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慰小心靈全家走出陰影

安‧羅穆尼在CBS早間節目講述流產對小兒子的影響後,不少有類似經驗的家長表示,確實不知如何向其他子女解釋與家人相關的壞消息。心理學家指出,雖然孩子年齡、性格不同,對母親流產的感受不同,但多數能體察到父母的悲傷,對不能迎接新生命感到失望,有些孩子甚至可能還會愧疚自責。舊金山加大兒童心理學教授Alicia Lieberman指出:「孩子們需要引導和關心,但又擔心增加父母的傷痛,父母應告訴孩子感到難過是人之常情,全家人可攜手走出陰影。」

MSNBC報導,維吉尼亞州擔任教職的Janet Spirek兩歲的女兒Fiona一直想要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因此Janet成功懷二胎不久後就告訴了她,女兒每天都要親吻媽媽的肚子,與媽媽分享懷孕的喜悅。但Janet不幸流產,「Fiona問為什麼肚子裡沒有寶寶了,我們只能說一切是上帝的旨意,她看起來似懂非懂」。沒想到懂事女兒午休醒來後摸著媽媽的臉說:「媽媽,別擔心,寶寶在天堂裡。」

心理分析師Robi Ludwig指出,孩子們本來對家中即將增添新成員的期待值影響其對母親流產的反應,如果他們非常盼望弟弟或妹妹的到來,母親流產可能讓他們覺得失望、悲傷,而如果他們害怕新生命的到來分攤父母之愛感到嫉妒不安,他們可能會認為母親流產是自己的錯而感到愧疚。

Lieberman說,父母應儘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告訴他們實情,而父母不經意流露的悲傷情緒會令他們感到困惑。而一些兒童知道母親流產,會覺得是自己不聽話,惹媽媽生氣而造成。

許多父母可能向孩子解釋說因為媽媽和寶寶生病,導致寶寶「不翼而飛」,但專家提醒,這種情況下要向孩子解釋,並不是所有病痛都會導致「死亡」,以免造成他們心理上的陰影,而對於多數幼童來說,父母應盡量避免使用「死亡」的字眼。如果孩子已經經歷過寵物或長輩死亡,則可以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嘗試解釋生命周期現象。

Ludwig說,父母可告訴孩子因為家人的意外事件感到悲傷是正常的,因幼兒不善於表達,可以讓他們以繪畫表達感受,或共動製作紀念冊,以特別的方式與未曾謀面的手足說再見,都有助安撫孩子。沉浸在流產傷痛的父母可能很難照顧其他子女的情緒,家長亦應儘快走出陰影,必要時應求助心理專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