是我的問題嗎?我有辦法解決嗎?我已經做了全部能做的努力嗎?情況很緊迫嗎?如果不緊迫,就沒必要焦慮了。  6.給假想添些陽光  莫澤曾做過一項研究:讓受試者看一張女性被強盜劫持的照片,然後加以聯想,心寬的人會設想這位女士可能會掙脫出來。也就是說,要學會在不利的情形中看到好的結果。 >>>

派心理學家紓緩警員壓力

Posted in CH
  【本報港聞部報道】「佔領」行動變得無了期,前線警員所受的壓力巨大。警務處前高級助理處長鄧厚江表示,警員也是人,受太大壓力隨時「爆煲」。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如果警方太斯文會「做唔到麇」,又認為警察已十分忍讓及克制,希望市民體諒。據了解,警方高層認為部分前線警員可能因為長期工作,承受很大壓力亦會派出心理服務課八名心理學家,協助有需要的警員。  據了解,警方高層認為,部分前線警員可能因為長期工作,承受很大壓力,會提醒前線人員要保持忍讓及克制,亦會派出心理服務課八名心理學家,協助有需要的警員。  鄧厚江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警員在電光火石間難以判斷在場人士是否示威者,他所認識的警隊,不會隨便使用暴力,並認為應反思前線警員是否到達忍耐的極點,因警員也是人,受太大壓力隨時「爆煲」。他又謂,警隊基本質素是好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破壞,香港可愛之處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無論是警方或市民都不能凌駕法律。  出席同一節目的葉劉淑儀認為,警方有責任鞏固清場成果,如果警察胡亂打人當然不應該,但警察已十分忍讓及克制,希望市民體諒。她又說,警方制服示威者時,將他們壓在地上,難免會有擦傷,但不會有太大傷害,若警方太斯文會「做唔到麇」,而「佔領」行動持續,氣氛緊張,雙方可能都會「過火」。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許鎮德昨日在記者上被問到警方是否出現失控,他呼籲市民,尤其是旺角區居民,繼續支持警方依法辦事,以及理解警方執行職務的困難之處。他說,前線人員過去兩個月日以繼夜處理今次事件,非常困難及複雜,面對大批示威人士之餘,可能沒時間照顧家人,有時甚至反過來需要家人照顧,造成負面情緒及壓力。 >>>

警據悉派心理學家助有需要警員

Posted in CH

旺角接連幾晚發生警民衝突,據了解,警方高層認為部分前線警員可能因為長期工作,承受很大壓力,會提醒前線人員要保持忍讓及克制,亦會派出心理服務課8名心理學家,協助有需要的警員。

另外,針對兩日內有兩名新聞工作者被捕,警方會公平、公正及不偏不倚處理,希望盡快完成調查,向外公佈。

兩性心理/心理學家調查稱超6成女性因接吻不爽而分手

Posted in CH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心理學家調查稱超6成女性因接吻不爽而分手,這個分手原因是真的嗎?科學家聲稱接吻不僅僅是因為浪漫 ,因為愛,更因為它是我們建議免疫系統的一種方式,比起握手,接吻對人體更有益處。 根據中廣網報導,接吻可以幫助伙伴分享數百萬的細菌從而來增強各自的免疫系統,使大家可以更好的抵禦疾病。專家稱,事實上,不親密的接觸可能會更使人生病,如握手。得克薩斯大學能源調查主任研究接吻科學的以為教授,對接吻為什麼是有意義的做出了解釋。我們在與人接吻的時候,會交換8000萬細菌,這似乎是很不衛生的。 但是比起接吻,我們每天握手更容易生病。而且接吻時的那些細菌,可能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接吻不僅僅是交換細菌或者浪漫而已,那是我們經歷愛的一個過程,奧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調查發現,59%的男性和66%的女性說他們結束戀情是因為一個不順利的吻。   吻有許多不同的類型,而且接吻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是除語言之外的一種交流方式。科學家現在才對接吻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想必以後還會發現更多關於接吻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