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界需要什麼樣的“人學”

形形色色的“人學”不但沒能解決復雜、險惡世界的問題,反而讓世界變得更加險惡、復雜,中國商界需要簡單、真實、有用、系統的“人學”。

文/史賢龍

中國市場經濟30年,一個新商業社會拔地而起,令昔日列強羨慕嫉妒恨。但中國內部的壓力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有越來越激化之勢。以中國的商界為例,由于對財富與成功的渴望誕生了各式人際關係學(以下簡稱“人學”),隨著“人學”思想與實踐(培訓)的興盛,企業人的心不但沒有得到安定解脫,反而變得越來越混沌。

缺失真正的“人學”

當成功變成人生唯一追求的時候,人們開始被成功的信仰所傷:從組織到個體,維繫健康人際關係的所有底線都可以被公然踐踏,甚至踐踏本身還被美化為成功的要素。很多人在面對如此現即時,為世界的復雜乃至險惡而迷惘。

一切歷史都是心靈史,時代思想潮流不僅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現實,而且是時代的構成因素。30年來,從卡耐基開始,到陳安之的成功學,到姜汝祥的執行力,到《贏在中國》引發的創業潮,再到劉一秒的宗教智慧,中國“人學”從最初勵志、推銷的實學,達到了玄虛縹緲的神學。

中國商界最大的顯學不是任何專業理論,而是兩個路向的“人學”思想體系:一個是以外在約束為核心的“人學”思想,導向以執行力(硬制度)為代表,包括企業文化(軟制度)的管理;另一個是以個體自我覺醒為核心的“人學”思想,導向以勵志、推銷技巧、總裁思維、宗教智慧等為核心的管理。圍繞這兩大“人學”思想體系的,是從心理學、社會學延伸的“生活應用學”,包括心理操縱術、NLP、圈子學、面子學、場面學、氣場學、吸引力法則、假裝的藝術、FBI教你破解身體語言、九型人格等。

總體上,培訓師採用上述任何一種生活應用學方法,與“人學”管理結合,就可以構成一個自我循環的話語體系,如果培訓師個體的“情緒值”比較高,再配合一些氣氛調動技術,就能很好地形成現場感染力。“人學”越來越變成一種斗心機、比心眼、拼心計的厚黑學。這樣的“人學”已經走入歧途,以此為內容的思想與培訓,必成社會禍害、混亂之源。

實際上,無論一個人是創業還是就業,個體層面的成功需要兩項技能的提升:處理所在行業問題的專業能力和處理個體各種社會關係的能力。專業能力的學習有大學、培訓與自學三個層面的教育系統,而處理社會關係能力卻只有自學與培訓,且培訓與教材雜亂無序。這就是說,社會關係處理能力沒有形成一個有序的知識系統——大學教育恰恰是建立、維持、發展這種有序的知識系統的堡壘。即便是有大學教育的知識系統為藍本,專業能力的獲得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連知識系統都沒有的社會關係處理能力呢?

社會關係處理不僅與特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境有關,也涉及民間自發、習慣、傳承的觀念體系,更牽涉到信仰、宗教等思想上層建筑,這使看似簡單的問題變得非常復雜。

“人學”缺失源于信仰混亂

西方人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確實,中國(華人社會)沒有強勢、統一的宗教信仰體系。個別地區的宗祠崇拜、城隍廟崇拜等都沒有成為統一的共同信仰。中國當今的佛教,本質上也是小眾崇拜,並未形成中國人公認的信仰體系。宗教的核心,是給人的自我認知及人際關係處理提供一個包羅永珍的應對之道,教會、教宗、牧師更成為教義的督導者。在這樣的社會裏,任何人都不可能提出能與超過1000多年積累形成的宗教教義對抗的新學說,而只能以自我體驗的方式傳播“真主”的福音與教義。

中國則不然,沒有如此強大、統一、具有歷史積累、積極入世的宗教。佛教本質是出世法,現代興起的“人間佛教”運動,是為了糾正經典佛教3000年形成的出世法傳統。以人間佛教100年的起源,在中國大陸只有20年的發展史,說佛教能夠成為中國人的信仰是不現實的。何況,人間佛教內部教派林立、各有山門道場,一個內部都無法統一的思想,如何能夠統一蕓蕓眾生?更何況,人間佛教從根本上還需要與佛教3000年的出世法傳統相抗衡。由此看來,華人知識份子的新儒家運動也很難重樹中國本源道統。

所以,在“人學”上鼓吹中國人走宗教信仰的道路,要么是空想或小眾運動,要么是要中國社會重新走一回“中世紀”,這兩種方向都行不通。從上述背景看中國流行的各種“人學”,我們不難在一片繁榮的讀物市場看到問題的另一面:這些“人學”書籍是在真實地解決面對復雜、險惡世界的問題,還是在讓世界變得更復雜、更險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