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2中國領導人才論壇”于10月21日-22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曉非。
以下為演講實錄:
謝曉非:真是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聽了這一天的報告,印象真的非常深刻。實際上今天下午這三個講演後面兩個其實我都不太熟,沒有怎么聽懂,我非常個人的談一下我今天的一些感受。雖然沒有太聽懂,但是周總的報告讓我有一個感受,就是周總一上來,視角很高,直接站在國際的視野比較中國的企業跟國際的關係。其實包括貝克博士,他的發言我也有這個感触。
實際上現在中國可能不管是在哪個領域,包括我們人才測評,能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現在的水平在世界這個範圍裡頭到底處在什麼位置?我覺得這種中國人自身的評價很重要。
我前段時間看到一篇網上很有趣的文章,它就說以前我們提出趕英超美,這個目標是在建國初期就提出來。但是,在那個時候可能中國人覺得趕英超美那個目標是不是真的有一天可以實現,好像是很玄乎的事情。但是,從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日本,好像這個目標已經指日可待了,按照高盛這些公司的評估,很樂觀的估計中國將大概十幾年裡頭會有一個可能性,就是GDP成為世界最強的國家。
那么,我就在想,中國人現在到底把自己放在一個什麼位置,其實可能還是蠻重要的,可能好像有一點離題,我個人覺得可能中國人現在不太像以前,比如我是大概20年前到北大開始教書,那時候我們教書基本上就是一個概念,就是學日本,學美國,基本上就是一個學的概念。現在,我覺得其實中國人在開始貢獻,在各個方面,包括我們的人才測評領導的這些素質的研究方面也開始在對這個世界或者這個領域做我們的貢獻。我覺得這個好像也是肯定的,我沒有特別的聽懂我們這幾位外國朋友的講演。
但是,我覺得從中國人的學習能力來講,因為我做心理學,對大概的人才測評的這個方法我還是有一個基本的把握,我覺得我們學來,然後我們再把中國自己的一些體會,貢獻到這個裡面,應該說是有我們很獨特的貢獻,尤其是中國,前幾天看到另外一篇文章也說到,現在美國的CEO提出要向中國的官員學習,他們認為中國的官員制度和現在中國官員,比如說在抗風險方面,在自己位置上的作為,比美國的官員和美國的企業家至少有很多東西是他們可以學習的。
所以,我們可能有兩個感覺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是不能夠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實際上我是想說,在今天我們很多朋友、企業家還有學者的發言中間,我們看到很多這種自我反省,自己的剖析,說我們現在可能還有一些什麼問題,我覺得這個都非常好,而且我們也看到現在比如說像美國的,包括今天下午的貝克博士他的演講中間我們也看到,他對一個項目中間有很多實證性的數據追蹤。
這個地方我談一下我個人的感受,我非常期待我們這個測評,就是這個學術的隊伍,反正就是從事這個部分工作的人,能不能更可能在研究方面,比如說縱向的數據追蹤這個部分,今天上午我們復旦的姚凱老師也提到學術的基礎研究在這個中間應該起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我個人非常同意。實際上像美國,我知道他們在人才庫裡面,他們數據的積累是非常注重的,這種縱向的,比如說追蹤,就是現在我也可能明天的講演中間有追蹤的數據。但是,我期待的不僅是兩年,三年,甚至於是十年,這樣的數據我覺得可能才真正可以對我們有些問題作出一個比較有權威性的,或者是真正具有實證性。我真的特別希望像蕭老師,他有這個能量,有可能整合,因為這個事情真的很難,能夠整合官員的力量,然後學術的力量,如果有可能看到這樣的一些數據的存在,而且還要剝離數據的主觀性。因為包括像心理學現在很多,本來很有聲望的一些學者都在數據上作假,這個很可怕。我覺得將來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有一些更多的作為,我相信這個部分的工作可能會更有起色,可能我們拿出來的成果,比如今天上午說的測不准的原理,肯定什麼事情都是利弊兩個方面,測量本身這個部分的工作一定是測比不測要利大很多。而且今天早上王老師也提到賈伯斯這樣的一個案例,很有可能說我們出來一個賈伯斯,實際上有9個賈伯斯已經死掉了,對這樣的干部,我們是不是應該有獨立的部分的測量,然後再看測量相關的東西。我預計將來的測評,數據中間應該分別使用,它在這個數據上,如果不能夠平衡,我們再看另外一個數據的變異,要結合才會對一個人有一個比較准確的評價。這是第一個我要分享的地方。
第二個,真的是我們第一個演講嘉賓,就是趙老師的演講讓我真的挺吃惊。我覺得我們黨校的院長和老師,然後領導考慮的現在是個性化,就是我們官員的個性化的培養。我覺得這個要從骨子裡頭來講完全符合心理學的原理。我們說這種主動的過程,任何事情,就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都會大過非主動的過程。難怪美國人說要學習中國的官員,我覺得應該是能夠看到,我們學者在做這樣的一些思考,我真的非常受鼓舞。
如果我稍微有一點點建議,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一點,比如像學分制有選修和必修,我們研究中心有一個結構性,一個半結構化的方式。其實您的那個系統中間,如果兩個部分都有所兼顧,可能就是一個很完整的東西。這是我的一點感受。
最後,我還想說一點,因為今天這個會是跟我們官員有關,到這種場合才能夠密集的看到一個是官員本身,一個是研究這些相關事物的一些學者,我也非常高興。上午吳老師講的公信力的問題,現在我個人也是覺得好像這一點是有點讓人擔憂,我自己的一個感受就是說,其實我們每個人可能,我們自己的生活其實好像都還好,我們認識的人,就是我們自己親自認識的人好像他們生活也都不錯。但是,大家一坐在一起一討論,總是說我們的官員拉出來一個一個站著,隔一個,槍斃一個都會漏網。我覺得公信力的提法是對的,我自己想,可能我個人是相對比較樂觀的,如果我接触的這些官員,我覺得他們中間還是勤勤懇懇在工作的人挺多,我也願意相信,即便隔很多個拿出來都不太會有漏網的,至少我個人這么期待。
我特別覺得像我們這樣的會議,如果我們能夠把一個事物往正面的地方關注,也是我們官員自認的一些人格的魅力,也跟我們的引導有關,如果我們能夠更多的看到振興的部分,讓我們的民眾真正可以相信一些東西,我覺得慢慢可能更多的人願意看到中國的未來,從官員身上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我相信我們的中國就真正成為世界最強國,其實現在也應該叫強國,衹是說我們的攀比心理,非要攀到那一步,那我們心裡頭可能更寬慰一些。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