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文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幾則舊事

1947年,羅哲文在清華大學

  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近日駕鶴西去。作為梁思成、林徽因和劉敦楨的嫡傳弟子,中國營造學社無疑是羅哲文一生事業的起點。他是營造學社招收的最後一名工作人員,也是營造學社培養的最後一位古建築專家,同時又是學社的重要見證者。

  初入營造學社

  中國營造學社是一家以中國古代建築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私立學術團體,名稱中的“營造”二字即出自宋代土木建築家李誡所著《營造法式》一書,創始人為前北洋政要朱啟鈐。

  學社成立後,朱啟鈐先後延聘了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等一批受過係統建築教育的年輕學人來學社工作,並將工作重點逐漸從文獻研究轉到田野實物調查上面。抗戰爆發後,梁思成率領學社同仁匆匆撤離了陷入敵手的故都北平,先遷長沙、昆明,後又隨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轉移到四川宜賓李莊鎮。從1940年底遷入到1946年離開,作為中國唯一的一家古建築研究機構,中國營造學社在這座揚子江畔的蜀中古鎮上堅持了整整六個年頭。

  羅哲文就是此間加入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他們剛從昆明搬到李莊時,學社人手不夠,需要有人處理抄寫、繪圖和整理文稿等日常事宜,于是便決定在當地招收一名練習生。許多年後,羅哲文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

  這個學社是當時中國惟一研究古建築的機構,梁先生是負責人之一。當時營造學社剛搬到宜賓不久,向社會招考年輕人做練習生,我當時十六七歲,剛高中畢業,又愛好繪畫,于是去應考,沒想到在眾多的考生中,僅錄取了我一個。從此,我便一直跟隨梁先生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當時羅哲文才是個十幾歲的孩子,童心未泯,與營造學社的一幫小孩玩兒得熱火朝天。對此,後來成為梁思成續弦夫人的林洙在其《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中有這麼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

  羅哲文只有十幾歲,還是稚氣未盡的孩子,常常和梁從誡(梁思成之子)、劉敘傑(劉敦楨之子)三人趴在地上玩彈子。盧繩(中央大學進修生)看到後作了一首打油詩送給他們:“早打珠,晚打珠,日日打珠,不讀書。”並把這首詩抄寫在一張紙上貼在樹上。……這些條子使整個小院活躍了起來,大家吃過晚飯都在那裏休息閒談。

  林洙文中提到的盧繩是中央大學建築係的學生,與同學葉仲璣來營造學社進修中國建築。盧繩對中國古典詩詞頗有研究,梁先生就鼓勵羅哲文等年輕人向他學習。梁思成十分注重社會和文化在建築學中的重要性,他曾經這樣說過:“建築師的知識要廣博,要有哲學家的頭腦、社會學家的眼光、工程師的精確與實踐、心理學家的敏感、文學家的洞察力……但最本質的他應當是一個有文化修養的綜合藝術家。”對于先生的良苦用心,羅哲文幾十年後仍記得清清楚楚:“在營造學社,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一直鼓勵大家學習古典文學和詩詞,因為中國古建築和中國古典文學關係密切。諳習古典詩詞的盧繩的到來在營造學社掀起了一股學詩的熱潮,梁、林兩位先生讓青年人都來拜盧繩為師學習。”

  梁思成對待羅哲文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經常手把手地教他關于建築繪圖方面的一些技巧和經驗,從繪圖板、丁字尺、三角板的使用方法,到削鉛筆、擦橡皮這樣的細節都一一向他耐心傳授,使羅哲文初入營造學社就受到最規范的訓練。飽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則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幫他補習英語。晚年後羅哲文憶起李莊生活的這些片段,仍然感慨不已:“他們很愛護年輕人,給我印象很深。我現在也是這樣,想方設法幫助年輕人多學點東西。”

  還有一件趣事不可不提,羅哲文那時叫羅自福,與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名字諧音。當時正是二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蘇聯領袖斯大林三人的名字在大後方無人不曉,于是人們便常常拿這事兒打趣他,叫他“羅總統”。梁思成聽說後對他說,現在中國偽的東西太多了,什麼偽政府、偽主席、偽大學等等,我看你就不要再弄個偽總統了,還是改個名字,做個樸樸實實的繪圖員吧。據說正是在梁思成建議下,他更名為羅哲文,其本名反倒鮮為人知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