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緣何功虧一簣

  短短十日,日本經濟基本面並不會發生方向性逆轉,安倍經濟學的政策效果也不會突然從刺激轉向拖累。短期內會發生改變的,只能是人心,只能是人們對安倍經濟學的心理認知。

  5月23日暴跌7.3%、27日跌3.2%、30日跌5.15%,6月3日再跌3.7%,8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5.14%,日本股市近期的跌跌不休似乎足以給安倍經濟學打上失敗的標簽。

  但如果刨去最近十日異常暗淡的股市表現,安倍交出的成績單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年初至今,日經225指數依舊上漲27.58%,明顯高於道瓊斯工業指數同期的15.35%;日本第一季度實體經濟增長率為3.5%,大幅高於1980年以來2.13%的季均增速。

  也就是說,若是沒有最近十日的股市暴跌,安倍經濟學完全可以視作初戰告捷,而現在,安倍經濟學註定失敗的論調卻越來越流行。

  實際上,從安倍經濟政策內容、日本經濟細節數據和宏觀政策傳導路徑客觀分析,給安倍經濟學下判詞還為時過早。短短十日,日本經濟基本面並不會發生方向性逆轉,安倍經濟學的政策效果也不會突然從刺激轉向拖累。短期內會發生改變的,只能是人心,只能是人們對安倍經濟學的心理認知。而導致人心變化的因素,一是對外部危險的恐懼,二是對自身能力的擔憂。

  從外部看,引發日本市場恐懼的外部危險主要有兩個:伯南克關於刺激政策退出的暗示,以及中國經濟數據的走弱。實際上,這些恐懼都是杞人憂天。結合日本貿易結構和當前政經格局,日元匯率變化對日美貿易的影響要大於中日貿易,中國需求並非日本經濟復蘇的關鍵動力。值得注意的是,5月29日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繼續上升了0.026%,而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卻下降了0.118%,兩者同向變化的前期態勢已經打破,這進一步說明瞭伯南克言論引發日股地震的荒誕無稽。

  外部危險其實並不致命,對日本股市真正的致命一擊在於,安倍政府對於外部危險、民眾擔憂和國際壓力的政策反應不夠及時、有力,令市場大失所望。儘管日本國債收益率上行包含了一些正面內涵,但它也很像是“央行購債政策無效”的一種結果,特別是在日本央行已經于4月4日祭出超出預期的寬鬆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安倍或黑田任何“示弱”或“不作為”的表現,都容易被視為軟弱無能或是黔驢技窮。事實上,5月22日黑田東彥確實發佈了對國債市場變化較為無力的言論,而23日暴跌後安倍政府也並未採取及時有力的政策補救,進而導致日股在“悲觀預期自我實現”的過程中進入自由落體狀態。

  實事求是地看,日股暴跌並不標誌著安倍經濟學的失敗,但卻意味著安倍的前期努力功虧一簣。從日本復蘇進程看,一種理想的演進狀態是:7月之前安倍心理學產生積極作用,日本通脹預期形成,經濟信心提振;7月借由安倍心理學的階段性成功,安倍順勢拿下參議院選舉,結束日本跛行政治結構;隨後安倍再在當前“日元貶值+寬鬆貨幣+寬鬆財政”的政策搭配中加上完整清晰的結構性改革政策,真正完善安倍經濟學的政策體系。可惜,在大好開局下,安倍功虧一簣,這不僅降低了安倍經濟學的成功概率,也給日本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程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