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仲學 讓死者「說話」

「儘管別人認為做醫生可能比法醫掙錢多,但當法醫是我上學以來的興趣所在,法醫需要廣泛地接觸社會各個層面,從事發現場到法庭、從被告到受害者的鄰居和朋友、從政治到法律、從心理學到邏輯推理,這就是這個工作的魅力所在,也是其挑戰所在。」現任新澤西州中北部聯合郡(Union County)法醫中心主任的華仲學認為,興趣是做任何事情最大的動力。

上CNN節目 講解案情

作為全美第一位華裔主任法醫的華仲學,2001年開始擔任助理法醫,2005年迅速從法醫升至新州紐瓦克市主任法醫,他還經常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新聞性節目「突發新聞」(Breaking News)講解相關案件。

攻讀醫學的華仲學1989年以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交流生的身分至哈佛醫學院實習三個月,從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畢業後前往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以全額獎學金攻讀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羅徹斯特大學就讀期間,他堅定了對法醫這一職業的追求。

每一個細節 都不放過

每次在進入案發現場,華仲學就會快速地判斷有幾個嫌犯、哪一處傷是致命的、是刀傷還是槍傷、現場是否曾經有打鬥、不同血跡代表什麼、哪裡能找到嫌疑人的DNA資料、下水道是否有嫌疑人試圖沖走的血跡等問題。「法醫必須非常細心觀察每一個細節,法醫的每一個錯誤也注定會被放到顯微鏡下放大關注。」他表示,因為每個答案和線索都將引導警察從不同的方向調查。

「我必須要對死者及其家人負責,所以一定要查出真正的死因。」華仲學表示,曾經有些華裔家屬基於傳統觀念不希望死者的遺體被解剖,對於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他會跟家屬解釋說:「如果你現在不解剖,以後可能永遠都不知道死者的確切死因,也許是有什麼遺傳病,不做遺體解剖的話,也就永遠都不得而知。」

生日遇雙屍案 最難忘

在華仲學多年法醫生涯中,最讓他難忘的是2010年4月20在新州調查一起雙屍案,當天是他的生日。該案由於垃圾搬運工人覺得一袋丟在路邊的垃圾可疑而曝光,結果發現垃圾袋裡裝著遺體,身為法醫的華仲學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他表示,法醫到場後第一步就是要判定遺體是人還是動物,因為有的遺體腐爛後不容易分辨;然後就是要分辨死亡人數,當時因為在袋子裡有兩個頭,警方馬上知道至少有兩人死亡;隨後法醫需要透過指紋等各種信息判定死者身分,因為這是警方進一步研究案情的基礎。

他指出,警方必須要透過死者的個人信息,找到死者的居住地址,或聯繫其家人、朋友,找到真正的案發現場,找到罪犯留下的蛛絲馬跡,才能進一步追蹤案情。因為在這個案子裡,棄屍現場並不是案發現場,如果不能確定死者身分,案子就沒有辦法繼續追查下去而成為懸案。

全美華裔法醫 不到10人

華仲學表示,該案的嫌犯一年前已經被捕,但案子還在審理中。警方初步判定兇手是因為金錢雇兇殺人,兇手將當時在房內的男房東和女租客同時殺害,分屍後丟棄在路邊。由於還沒有最後定案,警方尚未公布更多案情。

經常往返台灣和大陸參加研討會、辦講座的華仲學表示,美國、台灣和大陸的法醫系統及政策都不一樣。在美國,法醫辦公室是獨立於警察局和檢察官辦公室的單位,因此在案件中能保持較好的獨立性;而台灣的法醫鑑定機構屬於檢察署;大陸的法醫鑑定機構則是屬於公安系統。正是由於法醫鑑定體系的不同,才會有當年陳水扁的槍傷鑑定由於政治因素而不能快速下定論的狀況,加上當時台灣法醫缺乏槍傷鑑定的經驗,因此他曾在2005年前往台灣參加有關槍傷法醫鑑定的研討會。

「在美國的法醫界,華裔法醫總共不到十人。」華仲學介紹,法醫入行很難,因為在美國要成為法醫要經過很多年的培訓、實習,還有通過很多考試,包括每年的法醫統考。

語言常識 兩隻「攔路虎」

而華裔法醫少的關鍵原因在於社會知識的缺乏和語言障礙,法醫要求要豐富的社會知識,才能迅速準確的推斷案件的真相,同時在和案件相關人員溝通和法庭作證則時要求精確的語言表達能力,華仲學認為這兩個要求往往是華裔成為法醫的攔路虎,他補充說:「當然很有很多人是覺得當醫生比法醫的工資高。」

上哈佛太累 不如多玩

但是華仲學認為,興趣是做任何事情最大的動力,他對四個孩子的教育也貫徹這一理念,他不要求孩子讀法律、金融、醫學等其他華裔父母認為的好專業。他甚至跟他的女兒說,上哈佛太累,年輕的時候不如到別的學校多玩玩。

華仲學認為,將孩子過早侷限在一個方向,對孩子發展不利,讓孩子在年輕的時候多玩玩,可以多接觸社會,獲得全面的鍛鍊。每個周末去補習班為了從90分提高到100分的努力,是不值得的。

對於目前在紐約市頂尖的史岱文森高中就讀11年級的16歲大女兒,華仲學從來不跟她說應該要進哪個名牌大學、哪個專業,甚至勸他女兒並不非得要上哈佛這種學校,因為名牌大學只是能讓孩子比較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但以後長期的發展和文憑是沒有太大關係。他表示,有一名哈佛畢業的法醫就因為工作能力問題,正面臨被辭退。因此他鼓勵女兒年輕的時候多長長見識。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