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艾滋病·中國聚焦)最貼近的關懷——同伴教育為艾滋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題:最貼近的關懷——同伴教育為艾滋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新華社記者杜傑 李昂 周曉雄

    旭東放下電話抬起頭,只見一位神色焦慮的男人站在他的辦公桌前——這位男子最近艾滋病病毒檢測呈陽性。

    旭東身著黑色夾克衫、頭戴深藍色帽子,和屋內身著白大褂的醫生護士顯得不大相同。他一邊請眼前這位患者坐下,一邊語氣平緩地向對方介紹自己是一位艾滋病志願者——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也是一位艾滋病患者。

    現年54歲的旭東,是北京市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艾滋病同伴教育員。地壇醫院的前身是北京市第一傳染病醫院,在2003年抗擊“非典”以及2009年抗擊“甲流”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旭東實為這位志願者的化名,取自“旭日東昇”。目前他僅願意用化名從事與艾滋病防治相關的工作。

    “紅絲帶之家”約30平米見方,屋內擺有一圈沙發,而沙發中間的茶几上放有防艾宣傳手冊等資料。前來諮詢的人們三三兩兩坐在屋內不甚熱鬧,但每當有陌生人進入房間,偌大的屋子即刻安靜下來。屋子的角落裏擺了兩張辦公桌,那就是旭東和其他同伴教育員以及醫院醫生一起工作的地方。

    和旭東一樣在這裡做同伴教育工作的還有其他十多名艾滋病患者。每週一到週五,他們兩人一組輪流值班,接聽醫院的艾滋病熱線或為來到“紅絲帶之家”的人們提供心理諮詢或講解艾滋病知識。

    “確診了HIV呈陽性,所有人的心情都跟天塌了一樣,覺得自己的人生快走到頭了。有的甚至想到過自殺,有的把工作也辭了,恨不得第二天趕緊結束生命。”旭東這樣描述剛確診的艾滋病人的心理。

    他說:“我們同伴教育人員會現身說法告訴病人艾滋病沒那麼可怕,不是得了就馬上死了。而且這家醫院的艾滋病臨床經驗已經很豐富了,只要正確治療,病人也可以一如既往過著較為正常的生活。”

    旭東和其他同伴教育人員在“紅絲帶之家”正式工作前,接受過醫院組織的艾滋病和性病基礎知識培訓,並強化了心理學知識和溝通技巧。

    旭東說:“心態的轉變對艾滋病的治療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心態好,他不但可以擺脫前期的痛苦,而且對他以後增加免疫力大有裨益。有了好心態會更容易克服服用抗病毒藥帶來的藥物反應。”

    旭東在2000年檢測出艾滋病。和大部分病人一樣,他在接到病毒檢測報告的那一刻只感覺“天塌了”。他隨後當面向自己的妻子坦白了病情,萬幸的是她隨後的艾滋病檢測結果為陰性。

    焦慮、沮喪、厭食、失眠,旭東在得知患病後的幾個月裏萎靡不振。後來他從原來的單位辦理了退休手續,全心全意治療疾病。“同伴教育在我患病之初還沒有在中國推廣,我甚至都沒聽過這個詞兒。那時我們只是配合醫生和護士的治療。”旭東回憶起最初那段治療的時光。

    旭東在地壇醫院醫治半年後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直到這時他才重拾生的希望。而現在有了同伴教育員的幫助,不少艾滋病病人在確診後的數周之內就可以走出極度悲傷的心境,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再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

    北京地壇醫院性病艾滋病門診主任倫文輝說:“大部分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都會經歷相當長的一段心理失落期。他們迫切地需要心理支持來應對這種消極心理。”

    “很多同伴教育員都有過較為成功的治療艾滋病的經歷,通過分享他們親身經歷,可以給其他艾滋病病人帶來希望。”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治療與關懷綜合管理合作中心項目主任、北京市地壇醫院心理諮詢師屈文妍說。

    但是在艾滋病防治中,還有很多棘手的現實問題。現有的免費抗病毒藥物在一些病人身上產生了耐藥性,而旭東目前服用的就是國家免費抗病毒藥物的最後一種組合。“如果這組藥吃了再沒用,那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就很困難了。”旭東有些無奈地說道。

    旭東也表示艾滋病病人需要全社會的支持,不能只依靠“紅絲帶之家”這類民間組織。“防艾志願者不是救世主,他們提供不了資金支持。他們能夠做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關懷。”

    北京地壇醫院性病艾滋病門診主任倫文輝說:“和過去十多年相比,目前我國的艾滋病防控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將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