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坦誠?解密“愛的恐懼”心理

圖/全景

婚戀心理 王志成/譯

我全身心地愛你,可為什麼還是不能走進你的心?心理學家認為,哪怕是愛得不分彼此、如膠似漆、天天山盟海誓的戀人之間,也一樣存在著影響愛情生活的“愛的恐懼”心理。那麼,相愛的人們,你們到底在想些什麼?該如何拋棄“愛的恐懼”心理呢?

案例一:

在期待中幻想著

傑克這幾天總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前兩天,女友瓊斯說要去參加大學同學聚會,所以這個周末不能和他在一起。傑克很想問問她到底在哪裏聚會?有什麼活動?她的那位初戀情人會不會去?可是,他擔心瓊斯會把他看成是心胸狹窄之徒,于是那些在心裏問了無數次的問題,到了嘴邊在舌頭尖上打個旋就變成了:什麼時候回來?用不用我去接你?

瓊斯倒是心無城府地回答:“不用。”這更讓傑克不安了。她和他總不能心有靈犀一點通,真是讓人掃興。

其實,傑克是個很精明的人,他一直以為他和女友之間應當如兩條暢遊在愛情海洋中的透明的魚,他總覺得女友應當對他再坦誠些,但他又不敢把這種期望告訴對方……

傑克就這麼“期望”著。當他的期望在心中壓抑一些日子後,他發現自己變得愛猜疑,變得對女友不信任。一次,當他三天沒見到女友時,他甚至莫名其妙會一個勁地盤問對方:“這三天你都幹了些什麼?”氣得女友問他:“你到底想要知道些什麼?”便摔門而去……

心態解密

當相戀的一方發現自己擁有的愛情與想象和要求的不一樣時,就會從心裏產生出某種“填補”的渴望。盡管這種渴望有時根本不可能實現,有的也與“愛情”無關,但浪漫的天性,對完美愛情的追求使得戀愛雙方不斷地追逐著這些永無休止的夢。

戀人間的相互期望,從來就是愛情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動力。當期望得到實現時,愛情得到加強和鞏固;當期望不能實現時,他們就會將其變為幻想。潛意識一直在說“這是不可能的”,可作為當事者卻控制不住自己。傑克的反應便是如此。

如何解脫

上述這類幻想恰如一個個清醒的夢,即“能在夢中意識到自己在做夢的夢”。要克服這種期待中幻想的“愛的恐懼”心態,方法有三:一、當相戀的一方發現自己擁有的愛情與想象和要求的不一樣時,應避免產生某種“填補”的渴望,便能減輕這種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二、放棄追逐那些永無休止的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期待中的幻想。三、提高自信心,了解自己在對方心裏的重要位置,知道自己的長處,以消除猜疑的心態。

案例二:

找回失落的快樂

近來,茱蒂覺得跟自己的同居男友相處時,總是乏味得打呵欠,從前可不是這樣的。是自己變心了?可兩人之間似乎仍舊一往情深;是對方變了嗎?可是,與剛剛相戀時相比,男友一樣英俊高大,一樣在跨國公司上班,音容笑貌都沒變。男友絕對是她最佳的老公候選人。可是,和男友在一起時,無論做什麼事情,茱蒂都覺得沒勁:他說逛公園,她答已經逛了幾百遍了;他提議上咖啡廳喝咖啡,她回說人都泡成咖啡了……總之,一句話:茱蒂覺得日子過得不快樂。

心態解密

顯然,茱蒂患上了“快樂缺乏症”。

戀人相處的時候,覺得缺乏快樂一般都有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有的人可能是因為相處在一起老是講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甚至連所穿的衣服都從未改變,終至厭倦;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對對方的某些毛病產生了“看不慣”的感覺,而對方偏偏屢教不改;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對方一直挑自己的錯,甚至在著裝、走路、講話的嘴形這些小事上,也橫挑鼻子豎挑眼。

如何解脫

對缺乏快樂的戀人來說,要消除這種心態,首先得從心靈深處找出原因所在。一個人之所以在相愛的時候缺乏快樂,完全有可能是因為他或她一直按照自己在兒童時代形成的快樂方式,來要求並設計自己的快樂模式。這樣,當現實表現與他或她想象和期望不同時,他或她就不能擁有愛情的快樂。所以,首先要改變自己對快樂的理解方式;其次,學會更有效地與別人相處,哪怕對方是一個苛刻的人,也不要用同樣苛刻的方式回敬對方。對于相愛的人來說,相互寬容是獲得快樂的源泉;第三,學會奉獻,把期望應該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變成應該為對方做些什麼。原題:解密“愛的恐懼”心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