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憂思之二:研究能力問題

《Mad World》,英國樂隊Tears For Fears的一首歌。除了旋律優美外,“瘋狂的世界”這個歌名也常讓人慨嘆萬分。投資市場,比一般的場合更為瘋狂。

“人們最難認清的其實是他自己”日本心理學家石井裕之說。人們生而容易把自己歸類於優秀的那一邊,我便是如此。以普通的智商和學歷,卻妄想通過深入的研究,在價值投資方面取得成果,這是一件瘋狂的事情。當像我這樣的人多了之后,這種瘋狂就成為了一個世界。

上一期專欄的文章是《給價值投資者的三條安全帶》,思考再三,我還是覺得,對投資者的提醒還不夠到位。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需要作為專門的話題來交流,那就是研究能力的問題。

市場上主流機構的研究人員都是從各大高校畢業的高材生,他們專注於財務報表、國際、國內金融市場、行業周期的研究。畢業后到了投資機構,他們自然而然的要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投資。要讓他們放棄這種工具,對他們簡直是毀滅。

歐洲證券教父科斯托拉尼說:那些華爾街的金童(名校高材生)每天的工作大部分是無用功。主流機構的主流研究者造就了市場的主流文化、價值投資,簡直是一種身份的標榜,一種求真務實的象征。

投資者以價值投資和基本面分析為工具,他就像華爾街的精英一樣在為自己的投資打算,開口就知道了歐債危機,睡覺也要擔憂布倫特原油。而那些以K線、波浪、神秘的時間周期做分析的投資者,多數時候被賦予賭徒、投機客的名號。不錯,這是小學生都會的東西。

當一個投資者以價值投資為工具之后,他最核心的問題是要以這套工具去選取他的投資標的。選擇一家優秀的企業是宏大的工作,而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卻要去完成它。經常有人說,我不看那么多,我就長期關注一家公司。但這仍然繞不開這個問題,你的前提是,開始必須選到一家好公司。現在A股有超過2000家公司,相信過去十幾年來,能夠保持業績穩定增長、穿越牛熊的“好公司”不超過200家。也就是說,理論上,投資者隨機抽取到好公司的概率低於10%。

當然,我們應該相信,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對於優秀的投資者而言,他們選到好公司的可能是很高的。投資者在篩選公司前,需要對公司產品、管理、行業、財務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評估。首先,我擔心普通投資者在獲取這些信息方面存在困難,大部分的投資者只是看看研究報告,讀讀年報,看看新聞,大多沒有條件去調研。即使調研了,他獲得的信息肯定是片面和不完整的。當然,這還沒考慮投資者能不能讀懂財報、研究報告。

我假設投資者能夠獲得完整的公司信息,然后,投資者將用他的大腦來加工這些信息,以辨別公司的價值。然而,我們的投資者又憑什么去選出優秀的公司呢?

很多人想學巴菲特,做那種大道至簡的投資。但這里的至簡,是化繁為簡之后的簡,是股神做的事。大眾投資者對一家公司的看好,多源於一個念頭,一種偏見:看了一篇新聞,讀了一份推薦的研究報告,在超市看到了這個公司的產品。也可能,你上班的時候總能看見這家公司的大樓。

更多時候,大眾投資者眼里的好公司,是別人說的好公司,比如,2010年至今,銀行股被公認為是價值投資典范。結果是,這兩年里,你承受著最大超過40%的虧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