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亂象:培訓20天,拿證賺大錢

    近年來,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壓力山大”已成為許多國人的常態。隨著心理健康意識的提高,我國心理咨詢行業迅速發展。然而,記者調查卻發現,心理咨詢師“速成”嚴重,只需花幾千元培訓20天,就可考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國家心理咨詢師執業資格證書”,上崗經營。這一新興行業魚龍混雜,面臨困境。

    “培訓20天,拿證賺大錢”

    記者在網上輸入檢索詞“心理咨詢培訓”,頃刻間,信息超過萬條。打開一家注冊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培訓機構的網址,上面赫然寫著“培訓20天,拿證賺大錢”。

    撥打其咨詢電話,對方態度十分殷勤:“基礎班3999元,押題班499元。如果不過,我們保證不收錢。”

    當問及課時安排時,對方說:“基礎班120個課時,80個串講教材,40個輔導習題。押題班有3節,保證是‘大牛’講課,錯過了您保證後悔。”

    記者隨即查詢了近20家相關培訓機構的招生網站,發現三級心理咨詢師的培訓費用,從3000元到5000元不等,另外還包括形形色色的“點題班”“保過班”“大師班”等。

    根據現行《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三級心理咨詢師培訓時間不少于500學時(71天),二級心理咨詢師須在拿到三級咨詢師資格之後,再經過不少于400學時(57天)的培訓,而一級心理咨詢師須在拿到二級咨詢師資格之後,再經過不少于300學時(43天)的培訓。

    北京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張智勇介紹,《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于2001年出臺,根據《標準》,報考二級心理咨詢師須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碩士或博士學位,或取得心理咨詢師三級職業資格並連續從業滿3年,同時還必須經過二級咨詢師培訓。

    然而,記者電話暗訪的培訓機構,大多聲稱只要報考人年滿25歲,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就有辦法讓其跳過“三級”直接考“二級”。追問原因,對方或岔開話題,或直接挂斷電話。

    根據《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培訓三級心理咨詢師的教師,應具有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等專業副高及以上職稱,而培訓二級以上心理咨詢師的教師則有更高要求。

    然而,在記者暗訪的多家培訓機構中,盡管其招生簡章上大多赫然寫著“211大學名師授課”之類的字眼,但所謂“名師”,大多是臨時招募的在校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有些甚至連專業都不對口。

    診所開在小區內,收錢、開藥、看風水

    家住青海省西寧市的公務員張先生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在網上找了家心理診所,沒想到剛聊了不到五分鐘,咨詢師說他這種情況至少需要一個療程,費用為1500元。收入不高的張先生決定另找一家,不想剛聊幾句,咨詢師就告訴張先生說他患了“中度抑鬱症”,並給他開了七八種抗抑鬱的藥物,囑咐他要堅持服藥一個療程。

    張先生沒有抓藥,將信將疑地走進了第三家心理診所,更加離譜的是,所謂的“咨詢師”竟然在聊天中建議張先生請人去家裏看風水,並隨手遞上了某“風水大師”的名片。

    記者在西寧走訪近20家心理咨詢診所,然而具有獨立執業場所的只有4家,其他大多與婚姻介紹、家政服務等機構合辦,甚至位于私人公寓內,相關負責人給出的理由大多是“為了保護患者隱私”。

    走進位于西寧市南山路龍源疊翠小區的某心理診所,發現所謂診療室就是公寓的客廳,燈光昏黃,空氣污濁,隔壁不時傳來打麻將和小孩哭鬧的聲音。墻上的營業執照上寫著“咨詢公司”,而在經營項目上並無“心理咨詢”一項。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盡管許多心理咨詢機構從業資質並不健全,但“治療項目”卻名目繁多。除了一般的“話療”外,還有諸如“係統脫敏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甚至“催眠療法”,收費更是千差萬別。“起步價”從每小時100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甚至直接按療程收費,一收就是幾千元。

    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一名姓周的醫生透露,一般的心理診所都是先用價格低廉的療法將患者“套牢”後,再推出各種高價療法。

    近年來,國內已發生多起因“話療”不當導致病情加劇的個案。甚至還曾發生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治療”實施刑事犯罪的案例。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認為,上述現象暴露出我國現有心理咨詢行業標準粗疏。“比如‘催眠療法’等療法,只能針對特殊病例,一旦使用不當,效果相反。但目前國內對何種心理疾病使用何種療法,幾乎沒有規范。”

    疏導別人要先理順自己

    2012年10月,世界知名咨詢公司雷格斯(Regus)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上班族在此前一年內所承受的壓力位列全球第一。而據英國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的調查顯示,目前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僅就診的抑鬱症患者就達2600萬,潛在的抑鬱障礙人群可能達到6100萬人。

    “對大多數人而言,‘壓力山大’的狀況在短時間內很難逆轉,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心理咨詢行業的管理,這樣國人的心理健康才有保障。”張智勇說。

    青海省紅十字醫院副院長高春江告訴記者,目前在國內大多數綜合性醫院中,均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費用低廉,但就診的人卻不多。“對心理疾病的患者和家屬來說,首先要轉變觀念,明白心理疾病與普通疾病一樣,都是一種生理現象。”

    張智勇介紹,在歐美國家,心理咨詢師至少要進行相關專業4年到5年的大學本科學習,獲得處方權則大多需要獲得相關碩士以上學位,有些國家還規定必須在專業機構執業滿一定期限。相比較而言,國內心理咨詢師的準入門檻顯然太低。

    張智勇還對目前心理咨詢證書“一考管終身”的現狀表示擔憂。“心理學目前還是一個‘前范式學科’,發展迅速、流派紛呈,因此咨詢師必須不斷學習才能保持職業水準。”

    與此同時,咨詢師自身的心理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在中國香港,設有專門的心理督導師制度,心理咨詢師每人每年都必須接受為期一個月的心理督導。盡管在內地,短時間內普及上述制度還有難度,但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係教授麥穎思建議,可以在咨詢師之間相互排解“心理垃圾”,及時排除其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隱患。

    相關專家表示,目前心理咨詢業既不屬于衛生係統,也不屬于教育係統,這使得無論是醫院精神科以心理治療為發展方向的心理醫生,還是學校裏的心理老師,在職稱評定、職業晉升等方面都存在無歸屬狀態,大大挫傷了其積極性;國家有關部門對各地心理咨詢機構只有業務上的指導,並無直接隸屬關係;各地方心理咨詢也沒有任何評定指標與行業監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已于2013年5月1日起全面施行,該法從“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精神障礙的康復”等方面,對精神疾病的預防、治療等方面進行了詳盡規定。業內人士認為,應當以此為契機,促進心理咨詢行業相關司法解釋的出臺以及行業標準細則的制定。(記者 龐書緯)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