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吧不是罪!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讓哭長大不會哭…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孩子哭,會讓很多家長覺得心煩或丟人,所以當兩三歲的孩子哭泣時,父母都會千方百計去抑制孩子們的眼淚,或喝叱他『收聲』;或恐嚇他『再哭,把你關黑屋子裡』;或者自以為高明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停止哭泣,如說『看,那是什麼?』……,心理醫生表示:『孩子們所有的哭都是他們內心真實的表達。不讓孩子哭或沒有讓孩子哭充分,都可能導致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處理,積壓在心中,久而久之可能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孩子性格、人格上的缺陷。』

中國爸媽為何不讓孩子哭

根據羊城晚報報導,孩子哭,為何會讓很多家長覺得心煩或丟人?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教育就強調堅強、勇敢,『男兒有淚不輕彈』。孩子摔倒了不哭就會得到表揚,哭則被認為是懦弱。大陸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理科張柏芳主任醫師說,家長不喜歡看到孩子哭還有另一層原因。從心理學分析,孩子的哭是會勾起成人自己內心深處對無助感、脆弱感的記憶,由於這些一直被認為是『不好的』,這些是他們不願意去看到、去面對,因此他們不希望孩子哭。

小時候不讓哭長大不會哭

其實,哭作為人表達情緒、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可以讓人得到有效的自我調節。由於哭一直被貼上了『丟人』的標籤,這個重要的情緒疏導武器被我們生疏,甚至遺忘,就算我們實在忍不住哭出來的時候,也很難淋漓盡致,心中滿是糾結、矛盾。我們從孩童時內心表達的需求就被否認,長大了我們也不願意,甚至不會去表達,天天穿著『馬甲』裝堅強,堅強的外表下掩蓋的是脆弱。我們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家長『止哭』的方法,並請專家點評利弊,找一找有沒有你的影子。

情景1:漠視

小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趴在地上哇哇大哭,一邊用眼睛很期待地看著站在一旁的媽媽。媽媽說,『自己起來,怎麼這樣都哭,一點也不勇敢!』然後,媽媽就轉過頭和別人聊天。過了一會兒,孩子果真不哭了,自己站了起來。媽媽對自己的處理方法很滿意。

點評:孩子與成人不同,他們不會演戲,哭是他們真實情感的流露。孩子摔倒了哭很正常,一是因為他可能確實感到痛;二是因為他需要得到媽媽的同情和安慰。孩子在摔跤後,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同和安慰,還被家長責怪的話,孩子不敢再在家長身上尋找依靠和支持,甚至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得特別乖、特別聽話。壓制自己內心的需求、漠視自我的真實感受。這樣的孩子在青春期常常逆反行為特別強烈,讓家長感覺孩子在一夜之間突然變得面目可憎大逆不道,若真實情感不能自然流動,內心壓抑,自我存在感低,透過逆反的方式,尋回自我的存在。

另外,不管任何時候,家長都不要對孩子說『不勇敢、不堅強』這樣的話。因為孩子可能會認同自己『不勇敢』,『不勇敢』這個詞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感低了,那麼孩子將來在處理事情時,就會缺乏自信常有無力感。

情景2:恐嚇

爸爸不小心撕壞了孩子的『小紅花』,孩子哭鬧不止。爸爸覺得孩子有些不可理喻,心煩地說:『你再哭!再哭就把你關到小黑房!』

點評:在大人看來不起眼的一句話、一件小事,卻可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困擾,甚至傷害。但他們自己又不懂得如何表達、處理,積壓的情緒就會轉變為行為上的『無理取鬧』,一點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等等。孩子的這些『反常表現』會讓許多成人覺得孩子『不可理喻』,其實這是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信號,他們在呼喊成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洩,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只是爸爸沒有發現孩子求助的信號,反而恐嚇他。孩子可能立即不哭了,但他的情緒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處理,『被關進小黑房』可能又增加了他的恐懼感,甚至被遺棄感。

情景3:轉移注意力

孩子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摔壞了,孩子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就趕緊打開電視機:『咦,你看,那喜洋洋好聰明哦?』孩子果然馬上停止哭泣,專心看起了電視。

點評:當孩子哭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用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讓孩子停止哭鬧,並自以為『很有辦法』。這種方法的確比恐嚇或訓斥孩子不許哭要好一些。但是孩子的情緒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也沒有得到處理。其實仍然是存在他們心裡的。如果久而久之,家長經常如此操作,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充分的釋放,日積月累,疊加起來,亦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情景4:幫孩子出氣

孩子在沙發上,不小心掉到地上,碰到了頭,開始哭。爸爸馬上過來『狠狠地』跺了幾下地,『都是這地板不好,它不聽話,我們打它!』孩子果真不哭了。

點評:當孩子不小心摔倒後,一些家長經常用這種幫助孩子出氣的方法來達到立即『止哭』的效果。殊不知,用這種方法應對孩子的哭泣,只會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如果這樣的情形多次發生,很容易導致孩子將來在遇到挫折時,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外界,缺乏自我反省能力。

情景5:妥協於孩子的要求

和孩子去逛街,孩子看到一個漂亮的芭比娃娃要買,媽媽不答應。孩子開始大哭,媽媽沒轍,只好買了下來,孩子立即不哭了。

點評:當孩子的願望沒有達成時,他們可能會因為失望、傷心而哭。此時父母可以一方面抱著他,親他,安撫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不去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這就是說,把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和處理這個事件本身分開。如果選擇滿足了他的不合理要求的方法來安撫他,那麼孩子以後可能會把哭作為工具使用,要挾父母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情景6:插手孩子間的糾紛

孩子和鄰居小朋友在玩耍,誰知鄰居小朋友卻把孩子的玩具一把搶了過去,孩子嚎啕大哭。此時媽媽走過來,『你不能搶妹妹玩具,應該還給她!』媽媽幫孩子要回了玩具,孩子不哭了。

點評:小朋友之間出現糾紛時,孩子可能會因為傷心、委屈,甚至憤怒而哭。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明白孩子有這個情緒的需求,需要經歷哭的過程。家長在做到容許這情緒存在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對此情緒持認同、支持的態度。家長可以抱著孩子說:『姐姐拿走了你的玩具,我知道你很傷心。』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認同,會更有利於孩子負面情緒的宣洩。孩子的情緒宣洩充分後,他自然就恢復了平靜,自己就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了。大人急著出主意,甚至插手處理糾紛,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學習人與人交往技巧的機會。

Tips:孩子哭時該怎麼做?

大陸愛樂園幼稚園園長梁偉真,本身也是一個五歲男孩的母親,當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哭時,她會如何面對?梁偉真說,無論是哪種原因引起孩子的哭泣,她會選擇先把孩子抱開當時的環境。在一個安靜的角落抱著他、用眼睛看著他。這時如果孩子在哭訴,可以主動回應他的話。內容不對『事』,而是肯定他的這種情緒。比如,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委屈』。有的家長不知道這種情況說什麼好,梁偉真說,這時候不說話也無妨,抱著他、用眼睛看著他,已經可以傳遞出你的關愛與關注,這對孩子就能起到平撫、安慰的作用。等孩子情緒宣洩完了,自然就會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

有些家長擔心,這樣讓他宣洩,會不會哭個沒完沒了。梁偉真說,根據她的經驗,孩子如果每次都能及時得到傾聽和情緒的宣洩,身體內積聚的負面情緒會越來越少,他每次需要宣洩的時間也就會越來越短。

關鍵字:
孩子
哭泣
恐嚇
轉移
喝叱
漠視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7]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