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baby﹕「熊」不離手戀物成癖?

【明報專訊】Jessica的2歲女兒整天到晚,無論做什麼、上街甚至去旅行都要攬着那隻又殘又舊的玩具熊,若發現那隻舊玩具熊不在她身邊,定必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媽媽擔心女兒戀物成癖,日後上學也「熊」不離手。專家指出,幼兒戀物屬正常現象,待孩子心理發展日漸成熟,情况會改善,毋須強迫孩子戒掉戀物。

幼兒戀物 兩歲高峰期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張明麗(Gemini)表示,病理學上的確有「戀物癖」這種病,但幼兒依戀某些物件,未必等於他患上「戀物癖」。她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戀物是心理發育過程的一個階段,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至3歲時,並在約2歲開始達到高峰期,有些則持續至小學階段。小棉被、小抱枕、絨布熊和慣用的浴巾之類,都是幼兒常見的依戀物品。

然而,「戀物」習慣並不只限於小朋友,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會出現,情况就如有些成人現在仍會習慣拿着毛巾或抱着攬枕睡覺一樣,只是幼兒未懂得如何在心理需要和現實環境之間作出平衡。

心愛寶貝帶來安全感

從兒童心理學解釋,那些舊物件、舊玩具,是幼兒的成長伴侶,並已產生感情,跟爸媽一樣,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拿着心愛的寶貝,是心理安全感的依靠。但是,也可能因突發事件、環境改變,催化幼兒焦慮的狀態,如初次上學、遭受外界的暴力對待、與親人生離死別等,這時幼兒就更需要以他熟悉的物件作伴、作依靠了。

此外,也有些特殊原因會令孩子過分依戀某些物品,如患自閉症的孩子,興趣會較單一和狹隘,因此家長宜多留意小朋友有否對某一件物品過分依戀,對其他任何事物或物品完全沒有興趣。

既然戀物跟孩子的安全感有莫大關係,爸媽便應從這方面入手解決問題。張明麗說﹕「孩子對某件物品依戀,其實不是一朝一夕而成,因此爸媽絕不可以一下子強迫孩子完全戒掉依賴的習慣,亦沒必要跟他心愛的物件斷絕關係。」她指出,爸媽要在孩子未形成戀物習慣前,或開始發現問題時及早採取行動,可減低孩子日後依戀物品的程度。

戒掉習慣 3歲最佳時機

有效的措施包括多讓孩子出席不同的交際場合,讓他習慣接觸新環境,可減少他們在陌生環境或環境轉變時產生焦慮;如臨近開學,爸媽宜多預告孩子將會見到什麼人、做哪些事,而幼稚園通常在開學首星期都會容許孩子帶私人玩具或物品回校,爸媽應好趁這段期間引導孩子逐漸跟那件物品分離,可以跟他說﹕「你放心,媽媽會幫你照顧它,你要乖乖上課,放學便可跟它一起回家。」

一般在3歲引導幼兒戒掉依戀的習慣為最佳時機,因為孩子已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爸媽可嘗試透過角色扮演、遊戲和繪畫等不同活動,引導他說出依戀物品的原因,並從中教他在哪些情况下不宜拿着他的寶貝。

若戀物的情况是突然出現,爸媽亦需慢慢引導孩子,找出背後有否突發事件令他受驚等。

小模特兒﹕山度湤詠

文﹕梁翠薇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