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學科都有助於投資。經濟學、會計學及心理學是必要的。哲學、歷史及科學亦有所幫助。在本文,我們將探討一些有趣且重要的經濟學概念。這些概念不僅有助投資,對大家的日常生活亦有所裨益。經濟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詞彙oikos(意為「房屋」)和nomos(意為「習俗」或「法律」),意思是「家庭的法律」。
1) 供求是經濟學的基礎
只要瞭解供應與需求,閣下的經濟學已畢業了一半。供求的四大基本法則分別為:
- 若需求上升,供應保持不變,則將導致價格及數量上升;
- 若需求下降,供應保持不變,則將導致價格及數量下降;
- 若供應上升,需求保持不變,則將導致價格下降及數量上升;
- 若供應下降,需求保持不變,則將導致價格上升及數量下降。
舉例說,如果銅的需求增加,供應保持不變,那麼銅價將會上漲,供應量亦將增加。但當銅價上升至一定水平時,需求將開始受壓,如果供應未有下降,銅價將會下跌。需求、供應及市場價格之間的相互關係所產生的韻律就是「行業週期」。
2) 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相互關聯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作出一種選擇而被捨棄的其他選項。舉例說,閣下有10,000元用來購買股票。若將這筆錢全部用來買股票A,閣下將無法購買股票B。無法購買股票B就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非常重要,因為資源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資源就是10,000元資金。
沉沒成本(sunk cost)是一個與機會成本相關的概念。舉例說,閣下已經用10,000元購買了股票A。然而,不幸的是,股票A自那以來下跌20%,賬面蝕了2,000元。此外,閣下現在發現股票B比股票A更吸引,故想要轉而投資於股票B。若無其他可用資金,要買股票B則必須賣掉股票A。沽出股票A而虧損的2,000元就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及機會成本是幫助閣下決定是否「換馬」或「止蝕」的重要概念。
未來價值(future value)較現值(present value)有所折讓。這句話的意思是今天獲得的10,000元的價值要高於10年後才獲得的10,000元。通脹是一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10年後能否獲得這筆資金亦存在很大風險。付款人可能違約,誰知道10年後會發生什麼事。由於不確定性,未來價值必須進行貼現。按貼現率(discount rate) 10%計算,10年後所獲得10,000元的現值僅為3,855元。
這與股票投資亦有關。舉例說,若一間公司將要進行新項目,投資者當然希望項目能儘快產生現金流。現金流產生越晚,現值就越低。
4) 風險就是不確定性
世界永遠在變。有句老話說,「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沒有事情可以確定」。全球經濟、行業財富及個別公司存在著很多變數。經濟預測是出了名的靠不住。
我們可以設想,變數越多,不確定性越大,風險就越高。如果一切都確定,那就沒有風險,但這是不可能的。一間公司的盈利能見度越低,投資風險就越高。有人以beta來量度股票的風險,但說穿了,高beta的股票通常就是盈利能見度低的股票。舉例說,鑒於准許回報及其公用事業性質,中電控股(2之投資風險要低於從事商品貿易的民營企業,因後者盈利難預測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