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MIC X -背叛:有信任才有背叛

文 / 馮盈捷

說到「背叛」這椎心刺痛又沉重的字眼,你的反應會是如何?輕視忽略?瘋狂暴怒?還是痛不欲生呢?看著這次M.I.C.的文案針對「背叛」寫出許多自導自演令人會心一笑的小劇場對話,不禁使我對於背叛的主題充滿了期待!這次M.I.C.邀請到了兩個相異領域的專家,以「動物行為學」和「人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與我們一同探討不同面相下的背叛行為。究竟是什麼樣的陰謀論造就背叛的產生呢?讓我們一起繼續看下去吧!

逆境下動物的合作與背叛


首先,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沈聖峰老師以「生態環境與動物的合作與衝突」一題為「背叛」開場,並用賽局理論(Game Theory)來解釋動物之間少有背叛的行為產生。當少數人渴望擁有豐富的資源時,以欺騙大眾的方式達到獨享的目的比較容易成功,但是通常這樣的情形僅建立在一次的互動之中,而多剩餘的多數人會因此記起教訓便不再上當。反之,當多數人都渴望以欺騙的方式達到獨享利益的目的時,利益會因此被分散,導致多數的人都無法得到好處。

因此,欺瞞及背叛的行為並不會存在於多次的合作之中,通常會以一報還一報的形式回饋給互相合作的對象。由於動物之間會因共同面臨到生態境的挑戰而必須規劃好生存的策略,如孫子兵法中同舟共濟的概念在社會型動物之間被充分的發揮,並以此達到雙贏的目的。

沈老師利用台灣特有保育物種冠羽畫眉的例子與我們分享社會型動物之間的巧妙合作現象。這種只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的小型鳥類,除了要面對變化無常的天氣和狡詐的天敵外,在繁殖後代上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為了對付環境的挑戰,這種小巧的鳥類演化出一種特殊的一夫一妻制,且多對夫婦(非親戚關係)共同築巢及撫養後代的機制,確保下一代能夠延續自己的基因而平安長大。不過,看似完美的生存策略,其實背後也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算計,例如:兩對冠羽畫眉之間會競爭生蛋的速度,並且會用打鬥的方式干擾另一隻母鳥下蛋的機會,每一隻母鳥都會期望自己的蛋能夠成為第一批被照顧的對象,這樣才可以確保在共同扶養雛鳥時,自己的後代才可以充分的被孵化及餵食。若在下蛋前若遇上天災(如下雨),則會下降打鬥的次數,這是因為生態環境條件的限制下必須減少生理投資消耗在鬥爭上的緣故,而此時冠羽畫眉會合力將大部分的資源投注於生育之上。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在動物之間雖然也存在著心機,但是遇上環境壓力所帶來的限制也是會以合作為前提,達到共存的情況。

除此之外,沈老師也舉了另外兩種動物來解釋動物之間的合作現象。其一為生活在巴哈馬海域的眼斑龍蝦,每到了夏季或冬季為了找尋適合居住的水域環境,則會大量的遷徙(參考Youtube的短片)。但通常在季節交替之際容易遇上颶風這類的天災,導致海象不穩定,單一行動的風險太高,因此在龍蝦的遷徙的過程中會隨機選擇一位「領頭者」帶領大夥前進。藉此,大部分的龍蝦可以經由互助遷徙來減少行進間水流的阻力,也比較容易且快速的到達目的地。但是「領頭者」要抵抗強勁的水流,非常費力,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在第一時間自願擔任領頭者,直到被迫遷徙的時間越來越近,隊伍才會隨機出現領頭者,帶著「龍蝦列車」出發。

而另一種埋葬蟲(Burying)的行為也很有趣,牠們是以腐肉維生的一種社會型動物,實驗中將兩對非親戚關係的埋葬蟲共同關在裝有實驗鼠屍體的觀察箱中,兩組人馬會為了獨享得來不易的腐肉而大打出手,但將蛆蟲放入腐肉中,埋葬蟲則會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把蛆蟲趕走,達到有效合作和共享食物的目標。

最後沈老師提到,由於外在環境要面臨到許多的危機及挑戰,因此動物們之間幾乎是存在著合作關係多過於背叛,大家寧可捨棄單次利益並以多次互助共同合作抵抗困境,達到利益共存的境界。

背叛的第二道陰影


第二位講者由台大心理學碩士及PanSci熱門專欄作家的程威銓(海苔熊)以「背叛的第二道陰影」為題,引領我們從人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討論人們在面對背叛時的情緒及反應。

所謂背叛之定義,就是當誠信建立於某一個你所重視且依賴的人時,而他所做的行為違反當初你所預期的設想或範圍之中,你的心裡就會不由自主的認定此人達到背叛的行為。而在兩性關係的研究成果顯示背叛者的模樣是如何的呢?11%的人在兩人關係中會做出背叛對方的事,而20%的人會被另一半所背叛。若以畫分台灣地區來看,研究顯示背叛行為在北部區域的發生高達49%,而中南部佔有剩餘的51%,這樣的結果並不是為了造成地區性的對立,也不是表示北部人比較狡詐,只是單純的數據呈現。若真的要說人為什麼會將兩性間的相處建立於背叛之上,可能的原因有幾項:

  1. 自信心不足,對於感情不安的人較容易出軌。
  2. 喜愛滿足肉體需求的感官刺激者 。
  3. 喜好多方觸角多元感情的花心者。
  4. 根本就不以結婚為前提且愛好自由的鬥士。

建立在這些條件上的背叛者,通常可能是基於本我的作祟,往往是因為原有的伴侶無法滿足自我的需求(如:角色不當.個性不合或價值迥異),背叛者為了補足兩人角色之間的缺憾而滿足自我的慾望時,就會做出違反約定的事。

然而被背叛者面對背叛之後的溝通及表達通常建立於四個基準點之上 :

建設vs.破壞 + 主動vs.被動

而兩個不同的基準之下會產生不一樣的行為反應 :

  1. 建設+主動à 表達 (你說為什麼會這樣?說清楚呀!)
  2. 破壞+主動à 離開 (算了,我和你到此為止,掰!)
  3. 建設+被動à 等待 (我愛你,我知道你是逼不得已的,我知道你有一天會回來!)
  4. 破壞+被動à 忽視 (鬼遮掩,我什麼都沒看到呀!嗯?有事發生嗎?沒事呀!)

若將這四種行為反應套用到前些日子大家所瘋迷的人妻安真和外遇瑞凡身上的話,將有不同的犀利結局了!但有趣的是,在台灣可能不止這四種行為反應,從台灣劇的經驗和外交的手段上我們學到了另外兩種較有戲劇張力的行為:

  1. 報復背叛 (什麼?你竟敢背叛我!我要讓你知道背叛我的下場是有多悽慘!)
  2. 期限解決 (我再給你72小時的期限解決,這是最後通牒了!)

在這樣簡單而有趣的介紹人類面對背叛的反應時,海苔熊也與現場的來賓做了一個針對兩性之間對於出軌認知的投票,一般人認為出軌行為是男女有別的,且大部分的人認為男性在肉體上的出軌比率會高於女性。但事實是,不管男女在出軌行為上,大家都把身體出軌看得比心理出軌還要嚴重,若只是面對到心理出軌的另一半,人們的行為往往會轉化為等待或是忽視。然而要是另一半做到身體出軌的話,情況可能會非常棘手,除非對方忽視,不然往往會趨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報復行為之中。

兩性相處之間,面對背叛最常使用的行為通常是表達及忽視,在表達層面中通常是考驗著兩人之間的溝通及耐心。然而人通常是害怕面對失去的恐懼才選擇忽視自己內心的聲音而維持現狀,若是選擇用忽略來面對對方背叛的行為可能會使自己的情緒不斷的累積,造成負面的效果。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預期和現實之間好好的建設自己的心理,並且改變自己負面的想法,認真評估現狀與認知背叛的事實,且最重要的事不要忽視自己而演變成自我背叛的情況產生。最好的結局當然就是選擇「原諒」。(工商服務時間,好書推薦—《教我如何原諒你?》

QA

Q:沈老師你說動物之間為了要多次合作所以往往不會做出背叛對方的行為,但在動物之間會不會還是有存在著只要單次利益的行為,而這樣會不會使動物之間有記仇的現象發生呢?

A:沒錯!動物之間確實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相對來講較不普遍,但是這樣的行為一旦發生,動物也是會記仇的!因為互利的前提就是你有沒有遵守一報還一報的規則,假設在兩者之中互利行為有一方捨棄了某次的幫助,那可是會被牢牢記起的。


Q:以背叛來說針對動物行為上和人類關係上,是否僅能接受一次的欺騙,而在這兩者之中,動物會在下一次的合作關係中會的到幫助嗎?而人在遭受一次的背叛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A:沈老師回答: 動物的行為模式會以共同對抗環境而作為生存的前提,應該是會隨著環境壓力的變異,而決定合作的關係,但大部分的社會行動物會建立在雙贏之上。

A:海苔熊回答: 如果人接受到背叛,而對方的反應是忽視的,這樣可能會導致多次的背叛,使得被背叛者的容忍度提高。但這通常是一般人比較消極不願面對真相的作法,若將容忍度提高,心理痛苦的程度也會變大,也會越負面。


Q:海苔熊,你說兩個人之間建立起承諾時但是有所違背就可稱為背叛,那兩個沒有實質關係的曖昧對象是不存在背叛的定義囉?

A:事實上是有的,曖昧雖然沒有實質上的關係證明,但也建立於親密關係之上,

當某一方將另一人放在心上,並且重視對方時就會自我認定這段關係,但對於不重視的對方來說就不會有這樣的認定。


想知道更多「背叛」還有「被背叛」的心理研究,可以參考PanSci五月選書-商周出版的《背叛》。如果想聽演講、拿好書、跟大家一起暢談科學,一次完成三個願望,記得密切關注下一場M.I.C.!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你可能還會想知道: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8]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