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西少兒英語教育六大差異(圖)

本文選自《勇赫》的博客,點擊查看博客原文

中西方兒童英語教育的差異

  同事小藍讓我給她講講這個題目,我說太難了,不過很感興趣。早些的時候,我看了一些國外心理學的書籍,裡面涉及了很多語言學與文化學的內容,我嘗試著刻苦思考,發現了一些中西方教育的不同點,和小藍分享了一下,也供大家參考與批判。

  在英語教育方面,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個西方指的主要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這個差異來自於哪裡呢?根據進化心理學的觀點,人的很多生理特徵與行為方式不是後天獲得,而是來源於進化的需要,或者說人的心理模塊是心理與文化環境相互選擇的結果,在創造語言的千百年來,母語受到當地文化沖刷,當地文化也在受到母語的滌蕩,而各具特色。直到今日,每一個地方的語言教育也就顯得千差萬別。語言就是一種心理模塊,她能形成穩定的模塊就是因為她的產生已經與當地文化捆綁在了一起,同樣,語言的教育也是一種心理模塊,她也已經和當地的文化捆綁在一起,形成為了新的文化。從文化的、歷史的、遺傳的角度看,我們的語言教育都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的,我想說,我們可能真的不能全盤復制西方的語言教育,但我們可以從中有所借鑑。

  一、濡化與涵化

  這兩個詞都是教育學的術語,概念太復雜,我做個比喻,可能大家就清楚了。濡化就是父母對妳的教育與影響,涵化就是鄰居對妳的教育與影響。父母對於妳的教育是基於家庭內部的,類似耳濡目染﹔鄰居對於妳的教育是家庭以外的,很多語言妳可能沒聽過,接受了起來有些費勁,但也會受到影響──畢竟各家有各家的文化嘛!英語國家學習英語就是濡化,非英語國家學習英語就是涵化,就是這么簡單。涵化的教育自然很困難,往往帶有些強迫性,如殖民地教育。我們的文化最适合學習漢語,五千年來已成習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同化的概念。同化就是把鄰居家的文化認同為自己的,日本人善于同化西方文化,這是他們的一大心理優勢。

  二、悟性與理性

  這不光是英語教育的特點,也是中西方教育的特點,甚至是文化的特點。受到佛家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自覺與反省,總結一些零散的經驗,然後代代相傳。西方人比較老實,不敢輕易地下結論,他們一定要回到實驗室,拿一些老鼠啊,狗,貓啊反復做實驗,證明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觀點。在語言教育方面也是這樣,我們講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給妳講一些範文,背一些範文,然後自己去悟吧!英文本身就是精確的文字,西方人又理性,這是他們教育方面的一大特長。

  三、目的與手段

  這是對於英語教育的定位。中國教師在走專業化路線,這是可喜可賀的!從一人能教很多學科,到一個學科的專家,這是非常大的進步。怕就怕,走著走著,變成了一個學科的應試專家。我們的英語教師很多不是英語達人,而是英語考試達人,這對於兒童的影響是很壞的。英語國家的人由於沒有其他語言負擔,反而將英語教育的重心放在了使用上。所以說,我們是應試,人家是應用﹔我們重語法,人家重交流﹔我們把英語當做語言,人家把英語當作工具。我們役于物,對方則善假于物。從教育文化與教育體制的角度我們似乎可以理解它,同時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這一部分。

  四、語言環境的差異

  這恐怕不用多說,我的觀點依然是先創造環境,再學習語言。我們的英語最缺乏的是學習環境,而不是學習方法。有多少家長會用英語和孩子對話,有多少教師肯用英文和孩子聊天?恐怕是少得可憐。我們要建立定點的英語角,甚至網上的英語互動平台,為孩子們創造更多英語表現的機會,讓英語成為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高不可攀的“語言”。

  五、教育方法的仿效

  我在小學工作過,我敢說一些學校的英語教育方法已經和國外的不相上下。我們已經掌握了國外的phonics教育法,全語言教學,TPR教學法等最先進的理念與方法,這點應該感謝我們辛勤工作的一線小學教師們。同時,我也不再贅述。

  六、家庭教育的差距

  這是我想講的一個重點。中國家長有兩種極端的教育觀念,其一,學習是第一的,回家要多做習題,多上輔導班,否則會落後給其他的孩子。其二,學習是從書本中獲得,在學校就是應該全身心投入學習,成績不好,來自於學生沒學好,教師沒教好。所以,很不想說,中國家長在語言學習上多半是“不作為”的。

  外國家長這樣想,其一,成長是第一的,各方面的成長對孩子幫助都很大,相對於知識而言,更要看重情感與能力的培養。其二,學習是從生活中獲得的,學校衹是獲得知識的一個場所,更重要的來源應該是生活中。

  針對於此,我們在英語教育方面確實有太多地方需要改進,以彌補我們先天的不足。換句話說,知識的來源,簡稱知源,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知源的合理性與豐富性,是英語學習的關鍵。

  1、雙語繪本的使用

  繪本是我跟家長推荐最多的兒童讀物。美文美惠,以精致的大圖片,配上哲理性的小文字,激發了孩子無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4-6歲是接触圖書的最佳時期,如何讓他們愛上閱讀?從這一刻開始。什么能做到?繪本!什么能讓孩子在愛上閱讀的同時,又愛上英語?讀雙語繪本!前年我翻譯了一套美國聖智出版集團的《寶貝熊玩轉數學》,受到了家長和小朋友的歡迎。這套書,不緊是繪本,還包括了雙語、數學知識及情商培養,而最大的遺憾是,她的雙語不是中英對照的。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應該是《迪士尼英語家庭版》,我們不得不服迪士尼的品牌影響力與親和力,雖然我是一個支持國貨品牌的人,但是迪士尼的憨厚可愛形象還是能夠抓住孩子的眼球,在孩子觀看卡通形象的過程中,進行英語教學是非常輕而易舉的事情。北京外國語大學陳琳教授就總說,英語根本不是“學”出來的,而是“玩”出來的。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在很獨到。“玩”說的是有趣的教學方法,也是輕鬆的學習環境。

  2、進行雙語對話

  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可以說出地道流利的英語,沒關係,我們可以用中文溝通,在過程中插入一些英文的問題。如“明明,這是苹果妳答對了,真棒!那英文還記得怎么說么?”這是我曾經提到的一點教育心得──“進兩步”法則──當孩子取得小進步的同時,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提出一個新的要求,此時孩子處於士氣高漲的時候,潛能最容易發揮,很容易再進一步,所以我稱之為“進兩步”法則。中文答對了,她肯定很高興,這時候順理成章練習英語,事半功倍。大一些的時候,就可以用短句了。

  3、一起學唱英文歌曲

  中國家長最大的教育缺憾就是不喜歡和孩子一起遊戲、活動。與孩子一起聽英文歌曲,唱英文歌曲,對於孩子來說幫助很大。其一,學習的動力,家長都不喜歡孩子不會喜歡,家長若表現積極,對他們是最好的刺激。其二,英文的歌曲有很多是旋律歡快,可以讓孩子感受英語的魅力。

  4、體驗新媒體學習

  在學校工作的時候,我經常和我的同事們說,現在的孩子不愛聽妳講課,為什么?妳講的有電視有意思么?妳講的有手機有趣么?妳講的有IPAD有新意么?沒有,那妳靠什么吸引學生?妳在講的時候,妳能保證孩子在下面不說話,妳能保證她不想別的事情么?老師們也都啞口無言。

  時代變了,我們非但要取消說教式,還要運用新科技──新媒體教育。我們不在這裡做廣告,可以讓孩子們去嘗試,去體驗。如外研通點讀筆、步步高學習機、電視台的朵拉英語節目、布奇樂樂園等。其實,我還是那句話最關鍵的是和孩子一起分享,而不是讓孩子一個人擺弄機器。我們衹是利用一些新玩具,進行輔助培養。新玩具是我們的教具,而不是教育。

  5、其他方式

  知識無處不在,教育俯首皆是。畫一幅畫,可以用英文寫個標題﹔照張照片,可以用英文寫個短句﹔可以錄個簡單的英文朗誦﹔可以開個小朋友的英文派對﹔可以……衹要妳能用心“教”英語,他們就能專心“學”英語。

  那天,同事跟我說,迪士尼現在出了一種叫做立體手工書的。可以用書中的材料搭一個劇場,還有人物和家具。家長或小朋友們可以用迪士尼當中的人物組織故事,訓練對話。要我說,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我們如果不花錢,能不能和孩子們玩一玩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