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心理學: 良知與發達

林煒舜

臨床心理學博士

•我在九型人格方面的成績,並沒有為我帶來大量財富。

•讀者也可以問問自己:你想保持自己的良心,還是想發達呢?

早幾天和一個朋友舊,他問了我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這位朋友是我當年學習九型人格時的同門師兄弟,近年大家都在做培訓的工作。閒談間他問我:「來到今天,你滿意自己的成績嗎?」我想了一下,回答說:「看你以甚麼為準則吧,若是以收入和財富衡量,我不滿意;但若以名譽衡量的話,我是滿意的,至少今天在九型人格的界別,沒有人不知道我的名字。而在學識層面上,今天我在九型心理學方面的學識,比很多人都多,所以我是絕對OK的。唯一不滿的就只是我在九型人格方面的成績,並沒有為我帶來大量財富吧!」

朋友接問:「那麼,為甚麼會有這種情況呢?為甚麼你的名譽、學識,不能為你帶來財富?」

我所說的發人深省,就是指這一句。的確,在香港,有學識、有名氣,應該不難財源滾滾的,為何卻沒有出現呢?

老實說,我對於富貴,一直是又愛又恨。我本身也可算是富二代,但當我看見別人賺進很多錢,尤其若那個是自己的朋友,我會有點不忿,很想自己也能賺那麼多錢。可是同時,我也很了解自己的性格,假若我真的賺了很多錢,我一定會忍不住花費,甚至荒淫,甚至會變得很囂張。當然我也不至於全無良知,我的良知令我非常討厭自己的這些黑暗面,我不想讓它們浮現出來。

但我不是因為要遮掩自己的黑暗面才不努力賺錢,而是我相信我的良知還是比較強的,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會猶疑。簡單的例子:在心理培訓這行想賺大錢,最好莫如向小朋友埋手,不論開班給小朋友或家長都不難客似雲來。可是我的良知卻告訴我,我只是一個心理學家,並未能做到一個好爸爸。

那麼,若我開班教人做好爸爸、好媽媽,不是有點違背良心嗎?引伸下來,原來在我們這社會,所謂界定一個人的成功,若準則是財富的話,許多時都包含了違背良心在內。反過來說,若堅持良心的話,基本上是不會發大達的,能知足常樂已很不錯了。

城中的億萬富豪,你覺得在他們致富的過程中,有沒有違背良心?讀者也可以問問自己:你想保持自己的良心,還是想發達呢?我並不仇富,但現實的確是這樣。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