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戶外產品和時尚用品的交集

  作者:蔡英元

  近期和宜准戶外腕表的朋友聊時尚。說實話,我對時尚的印象僅限於日常所見的那些雜誌封面和八卦圖片。

  仔細琢磨起來,時尚,到底是社會學問題,抑或哲學問題,又或是心理學問題呢?

  月初在灣仔某高檔購物中心給朋友捎了塊愛馬仕絲巾,當我穿著自認為挺時尚的T恤和仔褲,走進保安把的專賣店,享受著店員看似挺禮貌、從頭到腳的打量時,猛地意識到,店家眼中的時尚,首先是經濟學問題。一大堆絲巾摸起來的質感很好,看上去圖案和配色也很漂亮,可我還是不認為它值那個價錢。幸好我最終刷卡走人,才沒被認為是逗悶子或砸場子的。

  真沒想著要去混淆奢侈品和時尚品。在我看來,這幾千塊錢的絲巾,和熱賣的某款手機差不多,普通人咬咬牙就買了。為什么要買?跟上時代唄。當然,現在生活富裕了,拍出幾千塊的難度,不比三十年前拍出幾十塊的難度大。每個年代、每個國度都有自己的時尚標籤,無論是的確良,還是蛤蟆鏡喇叭褲。這種標籤,是反映著經濟基礎和大眾審美的社會從眾心態。它的誘因,源自榜樣或者說偶像的力量,也源自主流媒體的鼓動。所以,一種又一種的商品,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目標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烙印,先拋開正品和A貨的相生關係不談,凡是引人趨之若鶩的,都是“時尚”的,都是商業社會的幸運兒。回到山寨這個問題上來,當下是逐利為王的時代,就拿戶外鞋服產品來說,如果某款產品沒有山寨版的,賣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挺時尚。衹有三方面原因:一、因為不夠暢銷,所以沒人山寨﹔二、科技含量太高,人家仿造不來﹔三、售價太低,讓仿造者無利可圖﹔可是,真正是出于後二種原因的,能有多少?

  一款產品,因何暢銷,為何又能引發大範圍仿造?特別是在目前戶外產品供應已顯得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從來都不夠專業的大多數消費者,如何就衹對某款商品或某個牌子趨之如騖?

  拋開某某品牌先入為主、某某品牌甘當山寨工厂以及某某品牌遍地開店等因素不談,現在的消費者已經逐步脫離“傻消費”時代,至少相關產品的信息屏障早已被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強拆”。而且,我相信,未來會到高檔商場里博傻消費的群體衹會日漸稀少。面對日益“聰明”的消費者,某款產品要想成為“時尚之選”,恐怕先要從以下幾點加以“智慧”考量:

  首先,產品的品質要精良。好的產品不怕被挑毛病,衹怕不會改進。換句話說,越高端的客戶就是越挑剔的主兒。某個具體的產品,無論它是手工製造的,還是流水線上下來的,都要在設計、加工、材質和功能性等諸多方面,精益求精,除此無以應對越來越挑剔的客戶。沒有一個牌子或企業,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諾基亞不行,苹果不行,甚至未來幾年可能風靡的谷歌眼鏡也不行。反過來說,行行出精品,衹要肯用心。當下的時代,不做潛心做精品,難以引領時尚。

  其次,產品需要講求審美。何為美?這是美學和哲學命題,是商家們死磕不出結果的問題。但是,確確實實又是大問題。七、八年前,我很喜歡端詳前面車屁股上的尾標和銘牌。有時不由訕笑某些國產車厂家,把車標設計好看些,把漢字銘牌塑得美觀些,難道就這么難?雖然車標也好,銘牌也好,和車的性能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它反映出了製造商的審美情趣,能看出一個企業在精益求精上的敬業程度。說句題外話,車標難看的,現在車也越賣越少了。

  再次,考慮好產品先給誰用。先給妳倒貼錢的人用,再給妳不掙錢的人用,最後才能坐等來花錢買產品的人群。一個產品再好、再講求審美,可是藏在深山無人知。現代人的選擇太多,不用上山去挖寶,多了或少了某款品牌、某個產品,都無所謂。這也是諸多產品製造商,先花錢請有公眾影響力的人使用產品,或叫代言﹔再贈給相關領域里的意見領袖和從業人士使用,或叫產品體驗。最後才是市場銷售。而衹有市售到一定量級之後,才會迎來產品真正的質量關和服務關。

  第四,不做沒有區別度的產品。這個區別度千萬不能局限在價格的差異上,否則就會遭到山寨的詬病。換言之,時尚產品的關鍵詞是時尚,而時尚和廉價先天互斥,是死對頭。妳可以價格低,但是妳不能喊,就是這樣,因為價格因素衹是妳的目標人群“暗自考慮”的因素。那么,這個區別度體現在哪裡?有實力,體現在科技含量和功能特性上,最偉大的產品不僅設計最精美,而且功能最獨特。此處,我用了三個最,是因為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實力欠奉的企業,也沒關係,敬業心和完美主義可以體現在包裝、掛牌,甚至宣傳語上,衹要妳盡心,就一定有區別。

  第五,產品須針對市場氛圍。前兩天我剛參觀了Patagonia的國貿直營店,Patagonia是非常優秀而有區別度的戶外品牌,國貿店也很溫馨。但是,必須指出,這個品牌在國內的拓展尚不夠理想,媲美不了它在歐美的美譽度和市場份額。我想,之所以如此,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國內多數消費者還沒有成熟到“為環保自掏腰包”的地步。或者說,他們可能還不大能理解,一個企業能從每一件產品上抽出百分之一的利潤,去交“環保稅”。碰到這種冷調子的氛圍,除了做好公眾推廣和養好客戶群,把相應的氛圍營造出來,別無他法。

  第六、產品如何去“利用”媒體?如果衹是想著投廣告,那是一種很二的撒錢術。目前大多數中小體育用品企業和戶外品牌手裡的市場推廣費,不過是三瓜兩棗,即使投到大牌媒體上,也很難聽得見響聲。如何用好手裡的這幾塊硬幣,用它來打水漂,讓漣漪不斷,甚至激發出水面上的共鳴來,這才是體驗智慧的市場營銷和媒體推廣。選擇有品味、有文化的媒體來深度合作,策划出有創意、打動人的宣傳主題,辨識出在目標消費群里真正有良性影響力的代言者和核心人群,才能讓錢花到實處,才能成功造出“時尚”的勢。

  目前,戶外的概念漸成時尚,戶外的產品越來越輕薄、花哨和功能細分。體現在銷售終端上,商場里的戶外用品比專業店裡的更好賣,這是一個表象,如果不抓住市場的機遇,這種所謂的時尚不過是過眼煙云。

  所以在我看來,歸根結底,時尚還是一個大眾心理問題。而大眾所追的風,能否漲滿妳品牌的帆,不是表面上的運氣問題,而是精心謀划的結果。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1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