인기 유망직종 ‘한국어지도사’가 뜬다…G2디지털캠퍼스에서 자격증 취득

Posted in KR
(õ=̾) 2012 05 30 -- G2ķ۽ ϰ ִ ѱ ʼ 4(ܱμѱа, а, ܱμѱ, ѱа), 2(ɸ, ܱμѱ), 6 ϰ ȴ. 105ϰ , ѱڿ米ȸ б⺰(3/6/9/12) ǽϴ 迡 հϸ ڰ ִµ ʼ 4 ؼ ġ, 2 ̼ üѴ. û , ǽ, ڰ ɱ ̷Ƿ ʽǵ ô븦 ư ٻ ε鿡 ū α⸦ ִ. ֱ 츮 K 踦 ŸϿ ѷdz Ҹ鼭 ̵ ѱ ̱Ӹ ƴ϶ ѱ Ⱑ Ȯǰ ִ.   ѱ ϰ ִ ְ 츮 ȿ ٹȭ ѱ ϰ ִ ްϰ þ ִ. ׷ ѱ̶ ؼ ڰ ־ ƴϴ. ѱ ùٸ ɷ ־ ڰ ־µ ڰ ƴ Ȯ ִ ڰ ٷ ѱ ڰ̴. ѱ ڰ 츮 ؿܿ ѱ Ȱ ִ. , ߱ ϴ л ־µ л Ƶ忡 ƸƮ ϸ ñ 츮 1000 ޾Ҵٰ Ѵ. ׷ ٸ л ѱ ƸƮ >>>

인기 유망직종 ‘한국어지도사’가 뜬다…G2디지털캠퍼스에서 자격증 취득

Posted in KR
(부천=뉴스와이어) 2012년 05월 30일 -- G2디지털캠퍼스에서 운영하고 있는 한국어지도사 과정은 필수 4과목(외국어로서의한국어학개론, 언어학개론, 외국어로서의한국어교육개론, 한국문학개론), 선택 2과목(교육심리학, 외국어로서의한국어교재론), 총 6과목을 원격으로 수강하게 된다. 105일간 수강한 후, 한국자원봉사교육협회에서 분기별(3/6/9/12월)로 실시하는 시험에 합격하면 자격증을 받을 수 있는데 필수 4과목에 대해서만 시험을 치르고, 선택 >>>

Студенты-психологи завоевали призовые места во всех номинациях

Posted in RU
Содержание комментариев на опубликован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являются мнением лиц, их написавших, и может не совпадать с мнением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и Сайта.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Сайта не несет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за содержание и достоверность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комментариях. Не подлежат публикации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нарушающие положения действующего >>>

〈愛情實驗室〉如果愛情讓你心痛

Posted in CH
(圖/甲上)文/雪樂愛情應該是甜蜜的!如果當你想著一個人的時候,沒能有止痛效果反而是頭痛心痛,那你不是陷入在愛河裡,而是墜落在愛情的迷思。你知道嗎?有心理學家利用科學方式實驗證實,心裡想著心愛的人時,確實能降低身體的疼痛感。心理學家請實驗者手捧著加熱棒,當加熱棒逐漸升溫到實驗者無法承受的熱度後,就請他們放下。接著再給他們看另一半的照片,結果發現愛情果然有著魔法般的神奇魔力,能讓人減輕疼痛。這是因為愛情可以在大腦最原始的神經產生遲緩作用。就像我們都知道當我們不開心時,就要讓自己忙一點,想辦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痛」的知覺往往比任何別的事情更讓我們在意,可是只有愛情有這個能力能分散知覺神精的注意力,這是何等的神奇。如果你的愛情讓你感到疼痛-不是真的讓你受傷流血的那種痛,但卻比真正的受傷更痛更傷時,也許你以為你愛這個人,但其實你不是愛他的。你愛的是愛情本身,也許只是不想單身,也許只是享受愛情,但絕不是和那個不能讓你止痛的人戀愛。當你在一份愛情中得不到快樂,建議你忘了「運動家精神」吧!不是凡事都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贏得掌聲!適當做出對的選擇,才真的能為自己贏得更美麗的人生! >>>

2012 års pedagogiska pristagare utsedda

Posted in SE
Årets pedagogiska pristagare undervisar i psykologi, neurovetenskap, fysik och lärarämnen. Det fria pedagogiska priset tillfaller ekonomihistorikern Lars Fälting för hans insatser inom området kollegial samverkan och idéutbyte. De pedagogiska pristagarna väljs utifrån förslag från studenter och kollegor. De slutliga pristagarna utses av en beredningsgrupp som består av två lärare och två studenter från fyra olika nomineringsområden. Bedömningen görs utgående från fyra huvudaspekter: undervisningsinsatser, samverkan med studenter och kollegor, pedagogisk ledning och spridning >>>

Professor Dr. Marco Steinhauser

Posted in DE
Professor Dr. Marco Steinhauser « Voriger Artikel | Nächster Artikel » Eichstätt – Neuer Inhaber des Lehrstuhls für Allgemeine Psychologie an der Katholischen Universität Eichstätt-Ingolstadt ist Professor Dr. Marco Steinhauser. Marco Steinhauser wurde 1975 in Illertissen geboren und begann 1994 ein Studium der Psychologie an der Universität Konstanz, wo er im Jahr 2000 sein Diplom zum Thema „Das Gesichter-Gesichter-Paarassoziationslernen in der Diagnostik von Lern- und Gedächtnisstörungen nach erworbener Hirnschädigung“ mit der Note sehr gut abschloss. 2002 folgte >>>

86.3%受訪者稱“哭窮帖”氾濫會產生負面效應

Posted in CH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時進教授認為,年輕人有再多錢也不夠用的這種不安全感,會讓他們變得不自信,使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找不到幸福感,只會覺得很累,仿佛是被迫做了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另外,這種不安全感會在年輕人間互相感染,造成群體消極情緒,跟這種充滿“負能量”的人打交道,幸福感會降低。   最近,某銀行員工在網上發帖抱怨,年薪20萬元在北京生活壓力依然很大,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此說法引起不少網友熱議。近年來,在各大門戶網站、論壇、微博上,類似的“哭窮帖”並不鮮見:有人感嘆自己月入數萬過的卻是“窮人生活”;有白領發帖稱夫妻月入1.8萬元卻“窮得吃不起肉”……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056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6%的受訪者坦言如今“哭窮帖”較多,86.3%的受訪者感覺“哭窮帖”氾濫會產生一系列社會負面效應,嚴重誤導閱歷不深的年輕人。   為什麼當下“哭窮帖”滿天飛   近來,北京某事業單位職員吳林凡總是刻意避開一些人和聚會,“因為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哭窮’。”在吳林凡看來,面對很多明明生活得不錯的年輕人哭窮、抱怨,週遭一些還不如他的人真不知該如何回應,“如今一些年輕人的圈子充滿了類似的‘負能量’,讓人很不舒服。”   調查顯示,59.7%的受訪者感覺身邊“哭窮”的人較多。   吳林凡告訴記者,前些年,年輕人的聚會議題通常是理想、抱負和完美的另一半,後來漸漸步入社會,大家發現,很多事情並不如意,但又沒時間或者沒意識去思考原因,總是怨天尤人,張口閉口“壓力大”,“這些人的特點是,自認天之驕子卻又學無所長,憧憬富人生活卻又囊中羞澀,總想一鳴驚人卻又好高騖遠。”   通常什麼人愛“哭窮”?調查中,47.2%的受訪者首選“矯情的中產小資”,其次是“嫌貧愛富的人”(33.6%),排在第三位的是“不想也不會踏實奮鬥的人”(29.9%)。   接下來還有:“炫富的人”(28.6%)、“文字撒嬌愛好者”(28.2%)、“網路‘關注’焦慮症患者”(26.9%)、“底層弱勢者”(24.7%)等。   不過,武漢市某廣告公司職員吳敏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哭窮”並非無理取鬧、惺惺作態,而是反映了他們的真實境遇。“我們父母年輕時雖然條件相對艱苦,但房子是分的,大學是免費的,工作是包分配的,婚是裸著結的……而我們呢?努力奮鬥10年也不一定買得起房子,怕丈母娘要求高讓父母幫襯點兒吧,又會被扣個‘啃老族’的帽子。壓力怎麼不大啊?”   “他們的壓力當然大啊,一畢業就要買房、買車,那可是發達國家也比不上的高檔生活啊。”吳林凡認為,如今不少年輕人聲稱壓力過大,其實都是被“社會功利病”傳染的,在一個不崇尚知足品質、拜金無上限的文化氛圍裏,沒有定力的年輕人很容易感受挫折,充滿怨氣,卻不知古今中外欲壑皆難填。   為什麼當下“哭窮帖”滿天飛?調查中,60.0%的受訪者直指“部分年輕人對生活欲求不滿、期望值過高”;52.4%的人認為“這是年輕人對生活壓力太大的一種嘲諷和無奈”;48.9%的人覺得原因是“年輕人似乎形成一種表達焦慮的‘慣性’”;32.8%的人選擇“這是部分年輕人不負責任炫耀自己”;另有31.5%的人將原因歸結為“有些年輕人對底層百姓生活缺乏了解”。   “這是一種不安全感的體現。”復旦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時進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父母對金錢和未來的一系列不安全感,會潛移默化地傳染給孩子。所以,青年即便有再多錢,也會感覺不滿足。另外,這種不安全感會使現在年輕人想通過外在的物質來獲得尊重和肯定。比如,一些人想通過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現在年輕人過高消費、購買奢侈品以及攀比現象較多較重。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志霞認為,當前社會“哭窮帖”越來越多,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對物質生活的期望值過高。在當下以金錢、物質為導向的人過多,因此表現出慾望膨脹、欲壑難填的情況。   “現在許多人買了房子就想住別墅,有了別墅又想要遊艇,有了遊艇又想要直升機……永遠都想要跟最好的人比,卻不想踏實奮鬥。”陳志霞說,這也折射出一種消極的人格特質,習慣把自己的不快樂跟別人分享,更多地看到甚至誇大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忽視自己所擁有的,缺乏感恩與感激的積極心態。   59.4%的人建議公眾不信不傳“哭窮帖”   民調顯示,86.3%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哭窮帖”氾濫會產生一系列負面效應。具體而言,62.9%的人認為這會“強化‘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57.8%的人擔心會“誤導社會情緒,讓人失衡與不滿”;52.7%的人覺得會“加劇攀比之風”。   孫時進教授認為,年輕人有再多錢也不夠用的這種不安全感,會讓他們變得不自信,使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找不到幸福感,只會覺得很累,仿佛是被迫做了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人一攀比,就會迷失在物質世界,無法回到內心世界問自己‘最喜歡什麼’、‘最擅長什麼’。”另外,這種不安全感會在年輕人間互相感染,造成群體消極情緒,“跟這種充滿‘負能量’的人打交道,幸福感會降低。”   陳志霞指出,偶爾通過“哭窮”來宣泄心理壓力很正常,但是倘若在現實生活中形成時刻抱怨的消極情緒,容易衍生出群體無意識的消極心態,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還會對社會價值趨向產生“金錢至上”的誤導,讓發帖人、看帖人產生嚴重的挫敗感。   我們該如何對待“哭窮帖”?調查中,59.4%的人建議公眾理性對待“哭窮帖”,不信不傳;51.6%的人認為輿論不應放大年輕人的焦慮;41.5%的人指出,網站、論壇等管理人員不該給假惺惺的“哭窮帖”提供生存之地。   成都市某私企職員趙柯認為,在“焦慮”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口頭禪”時,它未必全部與社會不公有關,只是現在不少媒體熱衷放大年輕人的焦慮。就像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一名18歲落水男孩被救起一樣,那個落水者分明已成年,但媒體仍稱其為“男孩”。有這般“寵愛”,年輕人的“抗壓力”又怎能不弱?   孫時進建議,政府要儘快建立相對健全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為年輕人提供安全的、必要的體制保障。同時,我們的社會、學校與家庭教育,要學會尊重每個個體,給孩子們一個安全、自由的成長環境,讓青少年從小就能認清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讓他們在不停地比較中成長。年輕人只有對自己建立起深刻的認識之後,才能正確釋放、疏導不良情緒。 (責任編輯:符仲明) >>>

Affaire Le Couviour. Me Dupond-Moretti affole le procès

Posted in FR
Au cinquième jour, les positions n’ont pas évolué sur les faits, mais l’arrivée du médiatique avocat lillois provoque des tensions dans les débats.« Vous servez à quoi ? Vos expertises ne nous éclairent pas beaucoup. La psychologie, c’est une science ou un art ? » Hier, Me Éric Dupond-Moretti a d’emblée marqué son arrivée, pour la seconde semaine du procès Le Couviour devant la cour d’assises du Morbihan, à Vannes.Les quatre accusés du meurtre d’Annette, seconde épouse du riche entrepreneur Eugène Le Couviour, sont restés sur leur thèse du cambriolage qui a >>>

Демидов: У каждого игрока в покер должна быть развита психология

Posted in RU
Дата рождения покера теряется в веках. Известно, что в 1526-м году загадочную карточную игру "покер" привезли в Америку колонизаторы. Созданием игры гордятся и в Италии, и во Франции и в Испании. Однако название "покер" странным образом происходит от немецкого словах "poken" (стучать). >>>

專業答疑精選(26日):文科生适合報考專業(3)

Posted in CH
  @chenniun:向@CUC行者 提問:廣播電視編導都學些什么呢?就業怎么樣?一定要讀研究生嗎?西南大學的一本里的這個專業還行嗎?  @CUC行者:廣播電視編導屬於藝術類專業,妳是藝術考生嗎?現在就業壓力挺大的,因為編導的需求並不是很大。讀不讀研就看自己了,西南大學的編導不算很好。好運!  ─────────────────────────────────────  @花開次第遍長安:向@任歆愷 @包小肉 @CUC行者 @Feng-淑霞-bw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