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胡美琦欲與晤兮結生死

     胡美琦就讀新亞

     1950年,20歲的胡美琦在香港入學新亞書院。胡美琦見到錢穆,他個子不高,雙目烔烔有神,看上去極為嚴肅 。

     胡美琦在新亞念了教育心理學。但不知何故,這門課程並未如胡美琦預期那般,可以解答心中一直以來的疑問。她相當失望。然而,她選修的中國文化史,卻在那個舊社會整個被打倒的迷惘時刻,使她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又燃起了信心,連帶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樂觀。

     此時錢穆已56歲,望之雖嚴,親之即溫,他的精神面貌給年輕的胡美琦留下深刻印象。只在新亞念了一年,胡美琦離開香港,跟隨父親遷往台灣安頓。到了台灣,胡美琦進入台中師範圖書館工讀。

     1950年冬天,錢穆到台北募款,受到蔣中正禮遇。蔣中正回頭責成府內每月撥3千港元供錢穆臨時之用。其時,蔣中正帶去台灣的黃金每月光用在60萬大軍上就高達18萬兩,而賬面上中國大陸帶去的黃金七扣八扣只剩108萬兩黃金。重新建立一個制度規模寵大的政府豈是那麼容易。

     蔣介石資助錢穆

     蔣中正能運用的費用當時也是捉襟見肘,幾乎陷於經濟危機邊緣。然而這區區3千港元,卻可解燃眉之急,每個月,新亞書院的固定開支為4600港元。 1951年冬天錢穆又到台北,一直待到1952年,並應官方邀請演講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主題。

     看來蔣中正是要勵精圖治。

     錢穆是以復興傳統中華文化為己任的。 他要鼓勵台灣推行傳統中華文化。

     1952年春,錢穆在台灣的一次講演中,遭遇禮堂塌方,當場被擊昏。

     錢穆不醒人事,大幸未死,而現場鄰近的友人柴春霖卻命喪黃泉。

     飄零海外,適逢災難 。他臥病在台北中心診所,心底泛起一絲淒涼。當時人在台中的胡美琦得知錢穆受傷,從圖書館告假千里迢迢來探望他。病房中探視者絡繹不絕,人影錯雜,但只有胡美琦的溫暖直達他的心底。出院後,錢穆跑到台中就近休養,白天仍然孜孜不倦修改講稿,胡美琪每天下班就來探視,還帶來南宋以降的文學小品供他消磨,諸如明初諸臣詩文等籍,待到一同晚餐才離去。星期日放假,他則約胡美琦去台中公園散步,就這樣一共4個月。錢穆發現她跟她的同輩人不一樣,她是對傳統文化懷抱著熾熱的心。這4個月,她的年輕,她的機伶,她的落落大方,她的教養,她的單純與天真、無微不至的照料,讓患難中的錢穆精神振作,飄零的心有了穩定的力量。

     病痛照料蘊真情

     流亡的人,容易陷入溫柔鄉。

     錢穆不知道,同時多災多難的,還有自己老家的髮妻。在蘇州,張一貫突然腦溢血中風 。

     她才51歲。

     丈夫逃港,張一貫只能全心投入工作,期以忙碌寄託精神情感。如今突然半身不遂,她失去教職,陷入孤獨封閉的狀態。她所熟悉的世界在她面前脆生生地崩塌。

     在台灣,胡美琦後來繼續學業,她進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系,兩年後畢業。然而她對從事教育事業以及對教育心理學的愛好,並沒有在學校裡得到滿足。胡美琦的心裡反而有一種空疏之感,她想到新亞書院接觸到的中國文化史,想到了錢穆,這一個課程和這一個人,在她腦海中流轉 。

     胡美琦自忖,自己對國學知識淺薄,也不知儒學在現代新式教育可以有的地位,亦不知其與西方教育心理學的異同。

     懷抱著對學問的追求和疑問,胡美琦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一畢業她就飛赴香江,即奔赴理想,亦奔赴愛情。

     1953年,錢穆創辦的新亞書院在一貧如洗的困難中艱辛前進,經費不穩定,人事不穩定,學生流失,教授出走。創校4年,始終其事的教授,此時只剩3位。第一批招收的學生有80多人,此時第一屆畢業典禮上只有十分之一。

     視錢穆為文化瑰寶

     1954年,胡美琦從台灣飛來香港和錢穆共患難。這一年胡美琦25歲,而錢穆己經到了花甲之年。她是仰慕他的,她把他當成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深怕他有任何損傷。年輕的她對花甲之年的錢穆開始了無微不至的照料 。

     她願意為此奉獻自己的一生。

     自從胡美琦來港之後,錢穆的處境悄悄發生了轉變。1954年新亞書院獲得了美國亞禮學會經濟上的支持,經費問題得到的很大的解決,同時學校身分也獲得了港府的肯定,校舍也得到擴建,在體制上,也增設了研究所。中國文化傳承的業基,漸漸鞏固。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