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找“洋刊物” 麻煩一大堆

  漢字研究的論文發表在國內中文期刊,被認為刊物“等級”不夠

  在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任教的張學新,昨今兩天受邀在復旦大學講學。

  復旦的課堂上,聽這位學者介紹“漢字的拼義理論”,師生無不眼前一亮,因為他的研究有力地維護著漢字“尊嚴”。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版曾發起一場中國人為何創新力不足的討論。美國語言學家威廉·C·漢納斯的觀點極具代表性,他認為,西方字母系統能培養早期的分析和抽象思考能力,而“掌握漢字時的死記硬背養成了中國人一種循規蹈矩的態度”,不利於形成創新思維。

  其時,張學新從神經認知科學角度,提供了有力的反證。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項給中國人“爭臉”的科學研究,眼下卻讓張學新陷入了窘境。

  麻煩,緣起于這些研究成果“落地”的刊物。“因為不算SCI論文,無法兌換為工作量的考核。”除了學校內部考評交不了賬,張學新更沒有想到,刊物的“等級”也直接連累著他的研究成果存疑。

(責任編輯:林秀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