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心理學界傑出貢獻港移民辦獎項成世界新指標

本報記者

 

由多倫多華裔心理醫生鄧靜暉(Dr. Fay Tang)創立的鄧氏基金會,日前將其首屆鄧氏心理學成就獎(Tang Prize for Achievements in Psychology)授予了被譽為「正向心理學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Dr. Martin Seligman),獎品包括現金獎勵10萬元。這一完全由私人基金創辦的獎項,剛剛面世就已經成為了世界心理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該獎項的創辦人鄧靜暉昨日接受本報專訪,介紹了該獎項的創建歷程,及她個人的行醫經歷。來自香港的鄧靜暉,曾在台灣大學學習心理學,後到渥太華大學繼續修讀心理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畢業後,曾在醫院工作多年,後於1980年在多倫多開設了自己的診所,至今還在醫治包括許多華人在內的各族裔患者。
她表示,獎項的設立旨在透過對國際公認的、對心理學及其密切相關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心理學家的獎勵,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開始醞釀設立一個心理學獎項,但當時時機還不夠成熟,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財力,於是就一邊繼續儲錢,一邊了解創建基金會的各種步驟。

類似諾貝爾獎

後來,她的想法得到了許多人的積極認同,又經過了複雜的法律程序,鄧氏基金會(Tang Foundation)得以在2006年註冊成立。接,她又花了多年的時間,尋找獎項的權威評審及管理機構,最終確定由多倫多大學心理學系的頂級教授學者組成的評審小組擔當這一重任。她高興地表示,這應該是加拿大第一個由私人創辦的心理學國際獎項。它同諾貝爾獎類似,是面向全世界該領域最突出貢獻者來頒獎。

料3年頒一次

鄧靜暉坦承10萬元的獎金對她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頒獎還要有許多其他開支。因此,盡其所能,該獎項恐怕也只能每3年頒發一次。她笑稱,自己的工作是要求高,但賺得少,因為看心裡醫生往往是不能由保險支付,或者保險補貼很少,很多時候她不得不為急需又付不起錢的病人免費或低價看病。儘管她有時也會因某些病人利用了她的善心而氣憤,但更多的時候,她感受到的是病人對她的真心回饋,因此,她對自己的付出至今無怨無悔。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