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熱的無奈:“大齡青年”為何還沒戀愛

  新華網長春11月10日電(記者 何悅)“光棍節”,這個聽起來瀟灑卻透著許多單身男女無奈的節日又來了。盡管由于各種原因,不少大齡青年依然孑然一身,但是他們心底對愛情的渴望從未止步。對此,專家建議他們,擴大社交范圍,調整自身心態,為孤獨的心找個停靠的港灣。

    事業奮鬥中就被“剩”下了

  鄭楠在上海的一家外資公司做翻譯。收入頗豐的她29歲了卻一直沒有正式談過戀愛。“一周至少出一次差,陪著領導四處跑,哪還有時間去談戀愛。”說到這,鄭楠不無遺憾。

  事實上,如今像鄭楠一樣因為事業奮鬥而變成的“剩女”不在少數。

  “研究生畢業就25歲了,博士畢業肯定就變成大齡青年了。”天津大學博士生李一涵當初考博士就很猶豫。“沒辦法,專業太難找工作了,只好繼續讀。”

  然而,高學歷卻成為她在尋找理想對象上的攔路虎。“男性一般對于女博士的高學歷敬而遠之。”李一涵說。

  盡管男性在年齡上的危機感不如女性強烈,可承擔著經濟主心骨的他們也是有苦難言。

  河北人姜弢畢業後就在北京打拼。“男人還是應該先立業再成家,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男人要結婚的成本得多大呢?沒有一定經濟基礎,還是不要嘗試‘裸婚’了。”姜弢說。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單身潮中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將單身行為視為個人的一種生活選擇,而並不是因為自身條件困難。

  “隨著社會發展和西方單身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多中國青年也開始向往單身生活,這在心理學上叫‘倣同心理’。”長春市心理研究所鄭曉華教授說。

  多重壓力下“心靈之窗”難開

  去年底,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和百合網聯合發布了《2010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90%的女人希望男人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超過50%的男性認為有房是結婚的前提條件。

    同時,女性的擇偶壓力主要源自于男性對女性年齡的要求。90%以上的男人認為,女性應在27歲之前結婚。更有54%的男人,認為擇偶時最看重對方的容貌外表。

  這些數據反映出,男女兩性在擇偶方面的要求依然屬于我國傳統婚戀價值觀。只是在社會和經濟壓力加劇的今天,兩性間的需求往往無法實現完美對接。

  “由于就業壓力的加大,年輕人的結婚年齡都在往後推。”婚戀專家趙永久指出,但都市中“剩女”人數往往要多于“剩男”。“我們辦一些相親會,女孩子人數一般都會比男孩子多一倍。”

  對此,趙永久表示,都市“剩女”多主要因為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在35歲之前,黃金年齡比較短。再者,女性都希望找比自己條件優秀的男性,無形中為自己縮小了擇偶范圍。

  “究竟多大才叫大齡,還是取決于個人信念和價值取向。”鄭曉華說:“越優秀的人,選擇配偶的范圍越寬,選擇也就越難。越成熟的人,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選擇上也會更慎重。”

  調整心態,幸福可以很簡單

  鄭曉華表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有一種單身人群有“反向表達”的心理問題。一些內心很渴望婚姻的單身青年,在行為表現上卻讓人有一種“孤傲自賞”的感覺,往往會給他們婚戀觀造成阻礙。“這種心理問題不是病,只是一種人格的缺陷,是由于其在成長過程中交往缺失造成的。”

  他指出,“80後”獨生子女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社會接觸少,很容易造成交往缺失,不了解如何與異性交流與溝通。對此,家長應幫助加強他們的溝通能力,讓他們能換位思考,了解別人所想。

  此外,不少大齡單身青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公司和社會其他方面多舉辦一些戀愛培訓班、相親活動、婚戀咨詢等活動,幫助他們擴大社交圈子,學會如何樹立正確的擇偶觀。

  “未來是否幸福其實主要跟自己有關,跟未來的配偶關係不大。”趙永久說,“幸福是一種感覺,是個人內心的感受。所以幸福的關鍵在于心態的調整。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即使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