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習慣曝出哪些人格特徵

  網絡時代,每個網民都有個“電子我”在社交網絡裏秀著自己,也“再生產”著自己,彌補現實世界的遺憾。

  心理學研究認為,從網絡社交平臺可以準確地判斷“人格”的某些方面。人格可以算是心理學中最復雜的概念之一,國外的研究者認為外傾性、神經質(情緒穩定性)、開放性、宜人性、責任心這五種特質構成了人格的總體,稱為“大五人格理論”。中科院心理所網絡行為課題組收集了509名大學生社交網絡使用狀況和人格特點的資料,發現了網絡痕跡與人格的關係。

  喜歡頻繁加好友、曬心情

  網中的你:外向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愛交朋友,有人願意獨處;有人辦事有主見、走到哪裏都是“頭兒”,有人謹慎、被動;有人精力旺盛,有人顯得“文靜”。這就是人與人在“外傾性”上的不同造成的。

  外向的人在社交網絡上擁有更多的好友,喜歡上傳更多的照片,會更頻繁地更新狀態或者給別人留言。相反,如果你的哪個網友很少更新狀態和與人互動,很有可能他的外傾性就比較低,通過與人交往獲得滿足的需求不那麼強,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

  提示:外向的人需要讓別人了解他們,渴望與別人交流,藉此來獲得歸屬感。一般來說,他們在社會交往能力、領導能力和果斷性、活動性上有突出表現。這類人在社交網上的好友數往往是海量的,如果手頭有一大堆任務要做,建議還是暫時屏蔽掉線上好友們的呼喚!

  第一批微信、微博用戶

  網中的你:“開放”潮人

  “開放性”也是心理學家用來描述人格的一個維度,包括求新性、興趣和聰慧。

  在求新性方面,有些人從小好奇心就特別強,富于想像力和創造性;有些人卻缺乏好奇心,從來不問“為什麼”,創造力也貧乏。在興趣方面,有些人興趣十分廣泛,古今中外的歷史、地理、文化、音樂、體育、美術,樣樣喜歡;有的人則興趣單一,甚至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在聰慧方面,有的人學習新東西快,思維具有深刻性;有些則學習速度緩慢,注意力不集中。

  高“開放性”的人具有更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的興趣,他們積極更新自己的網絡主頁、給別人留言。和外向的人不同的是,他們總是走在社交網絡的最前端,總是最先體驗各種最新的網絡平臺,是第一批QQ、微信、陌陌、米聊的用戶。

  提示:在大眾化的社交平臺,“開放”潮人喜歡琢磨新功能,如送禮物功能、時光機功能等等,此外還愛探究一些“小眾網站”,對新奇事物總是抱有一種去嘗試、去擁有的心理。需要提醒的是要當心網絡陷阱,比如某些社交網的讓係統自動添加好友的功能。

  歡迎“打擾”不設“黑名單”

  網中的你:友善“宜人”

  在心理學上,宜人性指的是一個人熱心、善良和誠實的程度。從熱心方面來說,有人愛管“閒事”,能和大多數人合作;而有的人則很冷漠,跟誰都不能合作。在善良方面,有人心眼兒好,辦事循規蹈矩不惹人厭;有人自私自利、固執己見。在誠實方面,有人一貫真誠;而有人則常說謊騙人。

  你的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人,愛幫忙、熱心腸,被信任也信任別人,這就是“宜人性”高的人。這類人在網絡上的隱私保護設置級別很低,傾向于向更多人開放自己的頁面內容,歡迎隨時“打擾”。

  提示:網絡上的“黑名單”功能、“悄悄話”功能,受到低宜人性者的偏愛,他們不太容易信任他人,防衛心理較重。宜人性高的人,對人的防范心理低、同情心強,是網絡騙子“喜歡”聊天的對象。

  在乎別人留言、積極查看回復

  網中的你: “責任心”高

  研究發現,高責任心者在網上更加在乎別人給自己的留言,也更喜歡和生活中的好友交流而非陌生人,這很可能是因為高目標導向性使得他們較少在陌生人身上浪費時間。

  一個人的“責任心”也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認真、負責和勤奮。在認真方面,有的人從小就做事一絲不茍,抄題、計算、背書、記單詞很少出錯;有的人則粗心馬虎。在負責方面,有的人責任心非常強,對他人的委托和自己必須做的事情能保證按時做好;而有些人經常忘記應該做的事情,別人的囑托也不放在眼裏。在勤奮方面,有的人自我控制能力很強,遇到困難和挫折不退卻;有的人則不善于自我控制,做事淺嘗輒止,意志薄弱。

  提示:一個人責任心越高就意味著越能更好地自我控制,目標導向性也就越強。這樣的人在社交網絡上會很有“責任”,可能常常因自己在社交網絡上荒廢時間而苛責自己。

  不斷刷屏也愛說“悄悄話”

  網中的你:“神經質”

  在QQ、微博上,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兩個好友會頻繁發布最新狀態,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經常霸佔著你的屏幕。他們不僅僅是外向了,而是有點“神經質”。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神經質”不同于現實生活中的神經質,而是心理學家用來描述人格的一個術語,包括情緒穩定、自信、適應性三個方面。在情緒穩定方面,有人很少發脾氣、吵架,對人寬容;有人則喜怒無常,說發火就發火,過于敏感。在自信方面,有人遇事總往好的方面想,樂觀、積極;有的人則經常懷疑自己和別人,總愛往消極方面想。在適應性方面,有的人膽子大,到陌生環境也不害怕;而有人上課不敢舉手發言,見了生人就臉紅。

  提示:神經質傾向高的人更容易體驗到憤怒、抑鬱、哀傷等各種情緒。只有公開這些情緒,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關心,他們才能獲得歸屬感。

  不過,切不要以為喜歡公開表露情緒是“神經質”們的全部世界,他們中情緒穩定性低的人會更多用到“悄悄話”之類的功能。這一類人常常過分敏感、膽怯,害怕被拒絕,懷疑自己是否可愛、擔心自己的吸引力,“悄悄話”令他們更安全、更自由。如果讓情緒穩定性低者有一段時間不登錄社交網絡,很多人會感到自己與外界或他人失去了聯係。所以,這樣的人還是小心別太依賴網絡,要記得社交網只是情緒抒發的一個小助手,而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延伸閱讀

  心理學和網絡將會碰撞出哪些“火花”

  1、通過人格來預測網絡行為、通過網絡行為判斷人格。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網絡行為可實時記錄、收集,這對于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找到某種特定的行為和某個特定人格維度的聯係,對于通過人格來預測網絡行為、通過網絡行為判斷人格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探討網絡行為和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心理幹預的關係。

  目前,中科院心理所的祝卓宏老師和他的研究生們致力于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心理行為研究,內容包含網絡行為和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心理幹預的關係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心理學和網絡的結合一定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3、讓“電子我”逐漸清晰。

  心理專家希望通過考察人格和網絡行為的關係,掀開這個“電子我”的神秘面紗,為大家了解自身、關心朋友、體會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的網絡上的她/他打開一扇新的門。(中國科學院心理所 熊朋迪 張維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