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暴露出資本主義盲目追求成長的種種弊端,近來西方學者開始出現反思的聲浪:經濟數字是唯一的衡量指標嗎?經濟成長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成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快樂(happiness),但是大家顛倒了邏輯,」哈佛大學心理學者班夏哈,一語點破資本主義的迷思。大家以為經濟成長就會有幸福感,「其實是先有幸福感,才能夠創造成長。」
班夏哈(Tal Ben-Shahar)被譽為「哈佛最受歡迎的心靈導師」,十年前就在哈佛菁英圈掀起一股「幸福學」旋風。
班夏哈將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概念,應用到生活與工作,教導學生認真思考什麼是人生的目的、如何珍視自己的優點、發揮積極影響力。結果選修人數創紀錄,超過一千四百人選修,是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班夏哈的課程之所以這麼吸引人,是因為他補足了現代人從小到大最缺乏的學習:認識自己的價值、提升生活品質的正確方式。
這幾年,班夏哈的幸福課擴散得更快。在哈佛向全世界開放的公開課程中,他的「幸福學」被瘋狂下載,中國大陸的網站,甚至將二十三堂課全部翻譯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