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調查:初中孩子最易「想不開」

  初中前後的孩子最易「想不開」

  普查顯示江蘇孩子青春期心理問題比升學期還嚴重;高三男生和大一女生失眠最厲害 全國「學生核心素養」指標年底出框架,中小學課程標準和評價體系隨之將有變化

  初中前後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比初三和高三學生更高!

  昨天,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在南京師範大學召開,南師大心理學院院長、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傅宏教授表示,在江蘇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中,初中前後孩子出現自殘的比例最高。升學期的孩子則通常會出現失眠等心理波動,青春期更應該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關注。

  年齡VS心理

  初中前後的孩子自殘率最高

  外地案例

  成都五年級男孩跳樓

  「老師我做不到,跳樓時我好幾次都縮回來了。」10月30日,四川成都師範附屬小學五年級某班的10歲男孩軍軍(化名),在語文課本上留下這句遺言后,從30層高的樓上跳下。事發前,語文老師曾因軍軍不遵守會場紀律批評了他。這起悲劇給所有人都帶來傷痛。11月1日上午,語文老師見到孩子的遺體后暈了過去。

  江蘇調查

  自殘自殺更多發生在青春期

  南師大心理學院院長、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傅宏教授表示,南京師範大學和江蘇省心理學會在2008年、2010年兩次對江蘇青少年心理健康進行普查,年齡段涵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兩次調查結果均顯示,讀初中前後的孩子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比例最高。

  「初高中升學前後帶來失眠、焦慮的問題比較多,但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並不多。」傅宏注意到,嚴重心理問題跟青春期的關聯度更高,「比如有的孩子會自殘,用刀片傷害身體,輕一點的在手背上划,重的在肉多的地方划,更嚴重的用煙頭燙。」從調查數據來看,自殘、自殺、情緒低落、反社會行為更多的表達在青春期,跟升學的關聯度並不高。「這個問題過去是被忽視的,社會更關注升學帶給孩子的壓力,其實升學本身帶來的壓力是有限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給家長的話

  「進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慾望變得強烈,肉體上有慾望,可靈魂還是個孩子,像新手駕駛賽車,必定橫衝直撞,不知道如何控制,就會出現焦慮、痛苦的情緒。」傅宏教授認為,如何平衡青春期能量的釋放才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比如給孩子創造參与社會活動的機會,讓他學會融入社會的方法,實現自我價值。

  學習VS壓力

  每周補習超8小時,一成孩子會有心理問題

  補習時間和心理問題發生率關係

  外地案例

  雲南女孩不想補課上弔自盡

  今年8月5日早上,家住雲南景洪市東風農場前哨生產隊第五居民點的膠工余某和孔某夫婦上山割膠后,回家時四處找不到女兒,最後卻在屋頂發現12歲的女兒已經在太陽能支架上用絲巾上吊自殺了。

  在急忙將女兒解下來的同時,夫妻倆還看到了女兒寫好用橡皮筋綁在手指上的一份遺書。大意就說她對讀書很討厭,更不想補課,但是父母的安排不去又不行,只好自殺一了百了算了。

  江蘇調查

  過度補習心理問題發生率高

  專家們發現,一周內補習時間不到1小時的心理問題發生率為4.7%,補習1~2小時的心理問題發生率降為2.7%,3~4小時的心理問題發生率為4.3%,5~6小時的心理問題發生率為3.5%,補習7~8小時的心理問題發生率升為4.9%。補習8小時以上的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高達9.2%。

  給家長的話

  傅宏教授建議,首先應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消耗能量,而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寫作業。第二,請家長減少對孩子的說教,「家長應提早接受孩子的成長。

  高三男生大一女生,失眠最嚴重

  補習時間和心理問題發生率關係

  外地案例

  一做功課就頭疼,晚上睡不著

  福建學生小A上高三,發現時不時就頭疼。剛開始,只是偶爾頭痛,小A也沒多大在意,但過了幾天,他發現自己頭痛的程度越發嚴重,而且每回都是偏頭痛。小A每每想轉移注意力到功課上,頭痛就會越嚴重,他開始緊張起來,「難道是病了?」

  雖然小A回家自我調整了幾天,偏頭痛卻已經影響到睡眠

  江蘇調查

  女生失眠率明顯要超過男生

  江蘇調查發現,中考、高考前後學生的失眠發生率會明顯上升,出現失眠後部分家長選擇給孩子吃安眠藥

  女生失眠現象顯著高於男生,女生在初三以前表現出隨年級上升而增高的趨勢,之後開始下降,進入大一后失眠現象最嚴重。男生則在高三和大三時期失眠現象最嚴重。

  給家長的話

  傅宏教授認為,失眠是面臨升學考試的孩子們產生的應急反應,「準確地說是一種適應方式,因為碰到高考會緊張,因此睡不好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必因為擔心睡不好影響考試而服用安眠藥。」傅宏解釋說,實際上睡不好覺有時反而有助於孩子考試,「好比小狗要跳過一堵牆,一開始怎麼也跳不過去,你假裝要打它,它一害怕受了刺激馬上就能跳過去了。」

  家庭VS心態

  兩成中小學生想過離家出走

  傅宏告訴記者,在離家出走率一項中,24.6%的中小學生曾想過離家出走,男女生報告率分別為23.7%和25.3%,無明顯性別差異。專家們發現,離家出走意念與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處境呈顯著負相關,即有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學生,不太可能會產生離家出走的意念。「就像你一個人在路上走,很多人在看,你走著走著就會不自在,從心理學角度看,獨生子女心理有先天『缺陷』。」

  父母關係差,孩子容易出問題

  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與父母之間關係好壞有極顯著的關係。

  中小學生的父母關係極為重要,父母關係越差則兒童越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父母關係從和睦到離婚不同水平中,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依次為2.9%、5.2%、8.7%、7.4%、9.3%和4.4%。

  總的來說,父母關係差會直接導致兒童產生心理問題。大學生受父母關係影響較小,心理問題發生率與父母關係無顯著關係。

  重組家庭男孩最易「絕望」

  調查數據表明,江蘇10.5%的孩子曾長時間感到傷心絕望,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6.9%。小學階段,女生表現出隨年級上升而下降的趨勢,進入初中顯著上升,初中階段,女生報告率高於男生,高中階段,男生報告率顯著高於女生,進入大學階段,男生報告率在大四達到頂峰,女生在大三時期報告率顯著上升。

  男生來自重組家庭的報告率最高,這與全國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達到32.1%。

  「暴力」孩子多有心理問題

  與人打架次數多的學生,有心理問題的概率高。在中小學生中,從不與人打架的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為3.5%,打過1次的為5.2%,打過2~3次的為6.3%,打過4~5次的為13.5%,打過6次或更多的則高達17.7%。結果顯示,攻擊和暴力傾向兒童的心理問題發生率更高。

  傅宏認為,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慢慢沒人願意跟他玩了,他就慢慢會改變。「兒童在欺負與被欺負的環境,比學習知識重要的多。」(記者 蔡蘊琦)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1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