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兩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大討論的“中國虎媽”、“中國狼爸”,王立衡的父親認為這種不人道的教育方式終會害了孩子。 CFP供圖入讀劍橋大學是許多學子的夢想。CFP供圖王立衡(第二排右起第一位)跟高中同學在一起,其中有不少中國孩子。
一廣州女孩3年前因厭惡理科轉學英國讀高中 她說能入讀劍橋受益于“羊爸羊媽”的家教和英國獨特的考試制度 教育觀察下
近日,廣州女孩王立衡被全球最頂尖的名校劍橋大學當面錄取。2009年,廣州六中的中等生王立衡為逃避學數理化而遠赴英國,繼續她的高中學業。她說,並非自己有多牛,而是她的天性剛好跟英國的高考制度高度契合。
在中國,高考(微博)一度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闖獨木橋”,“一考定終生”。但近些年來,中國刮起了一股少年出國潮。去到英美等發達國家後,孩子們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截然不同的高考制度和大學錄取辦法,國內的尖子生到了國外,可能會被認定為普通生﹔而國內的普通生到了國外,卻又可能被認定為尖子生。
英國也搞應試教育(微博),但英國的應試教育更徹底,“每一天都在應試”,這種細化的應試教育更人性化、更能提高孩子的素質,值得中國學習。
“不少人認為應試教育是萬惡之源,全世界衹有中國搞應試教育,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英國是世界現代教育的鼻祖,它的應試教育無孔不入,衹是考試辦法跟我們不同罷了。”王立衡向記者開門見山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不久前,她拿到劍橋大學“政治、心理與社會學”專業的錄取通知書。
不愛數理化出國念高中
王立衡今年19歲,是國內青少年文學界小有名氣的小作家,初一時便出版個人著作,曾擔任中國少年作家學會副主席兼廣東省分會主席。
此後,王立衡一直都在廣州的名校念書,從廣州二中到廣州六中,她的文科成績都很優異,但數理化成績不理想,綜合評估成績衹能算中等。在英國念小學時,她養成了閱讀和寫作的習慣,但這在國內衹能算“課余愛好”,不僅對提高考試成績沒用,反而耽誤時間。
2009年,念高一的王立衡對數理化已經厭煩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她決定“叛逃”,向父母提出轉學到英國念高中。父母支持她的決定,湊巧那一年英格蘭北部林肯郡的約翰雷格中學在華南師範大學附中招生,她就借這個機會轉去了這所學校。
大學專業在高中便划分
英國學制規定:初中四年,高中兩年,每個學年又分為三個學期。轉學到英國的王立衡從高一念起。為了考上英國的名校,她第一時間了解了英國的高考制度。
了解到的情況讓她震惊:在英國,高中不僅不設數理化等必修課,文史哲藝術等科目,愛選什么就選什么,選擇空間極大。王立衡選了經濟學、數學(低難度)和社會學作為主修課,各學滿2年﹔她還選了心理學和攝影學作為輔修課,各學一年。物理、化學等令她厭煩的課程從此與她永別。
不僅如此,英國不僅沒有全國性的高考,各所大學招收本科生時也不自行組織筆試。高中兩年的几次“期末考試”成績,相當於高考筆試成績。
每年的1月份和6月份,是英國全國的高中統考月,全國統考,就是高中生就過去半年所學的知識接受考試。1月份沒考好,6月份可以重考﹔高一的兩次都沒考好,高二的1月和6月還可重考。也就是說,理論上每門課都有三次補考機會,貫穿整個高中。
高一念完開始申請大學
英國的高中生從邁入高中校園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決定未來報考哪所大學的哪個專業。因為大學的不同專業對考生高中期間所修課程的要求各不相同,高中生必須結合個人愛好和大學目標專業的具體要求選擇主修課。
王立衡說:“某種意義上,英國的高中生面臨的考試壓力更大,從高一開學的那天起就要開足馬力向前沖,沒有任何喘息的時間。”
學生念完高一後,高中學業剛過半,但此時他們卻不得不一心兩用,一邊繼續念高二,一邊申請大學。他們拿著高一各科的考試成績找到課程對口的大學,提出報考申請。
在英國,高中統考成績被分為A*、A、B、C等若干等級,想獲得A*的成績,難度很大,這需要考生該門課高一的成績在80分以上,高二的成績在90分以上,層層加碼,讓高一成績優異的學生不得不高二繼續發奮學習,否則A*就會從手邊溜走。
各所大學的不同專業對考生的成績要求不一,有的要求三門主修課的成績均要是A*或A,有的允許有B或C。由於此時高二還沒開始,高二的考試成績還是未知數,各所大學就跟“暫時符合成績要求”的考生簽訂“有條件錄取”協議,考生高中畢業後的總成績符合要求了,便可獲得面試資格﹔否則,考生便自動與這所大學“一刀兩斷”了。
王立衡此次之所以能被“無條件錄取”,是因為她在高二的考試成績揭曉後才去報考劍橋大學,不存在未知數。考官對她的面試表現很滿意,便當面錄取了她。
面試題“論文明的沖突”
這樣的高考筆試制度讓王立衡如魚得水:“我不喜歡數學,就挑了低難度的數學課,基本上衹考最基礎的知識,學起來小菜一碟。那些以後報考理工科的同學就必須選高難度數學。文科科目的統考題比國內出得合理,要求考生分析問題的論文性質的考題比較多。”
無需學習數理化,也無需學習語文、外語、政治學和歷史學,王立衡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經濟學和社會學兩門課上,這兩年的積累讓她在面試中受益匪淺。
劍橋大學對她的面試分兩輪:第一輪,考官跟她天南地北地閒聊,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她這個人。第二輪面試專業知識,考官提前兩個小時遞給她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摘自國際政治學名著《文明的沖突》。
考官問她:“妳認為文明的沖突未來是否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線?過去,西方文化主導世界﹔未來,東方文化會對世界發揮怎樣的影響?”憑借日常學到的知識以及通過長期訓練練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王立衡侃侃而談,征服了考官,考官決定當場錄取她。
“連面試都做試卷,妳能說英國不搞應試教育?英國高考制度的精髓在於強調‘專長教育’,不設必修課,把妳感興趣的課程學好就行了。而且出題方式比較科學,學生通過考試能大有收獲。”王立衡說,“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其實並不矛盾,我高中兩年在緊張學習之余辦雜誌、做慈善,還多次跟同學結伴長途旅行,豐富了社會經驗,開闊了眼界。”
相比于初中便去英國留學(微博)的中國孩子,王立衡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前者想要在英國考上名校難度極大。
在“偵探調查”式的英國高考制度下,就連考生的初中成績也會被刨出來作為是否錄取的依據,比如,有的名校要求考生初中的各科成績中必須有8個以上的A*,要求初中英語成績必須為A*,否則不予錄取。也就是說,在英國若要想被英國名校錄取,從小到大都得優秀才行。
英國孩子大多“放養”
在如此苛刻的“應試教育”制度下,英國孩子是否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個別貴族家庭,英國普通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放養”式的,不給孩子任何壓力,以後的路怎么走,全由孩子自己規划﹔對於孩子今後是否繼續讀書深造,更是漠不關心。
在英國,人均工資高達約13萬元人民幣/年,初中畢業生到小鎮當個商店售貨員,日子也不會難過,並非衹有讀書一條路可以走,所以,那些選擇在學業上繼續向前走的孩子都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
英國人的名校情結也不濃,對他們而言,中國人的“北大清華”情結是難以理解的。英國孩子報考大學,特別看重學校所在的區域,以後想在哪個區域工作和生活,就去哪個區域上大學,畢業後就近就業。
出于熱愛的學習,效果自然就好。在英國,不少剛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都會選擇先打工半年賺學費,再去學校報到,因此,在英國的大學校園里几乎看不到“混日子”的英國人,學費是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掙的,必須珍惜。
特別是今年,英國政府財政吃緊,學費從3000英鎊/年猛漲到了9000英鎊/年,英國普通孩子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來之不易。英國大學“寬進嚴出”,在劍橋,如果學生的成績達不到三級,就會被勸退,學生們“亞歷山大”。
“羊爸”練就劍橋女兒
王立衡向記者強調,除了适合自己的高考制度,父母對她的教育方式也是她在學業上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從小到大,爸媽從來不監督我做作業,從沒有打罵過我。偶爾也會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清華來刺激我,但除此之外,不會再給我施加任何壓力。學習方面的決定,都由我自己做,他們無條件地支持我。”
對於近兩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大討論的“中國虎媽”、“中國狼爸”,王立衡的父親王曉華持鮮明的批判態度,他認為這種不人道的教育方式終會害了孩子,他對王立衡采取的是“羊爸”式的教育。他舉了個例子,闡釋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
“立衡喜歡攝影,剛轉學去英國的時候她發現學校開了攝影課,就想選。我不贊同,但孩子不聽,執意要選這門課,我沒有再反對,尊重了她的意見。”
“一年後,她決定不再續選攝影課,因為這門課實在太耗精力了,直接影響了她的學業。攝影課不是簡單地用數碼傻瓜機拍照,學的是第一代照相機和第二代照相機,用膠卷,純手動,拍好了照片還要到暗房親自洗照片,洗完了照片還得裁剪裝幀。”
“事後,立衡向我承認,她當初的選課決定是錯誤的,但她認為哪怕是錯誤的決定,也應該由自己親自作出,久而久之,她的決策能力會越來越好。我認為,家長的權威不是靠強制性的命令來樹立的,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允許她犯錯。孩子一意孤行碰壁後自然會覺得家長作為長者,生活經驗更豐富,慢慢的,她就會發自內心地尊重家長。”
英國人眼中的名校
去英國留學,關於學校的名氣的問題,不僅我們中國人關心這個,英國人也很關心這個,而且是最關心這個。在英國,包括全歐洲,對學校的名氣的關注遠遠大於媒體的排名。
在英國人的心目中,名氣最好的當然也是Ox和bridge,接下來是帝國理工(Imperial College,簡稱IC),這個和中國學生的看法差不多,但是接下來就不同,英國人認為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UCL(倫敦大學學院)和愛丁堡是余下的名聲最好的學校。
尤其是愛丁堡的名氣,特別響。這一點有些像復旦(微博)在國內的情況。論水平,前十名的學校的實力其實都有資格與其比較一下,但是論名氣就差遠了。這樣的原因可能是愛丁堡歷史很悠久,出了很多牛人的原因,從達爾文到休謨到圖林等等。最吸引人的其實是學校的文化。這是其他新興的學校所不能比的。
這裡要說一下英國大學排名的問題,關於Times的排名,其實對於讀研究生來說參考價值很有限,英國的學生和家長看這個排名的用處基本是作為讀本科的參考。對於讀研究生的學生來說,最權威的應該是RAE的分數,這是英國官方的統計數字,每五年統計一次,所以很有說服力。這也是研究生院的科研工作者評判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
大家會注意到英國大學的排名最大的弱點就在於不穩定,有的學校會在一年之內突然升高10名或者降低10名。比如愛大兩三年前一些老房子著火損壞了,結果Times的排名就驟然下降,Nottingham多擴建了個圖書館,但是東西還沒安置好,就因為人均圖書量的問題突然降低了六七名,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國的學生可能知道Birmingham,Nottingham,York,Bath等甚于愛丁堡,Bristol,Manchester。這基本是受Times的排名影響。但是就academic 名氣來說,其實前和後不是一個檔次的。現在的排名很商業化,國際學生廣告做得越多,招得越多,聲勢就越大,賺的錢也越多,排名就越高(在媒體排名里財務是很重要的一個排名指標,而不是國際論文數量或者研究成果之類的)。(文/ 本記者:張強 圖/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