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崗位競爭異常激烈 師范生未必贏得了"雜牌軍"

師范專業,這個曾經和就業崗位緊密掛鉤的高校專業,如今走到了改革的岔路口--不僅師范生統攬教師崗位的壟斷優勢不再,而且師范生找對口工作,都日益艱難。

在不久前的專場招聘會上,滬上多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攤位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所名牌高中收到的應聘者簡歷中,有人是"北大本科+復旦碩士",有人是清華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至於名牌師范類院校的畢業生,更是數不勝數。

"除了教師證是硬指標,我們招聘老師時,已經不太關心他是否是師范出身。"一位高中校長直接亮出了他的招聘底牌。

師范生遭遇明明是"正規軍",卻不敵"雜牌軍"

跟剛開始找工作那會兒的“心高氣傲”相比,現在的小陳自嘲,已不敢奢望什么。“再也不敢瞧不起那些普通學校了。只要能找到一個不是那么偏遠的學校,是不是重點都無所謂。無論在哪兒教,都是教。”

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英語系師范生小陳的人生規劃已經修訂了好幾次。

剛開始,他給自己的定位是“非名牌高中不去”;可現在,即便是再普通的學校,他都會“饑不擇食”,奮力一搏。

“考大學的時候,我以為師范生不愁出路,進了大學,工作基本就定了。沒想到在就業市場上,競爭教師崗位的,并不僅僅限於我們這些師范生。”

粗略一算,小陳找工作以來,投遞的簡歷大約近50份,參加的面試、試講也快20次了,可他至今還沒有被一所學校相中。

“求職的‘背運’從我去年第一次參加面試就已經開始了。”去年10月,小陳投出簡歷沒幾天,就收到了黃浦區一所普通中學的面試通知。

土生土長在上海,小陳對這所默默無聞的學校沒有一絲好感。他總覺得,像他這樣的“師范正規軍”,市場上很稀有,肯定有很多中學會對他青睞有加。最後,他胸有成竹地去面試,沒想到,這所學校連試講的機會都沒給他。

同去面試的“戰友”告訴小陳,這所學校光是英語教師這一個崗位,就收到了100多份簡歷,最後的幸運兒,至多兩個。后來聽說,這所學校招錄的老師,是一名本科在國內讀師范,后又去國外拿下教育學碩士的應聘者。“真沒想到,這樣一所普通中學可以收到這么多簡歷。更沒想到,就是這種檔次的學校,我都會遇到這么多有競爭力的對手。”小陳后來發現,只要稍微像樣一點的學校,每次招聘都會收到上千封應聘信。

再去招聘市場兜一圈,小陳更受打擊。很多市實驗性示范性中學在招聘簡章中寫明,只招研究生。不少區實驗性示范性學校雖然沒寫學歷要求,但和研究生一起競爭,本科生如果不是實力超群,基本都沒戲。更悲催的是,一些名聲在外的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似乎對交大、復旦這類名牌綜合性大學的研究生更為看好。“我們才是正規師范生,可現在受追捧的卻是沒上過一天教育心理學的他們。”

盡管如此,真到了投簡歷的時候,小陳還是打算碰碰運氣。在他投簡歷的學校里,有一所在上海乃至全國排名數一數二的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據說這個學校要開一個新的校區,會招很多新老師吧”。

最終,小陳的簡歷石沉大海。

去年11月后,小陳一方面在上海一所初中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實習,一方面開始“東奔西走”地求職,一個月里,他跑了10多家學校。后來,楊浦區的一所區實驗性示范性中學總算給了他試講的機會。

小陳都不敢回憶那次試講的經歷——因為是第一次,他緊張得要命,講課還沒有結束,小陳就已經給自己判了“死刑”。

“就四個字,慘不忍睹。”這個曾經很自信的男孩,歷經半年找工作時遭受的打擊,身上的銳氣已被打磨殆盡。“我在學校成績還不錯,覺得找個教師工作應該不難。現在我開始反思,要么是我教得實在太爛。”小陳認為,應聘教師工作成功與否,與上課的效果很有關係。“可是,我天天坐在教室里聽課,即使再怎么善於講課,水平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小陳班上的同學,除了有兩位“牛人”進入上海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任教外,現在已落實工作的同學基本上都簽約了普通學校。一個班里,還有10多名同學和小陳一樣,正處於“上下求索”的過程中。

其實,小陳也曾為自己想過退路——“退而求其次”,先找個培訓機構當老師,鍛煉講課能力。這招很奏效,很快,有一家小有名氣的社會培訓機構相中了他。

可是,小陳的父母卻不干了。“他們覺得培訓機構沒有保障,不是體面工作,我怎么說都沒用。”

找工作的不順,不由讓小陳翻起老賬:“當初我一直喜歡的是化學,將來也想做化學老師。可是填志愿的時候父母非要我填英語專業。”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小陳覺得自己和夢想漸行漸遠:讀了個我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專業,在找工作時也沒有優勢可言。

現在,小陳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的準備上,如果專八通不過,他當英語老師就沒戲了。

今年4月份以前,學校還有兩場針對師范生的集中招聘會,這也是小陳最後放手一搏的機會。

如果還不能順利找到工作,留給小陳的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在畢業時服從國家分配,分到哪所學校就去哪里教書;要么,在輔修的心理學專業上再花點功夫,把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證書考出來,將來做一個心理老師。可如果真的踏上第二條道路,小陳難免有些不甘不愿。“耗費這么多年時間學英語,總想專業對口,學以致用。”

用人方講述教師崗位,高分高能者居之

作為用人方,中學對師范生和非師范生有一番比較:論分數論生源,綜合性985大學的更甚一籌;論應試能力,這些學生也不差;至於授課經驗和技能,不用5年就可以磨平。

中學在招聘師資時,究竟還看不看重“正規軍”?

在一次招聘會上,上海復興高級中學副校長陸老師給出了這樣的回答:“不是說師范生不好,而是來應聘的一些非師范生很優秀,只要他們有教師資格證,我們基本上都會考慮。”

復興高級中學招聘非師范類畢業生已經好多年,對師范生和非師范生自有掂量。“從學生入學時的考分來看,師范生生源相對於一些綜合性985高校來說會遜色一點。”陸老師說,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的學校,生源質量總體要比師范類院校的生源好。“非師范生只是在第一年上課的時候會和師范生有差別,畢竟,他們在大學里沒有受到過教師教育的專業訓練。但是最多5年,差別就不見了。”

和陸校長一樣,另一所滬上實驗性示范性高中負責招聘的陳姓副校長坦言:“是否師范生,我們早就不看重了。”

這位副校長也對應聘的畢業生做過類別細分。在他看來,國內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找一個穩定且收入維持在大學生平均線以上的“飯碗”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這一類學生中,有人愿意選擇中學教師作為職業,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真的喜歡教師職業,“這一類,是我們最歡迎的學生”;另一種是把中學當跳板,臨時過渡一段時間,日后準備出國深造。

“到底是哪種人,就靠我們在面試的時候觀察了”。他半開玩笑地告訴記者,即便如此,要論知識面和素質,名校的非師范生,似乎也要超過師范院校的普通學生;要論應試能力,顯然這些學生也不缺。所以他們經過培訓后上崗,不僅不比師范生遜色,日后還有明顯的專業優勢。

“師范生壟斷師資就業市場的局面,早就已經不存在了,”原上海市教委主任、現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張民選教授這樣告訴記者。

從1995年實施教師資格證準入制度后,教師崗位就不再是“師范生”的專利了。但對上海的師范院校畢業生來說,現在還暫時感受不到競爭壓力。上海目前每年有5000人左右的師資缺口,而上海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兩所本地師范類畢業生一共只有1000多名。但是,如果師范生的目標是“進一所好學校”,那么競爭已經白熱化,往往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應聘者中錄取1個。

張民選稱,他完全能夠理解那些中小學校長們在選擇畢業生時的考慮。分數線從某種程度上顯示的是一種自然的素質。在某一分數段中的學生,即便有具體的分數高下,但素質未必會相差太遠。中小學都希望,招到越“高端”的新教師就越好,即便是一所不太著名的學校也是如此。師范院校回應“學緣”多樣化蔓延到普教,是好事為防止學術“近親繁殖”,如今的名牌大學都有門規:本校生畢業后不能直接留任。同樣,對教師行業來說,“學緣”多樣化也是一件好事。

“師范生確實在人才市場上遭遇了更多的競爭,但對於中小學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