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科學之母?

Posted in CH
「哲學是科學(學問)之母」這種說法有各種用途,例如為自己窮極無聊的文章起個看起來有深度的頭,或者在辯護自己明顯沒有前景的科系價值時進行最後抵抗。甚至,它經常成為戰類組的先鋒兼游擊,在砲火中竄進竄出。然而,我相信這種說法無法在討論中為哲學價值提供任何支持。首先,它的模糊歧義本身常常反而暴露了說話者思慮不周。再來,不論我們如何同情地理解它,它仍舊要嘛是錯的,要嘛無法提供我們理由相信哲學對科學有價值。以下,我討論「哲學是科學之母」的三種可能意涵,並說明它們都對想要為哲學護航的人沒有幫助。 1. >>>

「與榮格密談」 台大劇場演出

Posted in CH
近代心理學史上兩大巨人佛洛伊德與榮格,是創立精神分析派的著名師徒,兩人從情同父子到形同陌路的故事,即將搬上台大劇場舞台。動見体劇團「與榮格密談」翻自知名英國劇作「The Talking Cure」(談話解藥),談歷史、談理論,更談人性。 「The Talking Cure」日前才被改編為好萊塢電影「危險療程」,由演員綺拉奈特莉出飾戲中造成佛洛伊德與榮格反目的爭議女子莎賓娜‧史碧爾埃。「與榮格密談」導演符宏征則相中正就讀台大心理系研究所的劉亭妤擔任此角,在劇場演員邱安忱與吳定謙所飾演的佛洛伊德與榮格之間,有高難度的內心戲演出。 榮格與佛洛伊德相會於1907年,首次見面便滔滔不絕長談13小時,從此展開密切的合作關係,直到兩人在心理分析理論上出現歧異,漸行漸遠後終告絕裂。史碧爾埃在18歲時邂逅榮格,從他的重要病患、變為婚外情對象,分手後反而與佛洛依德有長期的秘密來往。她的日記直到近年才公諸於世,令世人驚訝如此年輕女子在這兩名學術先軀間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與榮格密談」以榮格與史碧爾埃之間的悖德愛情,和榮格與佛洛伊德關係變化為兩道劇情主線,將於3月9至11日於台大劇場演出。 >>>

“人臉識別”讓科幻變現實 江蘇啟動技術攻關

Posted in CH
    通過“人臉識別”可以讓科幻成為現實。省公安廳與南京理工大學日前簽約共建“社會公共安全重點實驗室”,開展“人臉識別”技術相關領域項目攻關。     該項目研究負責人楊健教授介紹,所謂“人臉識別”,就是以計算機為輔助手段,從靜態圖像或動態圖像中檢測出並識別人臉,是一項相當復雜的信息技術研究,要跨越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人工神經網絡以及神經生理學、心理學等相關領域。具體說來,就是給定一個景物的靜止或視頻圖像,利用已存儲的人臉數據庫確認景物中一個或多個人。 >>>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男人不逗女人不愛

Posted in CH
    人們常常期待伴侶有良好的幽默感,尤其在剛剛接觸時,如果小夥子能經常逗得姑娘開懷大笑,那他就會格外受青睞。近日,加拿大心理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男人有點幽默感,更容易獲得女人芳心。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專攻男女心理差異的兩名教授進了為期一年的研究。他們首先調查了一個約會網站上人們發布的交友啟事。研究數據共採用了266人的檔案,男女各半,年齡從21—35歲。研究者分析了男性交友啟事的特點,其中一些人突出了自己風趣幽默的特點,語言詼諧;另一些人則顯得循規蹈矩。結果,前者受到的約會邀請明顯多于後者。在女性當中,80%的人在交友啟事中都提到,“希望對方有幽默感”。接下來,研究者又找了一些大學生志願者進行試驗,結果發現,有幽默感的男性明顯更有女人緣。     有趣的是,女人喜歡風趣的男人,但男人則喜歡懂得欣賞自己幽默感的女人。研究者分析,在男女並不熟悉時,男人的幽默感往往代表著聰明、善于溝通、生存能力強。一個女人若能懂得男人的幽默,則代表她溫柔、善解人意。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老看一本書 激發探索欲

Posted in CH
    很多人有過類似的感覺:看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總覺得意猶未盡,甚至要翻來覆去看好幾遍才覺得“過癮”。心理學家告訴你,這並不是你對裏面的內容上癮了,而僅僅是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作怪。     據美國MSNBC網站近日報道,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的一項新研究,對人們反復閱讀同一本書、或回放同一部電影的動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對大數人來說,這種被稱為“二次消費行為”的舉動,並不是為了回顧或記牢其中的內容、細節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它,從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獲得新的啟發。     研究領導者、美國大學消費心理學家克莉斯汀‧羅素等人表示,回顧以前的經驗,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可能是源于人們天生的好奇心理。這就像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有助于激發人們的探索欲望,進一步從更全面、獨特的視角思考問題。 >>>

維基解密洩露美情報公司電郵

Posted in CH
維基解密27日開始披露美國私人情報公司史特拉佛(Stratfor)的機密電郵內容。維基解密聲稱握有逾500萬封電郵,這些電郵將揭露公司的「線民網,付款結構,付款洗錢技術與心理學方法」。 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目前人在英國,且正對抗瑞典要求將他引渡該國的行動。一旦亞桑傑被引渡至瑞典,瑞典應會立即將他遣送美國。 維基解密承諾,最新揭密將暴露史特拉佛意圖「顛覆」維基解密,以及美國意圖「攻擊」亞桑傑的努力。(法新社) >>>

別讓靈魂跟不上—學會放下 才能過樂活生活

Posted in CH
小弟子就觀察老道長,終於發現:   每天當道長餵完狗後,就不再讀經書,到院中打打太極拳,散散步。      小弟子到道長面前,訴說了他們觀察的收穫。   老道長微笑地點點頭說:"你們終於明白了。     其實我在叫狗的時候,其實也是叫自己「放下」,讓自己放下許多事情。   因為人們不可能在一天內做完所有的事情,  你只要將一天中最很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足夠了。   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其實學會"放下"的意義就越大。   >>>

應聘者能否勝任工作 Facebook上窺斑見豹

Posted in CH
招聘負責人進入應聘者的Facebook。負責人根據個人製作的簡歷、朋友數量、照片、訪問場所等信息進行分析後,評估應聘者在工作中的成功度。如果說過去對Facebook的研究是為了通過醉酒照片等發現應聘者的糜爛私生活,那麼最近對Facebook的分析已經升級為社會學、經營學專家參與的相對專業的剖析(Profiling)。 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經營系唐納德教授研究組公佈了一項研究結果,內容為“通過對Facebook信息進行分析,可以相對正確地預測在工作中的成功度”。 《應用社會心理學雜志》2月刊登載的論文中,研究組通過剛進入公司的56名新人的Facebook預測了他們在工作中的成功度。他們根據關系心理學常用的分析方法“五大性格(Big >>>

目擊車禍與災難 美學者:有益身心

Posted in CH
▲利用自我的想像和同理心,有益心理健康。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經過車禍現場,有些人會因為好奇心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有人則會避之唯恐不及,避免「惹禍上身」。不過有美國學者卻主張,目睹車禍現場不僅有益身心健康,且能讓人更加珍惜生命與身邊所愛的人。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 ) 英文系教授威爾森(Eric Wilson)在他的新書《人人都愛看火車失事》中,解釋人們無法抗拒觀看悲劇事故的高度興趣。 ▲▼美學者論點,看意外會更珍惜家人? 威爾森表示,他常常問自己,雖然已經有老婆、女兒,且自我心智日漸成熟,為什麼仍會熱衷於恐怖小說,沉迷於超自然現象?因此,他訪問許多社會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和人類學者,甚至是研究真實連續殺手的專家。 最後他得出結論,人人都有病態的一面,被病態吸引的原因在於「它使人興奮,是奇怪的生理激發,也是動物的刺激,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有進化價值。」他舉例,羚羊會眼睜睜看著同類被獅子吃掉,從而學會如何自保,人類可能也有這樣的特徵。因此,「如果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病態,或許能從中得到正面的效果。」 威爾森認為,「目擊意外事故的病態好奇心,能讓人們思考苦難和死亡的意義」,當人們看到別人發生事故,會提醒自己有多幸運,利用自我想像和同理心,小心避免災難的發生,且更加珍惜所愛的人。 >>>

領養貓很機警 及時救女主人一命

Posted in CH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美國威斯康辛一隻剛被領養回家的貓,意外救了因糖尿病發作而陷入昏迷女主人的命,讓女主人恢復意識,可以及時就醫!動物心理學家表示,動物對人類的情緒變化相當敏感,包括狗或大象都可以察覺人類情緒變化,2011年在亞特蘭大的一隻貓,也幾次發覺主人癲癇即將發作,而發出叫聲提醒眾人注意。 美國《綠灣新聞報》(Green Bay Press-Gazette)報導,這隻名叫布丁的貓,2月8日被女主人艾咪從動物收容中心領養回家,白天還與女主人及兒子玩成一片,但晚上時,牠則成了人類的救命恩人,因為當天晚上艾咪就寢後卻因糖尿病發作陷入昏迷,布丁先跳到女主人的胸前,再往艾咪臉上磨蹭,直到艾咪慢慢恢復意識,布丁之後還跑到艾咪兒子的房間,叫醒小主人,他發現事情不妙,將她母親送醫。 艾咪事後接受訪問時表示,她自己與醫師都認為,當初沒有布丁的機警,她可能命在旦夕,布丁目前已進一步接受訓練將成為動物醫生(thera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