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能讓你表現更出眾

天你有一場重要的演講﹐但你心裡像揣著只小兔子﹐腦子裡裝滿各種疑問:如果我還沒準備好怎麼辦?如果演講講砸了怎麼辦?你沒多少時間了。眼下你最不需要的就是心中這焦慮了。

然而實際上﹐據心理學家們稱﹐適度的焦慮可能恰恰是你要集中精力、達到巔峰狀態時所需要的東西。

一些研究者表示﹐在安然過關與緊張到崩潰之間有一個微妙的焦慮平衡點﹐只要焦慮度沒有超出這個平衡點﹐人們就能在焦慮的刺激下獲得成功﹐而不是因壓力過大而表現失常。這個適度的焦慮能夠讓人們保持警醒﹐使得他們得以同時應付多項任務﹐並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惕。

紐約心理醫師斯蒂芬•約瑟夫森(Stephen Josephson)表示﹐“體育教練和運動心理學家很清楚﹐在比賽前夕不能讓運動員太過放鬆了。你需要一些刺激來讓自己出色發揮。”約瑟夫森曾為一些運動員、演員和音樂家提供過心理咨詢服務。

有時候成功完成一項任務也許沒那麼容易。一些過於樂觀的人﹐以及那些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的人可能會缺乏足夠的焦慮來刺激他們行動起來。還有些人──大多數是辦事拖沓的完美主義者──則必須製造出一個能產生緊張感的環境才能順利完成工作。

紐約美國認知療法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Therapy)副會長丹尼斯•蒂爾奇(Dennis Tirch)表示﹐管理焦慮也是一件難事﹐因為人類的威脅察覺系統自遠古進化發展而來﹐與現代人擔憂未來、反思過去、以及想象各種可怕場景的能力並不同步。因此﹐一旦威脅來臨﹐哪怕所面臨的威脅只是一項令人頭疼的社會責任﹐或是一份20頁的報告﹐但人們“要麼戰鬥要麼逃離”的原始反應機制便會立即發生作用。

誠然﹐焦慮過度或許會讓人感到痛苦﹐而且也極具破壞性。根據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數據﹐美國某一年當中受焦慮症困擾的美國成年人數約為4,000萬﹐相當於美國人口的18%。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尋求治療。焦慮症具體包括很多種類﹐比如突發性恐慌、針對特定事物的恐懼症﹐此外還有強迫症、創傷後緊張症、以及一種隨時可能陷入憂慮狀態的廣泛性焦慮症。據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稱﹐焦慮症患者同時伴隨出現抑鬱症以及偏頭痛、高血壓、心臟病、消化系統紊亂以及慢性疼痛等身體疾病的機率也很高。

焦慮(anxiety)和緊張(stress)這兩個詞經常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不過緊張一般是伴隨著怒氣和挫敗感﹐而焦慮通常是指擔憂和不安。

適當的焦慮可能會帶來好處這個觀點往前至少可以追溯到190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斯(Robert Yerkes)和約翰•多德森(John Dodson)在那一年提出這樣一個假設:保持一定的“警醒度”(他們用了這個詞)可以提升表現﹐不過只在一定程度上。當焦慮過甚﹐表現反而會受到負面影響。

耶基斯-多德森曲線(一條先升後降的倒U形曲線)如今仍是心理學課程上的一項內容﹐且得到了現代神經系統學的證實。比如說﹐有研究表明﹐當應激激素水平略有提高時﹐大腦的學習能力最強。

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傑森•莫澤(Jason Moser)稱﹐較高的焦慮水平甚至會讓一項簡單的任務變得難以完成。

莫澤和他的同事於今年6月份在《國際心理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上合作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對79名女學生和70名男學生在完成一個辨別字母的練習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進行了監測。起初學生們的表現同樣良好﹐不過那些認為自己高度焦慮的女生完成練習時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這部分學生大腦中的前扣帶皮層──這部分腦組織被認為是控制焦慮的中樞──表現得比其他學生活躍很多。莫澤稱﹐而一旦這些焦慮的女生開始犯錯誤﹐這些最初的錯誤會使得她們的錯誤比率超出其他學生﹐這意味著焦慮引發的額外努力正讓她們付出代價。

怎樣才能在激勵表現和破壞表現之間﹐找到這個適度焦慮的平衡點呢?

大多數心理醫師接待的焦慮症患者中﹐受焦慮過度困擾的人要多於焦慮刺激不足的人﹐不過缺乏行動動機有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曼哈頓的心理醫師約瑟夫森稱﹐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過份樂觀患者通常缺乏足夠的緊迫感來完成一件事。他說﹐其中一個治療方式是被他稱為“動機式晤談法“的治療方法﹐即強調如果任務不完成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負面後果﹐並向患者解釋﹐一旦任務完成﹐他們將感到平靜和欣慰。

另外一類患者在沒有一定水平的焦慮感刺激下﹐會一事無成。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臨床醫學教授瑪麗安•雷加圖(Marianne Legato)說﹐“有一類人總是下意識地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種驚險狀態﹐他們經常會差一點就遲到、或是趕不上最後期限﹐他們總是要花費比正常狀態更多的時間。我將這類人稱為煩躁者。”

類似咖啡因或是香煙這樣的刺激物可以通過收縮血管和讓心跳加速來人為地在身體上製造出緊張感。

如果長期受焦慮困擾﹐直至人們無法自行擺脫﹐或是這種焦慮感會影響到身體的正常功能﹐那麼意味著這已經發展成為病症。美國認知療法協會的蒂爾奇說﹐“問問你自己:焦慮有沒有給我的生活帶來重大的傷害﹐有沒有帶來極大的苦惱?”

焦慮如果造成身體上的緊張﹐或者是由自我造成的持續不斷的自我貶低所致﹐那麼這種焦慮可能已發展成為病症。此外﹐若不依靠酒精或是藥物就無法入睡或是放鬆﹐則也應該引起警惕。

雷加圖說﹐“需要一杯紅酒才能放鬆下來的狀態挺讓人不安的。如果你在每天晚上都需要一些安慰﹐那麼你是在以某種方式折磨你自己。”

當人們將注意力放在恐懼本身、而非手頭的任務時﹐焦慮尤其具有破壞力。莫澤認為﹐要掌握好平衡點﹐最好的方式是將焦慮引導到富有成效的行動中去﹐比如說去學習並通過測試。莫澤說﹐“我和我的很多患者說過﹐耐克公司的確有個很不錯的廣告語──Just Do It。”

將焦慮轉化為行動也是認知行為療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療法被廣泛視為治療焦慮症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心理學家們說﹐辨別出具有自我破壞能力的想法﹐並去大膽面對﹐逐步直面恐懼的源頭﹐這種做法比藥物控制焦慮能帶來更持久的安慰。

約瑟夫森說﹐“如果你必須依靠服用讚安諾(Xanax)才能乘電梯﹐你永遠不會明白電梯不是個值得害怕的東西。要克服焦慮﹐你必須去面對它。”

這是心理學家幫助演員克服暈場或是幫助運動員擺脫低谷狀態最常用的辦法。諸如服用藥物或是深呼吸這樣的放鬆技巧或許可以將焦慮程度降下來﹐不過直接控制焦慮最終而言才是更有效的做法。對可能發生的場景進行反復練習能夠幫助控制並緩和恐懼。

約瑟夫森說﹐“我們對運動員說﹐‘你將會感到焦慮。這太好了。引導它﹐利用它吧。’願意感受一些焦慮而不是從它身邊逃跑﹐這很了不起。”

Melinda Bec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