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當下、極少考慮後果的人醉酒後表現出更多暴力傾向

醉酒後,有人倒頭便睡,有人變得粗魯暴力。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這與性格有關,注重當下、極少考慮後果的人醉酒後表現出更多暴力傾向。

分開飲酒

酒精與攻擊性行為間存在關聯。美國司法統計局統計數字顯示,1997年至2008年間37%的暴力罪行有酒精因素。

俄亥俄州立大學交際與心理學教授布拉德·布什曼帶領同事研究酒後暴力傾向是否與性格有關。

研究人員首先評估近500名飲酒志願者關注眼前得失的程度,然後讓一部分人飲用酒精濃度高的飲料,5份橙汁加1份烈酒;其他人飲用酒精濃度低的飲料,一杯混合了少量酒精的橙汁,上面再噴上一點酒,令人錯覺這也是一杯酒精濃度高的飲料。

志願者以為飲料內容相同,各自飲下三四杯。

不同影響

隨後,研究人員讓兩組志願者玩電腦遊戲,與匿名同性對手比賽反應速度。總共比賽34輪,每輪賽後,獲勝者可以對失敗者實施電擊。

不過,實際上競爭對手並不存在。研究人員讓志願者輸掉一半比賽,接受電擊,強度和時長隨比賽進程而增加。電擊強度都在志願者疼痛忍受範圍內。

研究人員觀察志願者是否報複。結果發現,在關注眼前得失的志願者中,醉酒者比那些飲用低酒精飲料的人電擊虛擬對手時間更長、強度更大;對更關注長遠影響的志願者而言,醉酒對行為幾乎沒有影響。

放大短視

布什曼告訴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記者,關注此時此地得失、不考慮長遠影響的人,在清醒時就比其他人更具攻擊性,當他們喝醉後,這種差異明顯放大。

布什曼說:如果你仔細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醉酒不會讓你變得比平常更具攻擊性。

研究人員在由《實驗社會心理學雜志》發表的報告中寫道,酒精被認為具有短視影響,令飲酒者只關注某一情況的最重要因素,而忽略一些次要內容。對那些關注此時此地多於後果的人而言,酒精造成的短視能夠放大這一影響。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