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三誤區

    魯迅先生在《五猖會》中寫過這樣一件事:幼兒時期的魯迅起了個大早,興致勃勃地要去看五猖會(五猖會是他兒時罕逢的一件盛事),"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父親站在背後,要他背《鑒略》,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迫于父親的威嚴,魯迅順從地開背,直到太陽升得老高。後來"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文中最後說"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魯迅詫異的是什麼?當然是父親竟然不懂得小孩子的心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現在諸多家長教育孩子時也經常發生。

    作為從事幼教工作的教師、一位正在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母親,筆者想從幼兒心理角度就教育孩子的誤區談幾點想法。

  誤區一:過多幹預孩子的自主活動

    那天在孩子們離園時看到了這樣一番情景:一位媽媽接孩子時碰上了好友,這位媽媽便把正玩得高興的孩子叫到跟前,要他向阿姨問好,因為孩子問好不及時,所以被媽媽好一頓教訓。教育無小事,處處是教育。母親出于禮貌叫孩子來打招呼,本無可厚非。但從幼兒心理學來看,大人把自己的意願強加于孩子,把他從沉迷的世界中強拉出來,卻驚擾了孩子的自主活動與個人世界。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是孩子對于世界認識的反射。幼兒期的遊戲主要是象徵性遊戲,即象徵性地使用替代物進行假裝遊戲,具有想象的特點,遊戲的動機主要在于活動過程,而不重視結果。無端地經常性地打擾孩子,會破壞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後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時也破壞了他對事物的探究興趣。此外,"禮貌教育"頻頻引發的家長和孩子的衝突,還會導致孩子在認知上不知所措,打亂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長秩序,使他(她)情緒煩躁,並且對環境產生敵意,影響品行發展。由此來看,橫加幹預的事情家長還是要少做為妙。

    誤區二:忽略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那天,與兒子在客廳裏玩兒皮球。我們踢來踢去,正玩得起勁,一不留神球跑到沙發下邊去了,兒子跑到沙發前趴在地上,我以為他要去撿球,沒想到他往裏瞅了一會兒竟然站起身來,指著球滾進去的地兒向我喊著"媽媽--球,媽媽--球"。剛滿一歲半的兒子還不太會用語言完整表達,他的意思是讓我去幫他撿球。我不禁愕然,這樣的事情他自己完全能做。于是我嘗試著鼓勵孩子自己取出球。由此想到,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溺愛,任何事情都代辦,甚至包辦,破壞了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發展心理學中講到自我意識是個人作為主體的我,對自己以及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認識。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嬰兒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標志。做家長的要善于發現契機來保護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期的自主欲也逐漸提高。他們的活動范圍日益擴展,從對成人的全面依賴狀態,向一定程度的自立發展。對周圍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對大人的幫助、指示、阻止總要說"不"--這就是幼兒的第一反抗期,大約在幼兒三四歲時出現。

    對父母反抗行為的表現是孩子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家長不能因為受此煩擾而祈求孩子沒有反抗期。如果孩子沒有反抗行為,多是因為父母的教育過于嚴厲,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或是父母溺愛,有求必應,從而剝奪了兒童自我發展的機會。有研究表明,經過了反抗期的幼兒,成人以後自主性強;而那些未表現反抗期者,在成人以後有自主性和主動性缺乏的傾向。因此,做父母的,還是應善待幼兒期的孩子說"不"。

    誤區三:忽略、輕視孩子的同伴關係

    兒童交往的對象主要是父母、老師和同伴。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的人際關係,在兒童人格和社會發展中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專家認為,同伴交往能促進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有利于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還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可以培養兒童團結協作、助人、謙讓等良好的人格,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進入幼兒園以後,兒童開始主動尋求同伴,喜歡與同伴共同參與一些活動。在3~4歲之間,依戀同伴的強度以及與同伴建立起友誼的數量有顯著增長。

    幼兒的友誼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鄰居)、喜愛共同的活動或擁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礎上。現代社會的獨生子女家庭模式讓孩子們失去了太多的同伴交往,無形中把孩子困在了獨自玩耍的牢籠中。出于這點考慮,每逢有小夥伴在大街上玩耍時,我便把兒子推出去和他們玩。還記得起初他"入夥"時,因為那些孩子大都大他兩歲,所以都嫌他小不喜歡跟他玩,孩子總是哭著或氣呼呼地回來。曾經簡單地以為把兒子"推到"孩子堆裏他就有了同伴,其實幫助孩子盡快地融入才是上策。

    因此,努力為孩子創造建立適宜夥伴關係的條件,積極予以協助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是家長不可輕視、不能推卸的責任。成人尤其是父母一定要重視兒童建立夥伴關係,千萬不能阻止或粗暴幹涉。

    每一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一塊難得的"玉",當良好的教育意圖遇上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時,你的愛將會變成毀玉的"鋤頭",還是不要讓這樣的悲劇發生吧!在面對孩子時請大人們都牢記陶行知先生的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完)(宋霞)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