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內心世界的疾病“守住自我”才能抗擊焦慮

    昨日第九屆解放健康講壇上公布了與市民信箱聯合進行的《上海市民心理壓力狀況調查》,內容顯示位列首位的壓力源是“學習工作”,而“老人健康問題”、“買房”等經濟壓力、“孩子的教育問題”分列其後。

    本屆健康講壇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夕舉行。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博導肖澤萍,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導、上海東方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世界心理治療學會副主席趙旭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博導,上海市心理協會副理事長,教育部應急管理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耿文秀,共同作客解放健康講壇,詳解現代人的心理高發病,並為現場觀眾答疑解惑。

    “21世紀是精神疾病的世紀”

    怎麼知道自己心理是否健康?“吃得香,睡得好,感到非常祥和舒心,身心處于比較平穩的狀態,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肖澤萍給出一個最簡易的評價方法。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會影響到身體健康,這是判定心理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體現。如果沒有任何的軀體原因,而出現了睡不好、吃不下的狀況,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心理方面出現了問題。

    “21世紀是精神疾病的世紀。”肖澤萍的幻燈片上此句一出,震撼全場。

    肖澤萍解釋說,各種軀體疾病在現代醫學條件下都可以得到較好控制,但精神疾病卻沒有得到重視,再加上有的疾病病因不清楚,診斷治療也尚未達到痊愈的水平,所以累積的患病率比較高。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字顯示,25%的世界人口曾有精神障礙。

    國內情況不容樂觀。近幾年,兒童心理問題增長了近1倍,老年癡呆症也在增加。具體到上海,精神障礙的終身患病率已超過18%。“這些疾病最嚴重的後果之一就是自殺。”肖澤萍表示擔憂。

    性格是不是導致精神疾病產生的原因呢?“內向與外向的性格都是好的,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可以。重要的是性格是否穩定。”肖澤萍說。

    焦慮會有身體症狀

    城市人的一天中,什麼樣的情況下壓力最大?趙旭東用一位45歲大學女老師的24小時動態血壓圖表來間接呈現。圖表上顯示,兩個血壓高峰都是出現在上班的時候,一個是要去開會,一個是要跟上司談寫論文的事;而血壓最低的時候是跟自己的兒子談話和探望自己的媽媽。“血壓增高的前後都是伴隨著心情不好。”

    趙旭東列舉了焦慮的多種表現。除了有莫名其妙的緊張和擔憂情緒,也會有很多身體上的症狀,最常見的是心慌,胸悶,出汗。“有人早上要拉三次肚子才能出門上班”;有小朋友怕上學,怕跟人打交道,感到手足無措,這屬于社交恐懼;還有最強烈的發作叫做驚恐發作,“那就像天塌下來了,怕死,怕發瘋,這時候心狂跳,常常會跑到急診科去看醫生”。

    這樣的病人很忌諱來精神科。趙旭東一再強調,希望市民不要怕看精神科。

    肖澤萍也提到,上海這座城市的心理預防資源非常豐厚,就是擔心市民不去問及,不去採納。醫生能夠幫助患者更了解自己,建立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

    “常常加班的人是沒有效率的人,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以加班為榮,少幹就是多幹,”趙旭東最後提到一位精神衛生中心老前輩的話,他認為上班族應該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要過得健康,有效率,但是不緊張”。

    守住自我,抗擊焦慮

    如果上班或外出辦事忘帶手機或iPad,你會有什麼感覺?41.51%的上海市民感覺到“焦慮,怕誤事”。

    “這是一種新型的依賴。我們內心缺乏安全感。”耿文秀評價道。“我們今天對手機太依賴,那些信息是真的生活中必須要讀的嗎?不讀就會影響到學習功能、工作功能了嗎?無所選擇是壓力,選擇太多同樣是壓力。”她提到現代社會有太多人們並不需要的東西。“守住自我,拒絕誘惑,是對一個人最高也是最低的要求,同時也是一個人平和快樂的根本,是幸福感的最大保證,也是抗擊焦慮的最有效處方。在我們走向小康的時候,不能缺了精神標桿。”

    記者 王瀟 實習生 尹麗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