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強制休假”公眾為何不認同

    深圳市某區近日發生了一起公務員打罵自己父母的事件,引發社會輿論關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許燕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官員出現反常行為和他們壓力太大有關,因為“他們面臨的問題比一般人處理的問題更復雜,難度更大,心力消耗更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提出要建立“公務員強制性休假制度”(11月7日《人民日報》)。

    不出所料,許院長提出的這個“解決”方案,在網上收獲了一片反對之聲。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網絡的聲音等同于真正的民意,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公眾態度的一種折射,卻是毫無疑問的。

    許院長對官員所受壓力的分析,孤立地來看,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通過強制休假“給高壓力的官員們心理康復的時間”,從心理治療專業的角度來看,也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事。既然如此,民間為什麼還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對之聲?

    原因恐怕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腐敗。公務員隊伍的腐敗,已經是影響公務員形象的一個老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沒有誰會認同一個腐敗的官員,即便這個官員真的壓力很大,也很難獲得百姓的同情。

    二是公務員已經享有比普通百姓要高的收入和福利。公務員的收入不僅高于大部分工薪族的收入,更重要的問題還在于,他們收入的穩定性也遠高于普通工薪族,至于他們在住房、醫療、養老、用車等方面所享受到的保障,更是還沒有富裕起來的普通民眾所難以望其項背的。在這種情況下,還覺得他們受累,還要強制他們休假,老百姓當然會覺得心理不平衡。假如公務員在享有如此優越的福利和保障的情況下,仍然感到壓力太大無法承受,那普通百姓該怎麼活呢?他們想休假的時候,誰來強制他們呢?

    三是公務員獲得授權的方式也不容易讓老百姓產生認同。現在雖然有了公務員考試制度,但仍然不斷爆出黑幕,尤其是在京廣滬這些一線的大城市之外,有些地方錄取公務員時,考試往往是裝裝樣子,“拼爹”才是問題的關鍵。此外,公務員的權力運作也不透明,公眾無法了解,更無法參與,“強制休假”也難免會被公眾視為權力自我服務的一個借口。

    面對公眾“官員強制休假”的反感,一味抱怨老百姓不體貼公務員毫無益處,強行推行負作用更大。官員群體應該做的是反躬自省,考慮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廉潔自律來重建自己在百姓中的道德形象,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常夢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