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積極心理認知

法國設計師StefanSagmeister做了一個有趣的數學題:假如生命有80年,我們大約會用前25年學習,中間40年工作,最後的15年退休,為什么不可以拎出5年的退休時間,把它一年一年穿插在辛勤工作的40年之間呢?Stefan把算術題變成了現實里的實驗:每隔7年,他關閉在紐約的工作室,帶著員工在巴厘島閑逛。事實證明,這一年空白期里積累的能量和靈感,讓接下來的7年充滿生機,而不是氣喘吁吁。

“當你情緒低落,精神不濟,做事情沒有動力,有的人會感覺睡眠不好的時候,就該好好警覺自我調整了。”張浩音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狀況主要是由於持續累積的慢性壓力源導致軀體和心理的應激反應。

作為員工個人,趙鵬建議,首先應該建立積極的心理認知習慣,對事件的觀點練習養成積極性判定的思維習慣,不僅僅決定事件造成的個體情緒結果,還會對事物發展積極結果導向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其次是學會放松自己,適當做些運動、旅遊緩解心情和情緒,有時放慢自己前進的步伐,讓自己有一個緩沖的時間,重新整理一下自己,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是要學會傾訴,找你的閨蜜聊聊,或者能一起喝酒的哥們侃侃,都能釋放部分情緒。

而對於高管,胡彭令認為,則一定要讓自己拿得起放得下,感覺到壓力很大的時候可以給自己一個星期完全的休假,讓自己完全調整后工作,效率或許會更高。

當然,張浩音覺得,另一點重要的是,你也要對自己有所規劃、及時充電調整,如果是你熱愛的工作,你可以多學些知識,能夠適應將來的環境和得到合理的評價。

不過,如果遇到極度抑郁的狀況,比如沒辦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手腳出汗、上班恐懼等,那你就需要找專業的醫生和機構來治療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