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推手、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余德慧,在與糖尿病奮戰數十年後,於7日晚上過世,享年61歲。友人分表惋惜,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余安邦說,他的去世對台灣的心理與生死學界,都是莫大損失;心靈工坊文化總編輯王桂花說,余老師催生《張老師月刊》及首創「生死學」課程,對本土心理學有特殊貢獻。
余德慧出生於1951年,屏東人,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後轉任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他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擔任心理學教授二十餘年,後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
1992年,他與楊國樞教授在台大心理系開設「生死學」課程,是國內首門探索死亡的課程,造成轟動,課程堂堂爆滿。
此外,他還是張老師月刊的催生者、作者、總編輯、顧問,長期在張老師月刊中發表文章,協助讀者探索生命的迷惑。張老師月刊至今仍被稱為台灣唯一人文心理學雜誌。
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余安邦說,余德慧教授為台灣本土心理學研究開拓新的領域,他的去世對台灣的心理學界與生死學界,都是莫大的損失。心靈工坊文化總編輯王桂花也說,余大師在張老師月刊的創立上貢獻所學,和他共事是件幸福的事。余德慧教授追思會訂於21日下午2點,於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舉行。
心靈工坊文化總編輯王桂花說,余德慧教授推動張老師月刊發行,並透過本身所學不斷充實內容,包括早期的翻譯國外心理學資訊等,並跨領域地結合社會學與人類學方法,對發展本土心理學有很大的貢獻。
在妻子顧瑜君、好友余安邦、李維倫等人的安排下,追思會訂於21日下午2點於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