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可以選擇,不太悲傷:正向心理學的八本小書

 [你也可以不太悲傷] 

如果你去買某一本,讀了看了做了,卻仍然不開心,無法快樂,或深覺壓力重重,重重地壓迫自己,該怎麼辦?

早晨到辦公室的時候,一個可愛的心理師小D一邊用手撕著麵包吃著早餐,一邊非常輕鬆地分享著她的經驗。

"有次我到一個單位去演講,結果投影機突然無法播放我準備的東西,幾個人繞著投影機看呀摸的,像是要幫小動物進行外科手術一樣。但是卻什麼都沒改變。後來,我突然靈機一動,請他們暫停正在進行的手術,然後讓那些長官們都排排站開,一個一個分享他們最近面臨到的壓力與困境。他們一開始覺得很彆扭,因為通常在下面排排站的都是阿兵哥,不過,很快他們就得到兩個原來如此的體會:

(1)原來,我不是一個人:站成一排之後,他們看看身旁左右,那些同樣跟自己一樣,面臨一些帶兵壓力的幹部。平時大家雖然一起帶兵操演,一起打靶翻滾,但是一個人要承擔的總是太多,在部隊裡能夠傾訴得又太少。於是他們發現,自己是可以,也有人陪伴的。整個單位是一個團體,只是他們常常忘記這件事情。一個人應該堅強勇敢,但不代表他不可以有時軟弱。這時候,有人跟他們站在一起,或許就能給自己多一點信心與勇氣。

(2)原來,他們的感覺是這樣:以前都是在前方發號施令,請阿兵們哥動作或發言,而今站在列子裡面,換了個屁股就換了一個腦袋,有些長官開始"感覺到"每一個阿兵哥原來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他們的家庭,他們的歷史,有他們愛的人和愛他們的人,雖然過去這些阿兵哥並不總是過著快樂,他們的需求也不總是被滿足,可是他們還是走到活到了今天,有他們自己的看法想法與世界。像步槍射擊一樣,施加壓力是有後座力的;有時候對他們太過嚴格,也是對自己要求太苛刻。

整個過程中,大家談了很多,我才知道原來他們的生活並不快樂。而這些負面情緒,很多時候都是他們自己在無意之間製造給自己的。大聲怒吼,擺出嚴肅的臉,假裝生氣等等,不可否認地這些方式對帶領大量的阿兵哥真的非常有用,但如果無法和自己真實的感受做區隔,很容易把自己也拖累進去。

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與變故。 壓力是一種感受,一種資訊輸入量大於你自身能力所產生的感受;處理壓力並非減少資訊,而是,把你已經知道的事情,重新組織,重新整理。我希望給他們一個機會,去處理組織他們所認識的壓力與體會。"

我手裡拿著同梯特地送來的咖啡即溶包與伸出援手攪拌棒,聽得入迷到幾乎忘記了要去泡杯咖啡。

很喜歡小D的結語:我們不是要否認壓力,而是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組織它,整理它,讓它在我們的生命裡呈現它應該有的面貌,這樣一步一步慢慢來,成長與快樂才有可能發生。

壓力是一種極強的打擊,這種打擊可能會崩潰我們的情緒,讓我們無法快樂起來

還有一個讓我們深陷負面情緒的理由是:回首過去卻回不到過去[4]。

—-幸好,面對過去與現在的種種,我們還是可以選擇不太悲傷。

另一位總是能把毛衣穿相當優雅又很喜歡兔子的心理師,最近在同時實施現實上與心理上的大搬家(她說她想要叫毛毛兔)。她喜歡攝影和烹飪,在後者方面,和一般業餘廚師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所做的各項菜色裡一定會有香料調味,就像她挑男朋友一樣,味道一定是第一要素("親起來或聞起來不對勁不行了阿",她補充說)。

"將香料一點一點添入菜色裡面,然後聞著那些香味在廚房裡逐漸化開,總是有一種幸福的感覺…這個幸福的感覺,是那麼的真實與安全– 至少在他丟下我之前是很安全的。可是最近我常常面臨一個困境是:找不到自己要的香料。直到將這些香料一字排列開才終於明白,為何每次要摸好久–因為這香料竟然有二十罐之多,從常見的迷迭羅勒到極為罕見的巴西辣椒。或許,潛意識裏面的我希望把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一點吧…藉以…忘記一些什麼東西之類的…" 她說,話語中略帶有一些對生活與感情溫柔的堅持,與對過去的一種撫觸。

實際上,常常我們也是要把過去都排列整齊之後,才終於明瞭,為何每次找尋自己曾經喜歡卻又失去的那塊,都要摸索好久。

如果最後還是排不好或找不到,也請不要心煩意亂地抓破頭皮。
有時候我們只是太急著找尋答案,不斷地問自己:
為什麼他要走?為什麼要背叛我?為什麼樣這樣傷我的心?為什麼我什麼都做不好?
我要的究竟是什麼?我在乎得究竟是什麼?我該往哪裡去?又該如何去?

但真正的答案往往要等到某天才會出現,
或者,當你有天放棄再去逼自己追尋,才發現原先你汲汲尋找的那個答案,在你生命中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
屆時,你會變得可以多愛自己一點,自在一點,快樂一點。

當你理解了世界的本來面目,依然熱愛這個世界,你的生命就會是美麗的[5]。

[其他延伸閱讀]

[1]關於老化,憂鬱,健康,與心跳,請參考最新幾項研究:
(a)Bowes, A., McCabe, L., Wilson, M., Craig, D. (2012). ‘Keeping your brain active’: the activities of people aged 50-65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7(3), 253-261. doi: 10.1002/gps.2708
(b)Klusmann, V., Evers, A., Schwarzer, R., Heuser, I. (2012). Views on aging and emotional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of 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 older women.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3(2), 236-242.
(c)von Korff, M., Katon, W. J., Lin, E. H. B., Ciechanowski, P., Peterson, D., Ludman, E. J., . . . Rutter, C. M. (2011). Functional outcomes of multi-condition collaborative care and successful ageing: results of randomised tria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43. doi: d661210.1136/bmj.d6612
[2]米麗安.波林, 費., 波林, 費. (2010). 心智拼圖 從神經造影看大腦的成長、學習與改變. 臺北市: 遠流.
[3]討論可參照McCullough, M. E., Tsang, J. A., Emmons, R. A. (2004). Gratitude in intermediate affective terrain: Links of grateful mood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aily emotional exper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6(2), 295-309. doi: 10.1037/0022-3514.86.2.295
[4]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這篇回顧:never regret 1 and never regret 2

[5]引自相當有感覺的臉書粉絲團:"值得議題"

p.s.這篇文章介紹幾本正向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目的並不是推銷大家去買(大部分的書圖書館都可以借得到),而是我最近找資料的時候,深受 Seligman等人說的一句話感動:"對於憂鬱,治療並不能保證有效,但是預防通常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大略記得的內容,可能wording不一樣)。期盼有更多人能夠早一些開始接觸正向心理學,更早讓自己有憂鬱的免疫力。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5]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