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標題黨”和“醬油課”

  有報道說,廣州的中山大學開公選課,其中一門有關遺傳科學,原名《人類遺傳學》,沒多少學生選,後來改名《哈利波特與遺傳學》,立即大受歡迎。不過一堂課後,學生大呼上當,近一半人立即退課。此課被人稱“標題黨”。

  報道還說,如今學生選課,不僅青睞名字時髦如《愛情心理學》的課程,更是喜歡那些“不太點名,逃課安全”、“過關輕松,易拿學分”的,這些課被學生稱“醬油課”。

  看到標題黨能賺到這麼多學生,而醬油課大受歡迎。相信不少人又要皺起眉頭,不耐煩地說:“現在大學生真是浮躁!年輕人怎麼啦?!”

  有時候覺得,我們把大學看得太高,對大學的期望也太高了,乃至于一提起大學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呼之“象牙塔”,倣佛跨過了大學校門,那就“天將降大任于肩”,不僅個個勤學不倦,而且人人志趣高潔。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大學是整個社會的有機一分子,大學生都是這個社會一個一個的鮮活的年輕人。倘若這個社會浮躁不安,“娛樂至死”,追名逐利,那麼這群年輕人即便有一些安貧樂道之士,絕大部分卻不能不和這個社會一起沉浮。如此看來,標題黨既然已橫行媒體,噱頭口號已充斥社會,大學把課名弄得驚悚、學生蜂擁而至就很不奇怪了。

  至于“醬油課”現象,那當然不是好現象。但我以為這裏面起碼有兩個原因。一是教育部門和大學要仔細反思,既然人家考試過關交了學費,大部分人肯定是想拿到文憑之余,最好也學有所成,然而據我個人經驗和現在的了解,諸多大學課程名字好聽,老師名頭嚇人,但真正能讓你學有所成的,實在是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倒不如選“醬油課”,起碼還有自己的時間。

  另外一個原因,則相對深遠。雖然稱頌孔子的因材施教,但我們的教育制度,從幼兒園開始,就沒有完全明白什麼是培養人的個性和獨立性。我們喜歡孩子聽話講紀律,而不是講道理發揮個性和在此基礎上的自律。到了大學,便是眾所周知的“沒人管就不知道自己管自己”的習慣。

  一名學生的看法固然不足為憑,但所有關注教育的人要仔細想想,相當大程度上,這不正是我們“標題黨”和“醬油課”流行的原因嗎?再說,這難道僅僅是高校原因,不是教育制度從一開始就朝著壓抑人的個性和理性、膚淺浮誇的原因嗎?與這些東西相比,“標題黨”和“醬油課”算什麼!(錢克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