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稱國人自古愛留名: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

  考古學家稱國人自古愛刻字但古今心態不同

  心理學家稱刻字如同狗撒尿圈地表現佔有欲

  近日,“刻字留名”、“到此一遊”成了公共話題。14歲的南京中學生丁某前些年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刻下“丁XX到此一遊”,被中國網友在網上曝光後炸開了鍋。此後,香港某記者被指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上留下“宋X到此參觀考察”的“墨寶”。

  眼下,全國網友正在進行一場“找茬運動”,曝光存在于各地景點的刻字留名。中國人為何如此熱衷于刻字留名?說來話長,本報記者請教了考古學家和心理學家,且聽他們怎麼說。

  文/本報記者 張強、武威

  在考古學專家趙曄看來,國人好刻字留名,是古往今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後果。

  乾隆最愛“刻字留名”

  他說,中國人刻字是有傳統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到了宋代,歐陽修等人開創了金石學(考古學的前身),專門研究和考證金屬器具、竹簡、甲骨、玉器、磚瓦等文物上的文字資料。

  歷朝歷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中國大量會寫字的人愛“留名”,最典型的非乾隆莫屬,只要字畫古董經他之手,就難免遭受“圈閱”之災,他最愛在字畫上寫讀後感、簽名蓋章。除了字畫,各種材質的古董器具也慘遭他的摧殘,故宮收藏了幾件價值連城的玉器,就被乾隆動了“大手術”,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趙曄認為,縱觀史料可知,歷代中國人都愛刻字,這並非到了當代才出現的新鮮事。

  跟涂鴉墻是兩回事

  “別看現在很多富家子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他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都不強,家長總是有意無意地給他們灌輸‘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給的’,他們一直活在父母的陰影下。”對于在埃及神廟浮雕上刻字留名的丁姓初中生,廣州向日葵心理咨詢中心創辦人胡慎之認為個人素質的欠缺只是表象,自我認同度低的心理困境才是根本原因。

  胡慎之說,刻字留名現象最普遍的國家往往都是國民個人存在感低的國家,比如中國和日本,在這些國家的傳統裏,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要求“服從”,很難追求個性獨立,被剝奪感強烈。于是,他們把個人存在感寄托到了別人的眼裏和嘴裏,期望被別人看到、聽到,期望被別人需要,俗稱“為別人而活”。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這種國民心態根深蒂固,諸如“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留取丹心照汗青”之類的觀點不勝枚舉。“刻字留名是佔有欲的表現,往雅處說,這是追求‘生後不朽’的國民心理;往俗裏說,這跟狗撒尿圈地盤的原理相似。”

  中國歷代文人都有在公眾場合題詞作詩的雅趣,這跟今日國人刻字留名的喜好是否是一回事?在胡慎之看來,古今對比,心理機制是一致的,但兩者的層次相去甚遠:古代文人在石碑等處題詞作詩,不僅希望被他人“看到”,而且創作時便預判到自己的文思和書法被他人“需要”;而刻字留名者只想被人看到,卻不會考慮他人需不需要。歐美不少城市都開辟了專門的公共“涂鴉墻”供文藝青年們揮毫,它同樣帶有藝術性,與簡單的刻字留名不盡相同。

  見識少VS“破窗效應”

  胡慎之認為,在古跡和景點刻字留名的人,要麼年少無知,要麼是沒見過世面的“屌絲”。通常情況下,那些到過許多地方旅遊、足跡遍布五湖四海的成年人都不會屑于這麼幹,“刻字留名”跟“拍照留念”的心理機制相通。

  不要說在古跡上刻字留名,見過世面的資深“驢友”甚至不屑于在景點做“V”字手形擺拍照片留念,他們覺得這很傻,認為只拍景點本身要比人景合影美好得多。而那些難得出去一趟、沒見過世面的人普遍喜歡留影紀念,熱衷于刻字留名的概率也更高。

  當然,刻字留名如此普遍,有“破窗效應”從中作祟——一棟房子如果窗戶破了,卻沒人去修補,那麼此後其他窗戶也會莫名其妙被人砸破;如果窗戶完好無缺,則很少有人願意成為第一個砸破窗戶的人。很多人上學時都有過在課桌上刻字留名的經歷,絕大部分人都是基于“破窗效應”從眾跟風,追隨“前輩”的腳步。

  景區擬設“到此一遊簽名墻”

  隨著刻字留名成為公共話題,不少網友在騰訊微博上展開了“隨手拍到此一遊”的活動,曝光國內名勝景點的“傷疤”。有景區表示,正在策劃“到此一遊簽名墻”,既滿足遊客們“到此一遊”的虛榮心,又保護名勝古跡不受污染。

  北京八達嶺長城是“到此一遊”的重災區,網友“彭小壞”昨天早晨爬長城時,拍下了幾組涂鴉圖片,其中不少涂鴉應該是外國人留下的,比如“JAMES”,他在城磚上毫無掩飾地留下了自己的大名。“彭小壞”憤怒地說:“這是外國人留在中國2000多年歷史遺跡上的痕跡!”

  這條微博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吐槽,“我有丁某某,他有詹姆斯,看來涂鴉真是全人類的通病。”“建議英語國家的媒體都來找找這個詹姆斯,太可惡了,找不到這人可對不起我們小丁。”也有網友稱:“肯定是學習了我們的壞榜樣,讓這些外國人以為在長城上題字是種時尚。”

  山東嶧山是孟子名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中所指的“東山”,昨天早上,網友馬振華在嶧山的一棵樹上拍下了嶧山版“到此一遊”,上書“龍年吉祥,于嶧山記”雲雲。馬振華遺憾地說,孔子倒沒有留下“到此一遊”,你卻留下了。

  馬振華的微博引來了嶧山風景名勝區官方微博的回應:“我們正在策劃到此一遊簽名墻。”隨後,“嶧山風景名勝區”接著賣萌:“孔子啊!您告訴他們您當年是怎麼登上岱南奇觀嶧山的。”不少網友讚成景區開設簽名墻,認為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在所有被曝光的涂鴉中,岳麓書院的涂鴉被網友們評為“最文雅”,它被題在書院周濂溪祠墻壁上,寫的是:“合天地之正,皆楚俊根;明世人之苦,乃諸佛心。周家人拜記。”看這架勢,涂鴉之人應是周濂溪的後人。對此,網友“一笑身輕”讚道:“應該找兩塊上好金絲楠木,把這兩句話刻上去作為這裏的楹聯吧!”網友“萬裏在”則揶揄說:“這位是不是那個在埃及題字的初中生的老師啊?”

  圓明園、陜西精進寺、福建石竹山、上海外灘……全國各地的景區均被刻字留名所傷,也都被網友拍攝後放在網上曝光。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