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網站“科學配對”科學嗎?

    不論科技手段如何千變萬化,人們在現實中坦誠相待和心靈交融才是培育愛情永恒不變的土壤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謝來 實習記者陳慧發自北京 當百合網、珍愛網等一批相親網站在國內大行其道的同時,國外尤其是英美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由于相親網站的出現,今天的求偶者可能面對將近20億個選擇,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來自美國五所研究機構的權威心理學家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如此感嘆數字化時代擇偶方式的巨大變革。
  上世紀90年代,僅有1%的美國人曾注冊過相親網站;但到2005年,約37%的單身美國人嘗試過網上相親。在2007年至2009年間,22%的人通過相親網站結識了自己的愛人,這個比例僅次于通過朋友認識的傳統渠道。同樣,在英國,約1/5的戀情始于網絡,網絡已經成為繼通過朋友認識和在酒吧結識之後,英國人結識另一半的第三大途徑。當相親網站鋪天蓋地,這是否意味著在數字化的時代,人們尋找愛情的過程也將被網絡簡化,被電腦程序“代勞”?

量化愛情:“促成了全美5%的婚姻”

    “match.com將給這個星球帶來更多的愛。”1995年,當match.com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加裏‧克萊曼面對著鏡頭略顯靦腆地說出這句話時,也許沒有人相信這位IT宅男真能引領一種新的相親戀愛方式。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過去,相親網站被嘲笑為找不到對象的人才去的地方,如今,這些網站總算揚眉吐氣,甚至有可能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者。它們不但比以前促成了更多的情侶,還鼓勵和幫助人們更容易地找到與自己背景和興趣相似的另一半。
    今天,match.com已經成為全球在線婚戀網站的佼佼者,它通過海量數據庫對用戶資料進行匹配。全球有超過4200萬單身人士在match.com上登記注冊,其中有超過130萬付費用戶。僅去年該網站的營業收入超過4.5億美元。
    成立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eHarmony同樣堅定地走技術路線。網站的創始人者尼爾‧沃倫是一名心理學家,他與合作者相信,如果將用戶的核心特點和價值觀進行具體的量化,利用這些答案來對用戶進行科學配對是可行的。
    用戶只需在eHarmony網站上完成一份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網站即整理並確定用戶的特徵、信念、價值觀、情感、健康和技能等因素,進而技術基礎上對用戶進行所謂的科學匹配。到2009年,eHarmony累計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的收益。網站自稱,促成了全美5%的婚姻——平均每天幫助約540人“脫單”。

面部特寫技術尋找“夫妻臉”

    除了match.com、eHarmony這類主流相親網站,還有一些十分有趣的交友網站也吸引了相當一部分單身人士的注意,它們相對小眾,但也紛紛走起各具特色的技術路線。
    SinglesAroundMe網站專門提供基于位置的約會服務,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幫用戶找到身邊的單身男女青年。它採用GPS定位技術,找到附近的單身男女,並且把他們標在地圖上以方便用戶尋找。如果用戶願意每月花2.95美元,就可以得到更多更深入的信息。這個網站可以讓戀人避免受異地戀之苦;但它也有缺點,如果以地理位置作為交友最關鍵的因素,那用戶必須得考慮找上門來人的目的。
    Soul2Match網站則提供幫用戶尋找“夫妻臉”的業務,即通過面部特寫技術幫用戶配對,因為該網站宣稱“幸福的夫妻長得相似”。
    Clique網站更是打出了“不要和陌生人約會”的標語,它的經營者認為絕大多數相親網站都想把兩個不認識的人湊在一起,卻忽視了朋友間配對的傳統方式。對此,Clique採用邀請機制,注冊用戶的朋友均是可見的。用戶在瀏覽他人頁面時,可以看到彼此之間共同的朋友圈,從而能夠向朋友們及時尋找配對建議。

僅靠程序無法幫人們找到真愛

    如此五花八門的網上相親服務,就如同走進一家超市,挑選商品之前,單是各類貨架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僅憑一個數學公式真能找出兩名極有可能成功步入愛情殿堂的單身者嗎?
    答案很可能並非肯定。
    美國心理學協會在認可相親網站積極意義的同時也強調,人們不應忽視在虛擬網絡談情說愛的弊端。例如,長期只在網上互通郵件會令人對對方產生不現實的期待。相親網站的存在容易催生一種類似“總有合適的人”的想法,這樣的暗示卻可能產生負面作用。如果人們持有這樣的想法,當他們和伴侶發生矛盾時,就更可能以逃避的方式面對。
    還有很多人懷疑,大量婚戀網站用戶的個人資料並不完全屬實。在一個小規模研究中,研究人員用卷尺和體重秤對真人進行測量。結果表明,60%的網上求偶者在體重數字上作了手腳,48%的人身高與個人資料不符,還有19%的人年齡與其駕照上的年齡不符。另一方面,查閱其他人資料的網上相親方式也會讓人們產生類似在超市購物的心理——他們多半被鮮艷的包裝或膚淺的外表所吸引,而忽略了一些真正好的特質。
    同樣不太靠譜的還有各大相親網站引以為榮的號稱“科學、精準”的匹配算法。
    美國心理學協會指出,多數的算法甚至都以商業秘密為由未曾公開過。也就是說,所謂的科學公式都沒有實質的證據支持,也沒有得到業內人士的評估肯定。但是,過去80年中對愛情從何而來的科學研究表明,這些網站不太可能做到它們宣稱能做到的事。例如,很多相親網站沒有考慮失業、經濟壓力、無生育能力、疾病等這些外部環境的因素。而研究顯示,當情侶遇到這些壓力或需要他們付出額外精力的意外情況時,他們對愛情關係的滿意度將會下降,分手的風險將增加。
    相親網站運算方法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它們收集到的關于個人性格的信息對于兩人是否適合發展長期關係而言只是一部分微不足道的因素。這些網站都強調性格和觀點等一些心理變量的共性,這種考量方法的問題在于,情侶間的這些共性通常不能決定二人關係的成敗。2010年一項針對2.3萬對夫妻的研究表明,配偶在一些主要性格方面(神經質、外向程度等)的相似對于他們對婚姻滿意度的貢獻僅為0.5%,而99.5%取決于其他因素。
    在心理學家看來,無論是相親網站號稱的“從29個層面進行篩選”的科學匹配,或是“夫妻臉”的配對方式,它們是否有科學依據還有待驗證,而更重要的是,不論科技手段如何千變萬化,人們在現實中坦誠相待和心靈交融才是培育愛情永恒不變的土壤。

    《國際先驅導報》法律聲明:本報記者及特約撰稿人授權本報聲明:本報所刊其撰寫的稿件和提供的圖片,未經本報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有需轉載者請致電至010—63073377或發郵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