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殘症狀年齡降至小學生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綜合報導】根據美國官方的調查顯示,青少年因為心理因素而自殘的年齡比例逐漸下降,雖然沒有準確的數據,但根據全美幼童心理醫師的陳述,這個問題應該要被重視。

心理學家表示,自殘是一種精神障礙,讓人誤以為生理上的痛覺可以蓋過心理的不舒服,他們也表示,這類青少年需要更多關心以及鼓勵,教導他們正面思考是當務之急。

自殘行為是全球部分青少年都會有的心理障礙,藉由自行小範圍割傷,刺傷,燒燙傷等非致命外傷來吸引關注,或是他們所謂「藉由疼痛改善心痛。」

根據調查,自殘的年齡已經下降到七歲,而約8%的小學三年級孩童也表示自己能有自殘經驗;而高中生以及大學生有自殘行為的比例大約是20%以及40%。

調查團隊在與633名介於7歲至16歲之間的青少年後得知,女性在割傷,燒燙傷的自殘行為上比男性高出四倍,而男性比例最多的傷為撞擊傷害;而約1.5%的青年曾經在一年內嘗試非自殺性自殘行為高達五次。他們表示:「研究青少年自殘是比較新的方向,所以沒有甚麼資料可以比對,但全國的心理醫師或駐校輔導人員都會跟你說這情形是日益嚴重的。」

心理學家表示絕大多數自殘行為都是想要獲取同儕間的認同感或是家人朋友的關注,也有人表示只能經由這些痛覺才能夠麻木心理上的不愉快。「自殘行為的影片可以在各大影音網站輕鬆獲取,但只有極少數影片會在影片後註加請勿模仿等字樣,這種影片應該要被禁止或是分級歸類。」

美國的幼童心理學家帕茲內克表示:「在職業生涯中我遇過不少類似案件,我認為首要的任務是教導他們正面思考,這些傷害自己的行為不會對自己有幫助等。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尊嚴等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我會在療程中要他們對自己說我很好,我不會因為小事而傷害自己等等,而大部分的人都有一定的正面效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