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仔心經﹕玩具治療 靜聽孩子心底話

【明報專訊】歡迎來到「小朋友的玩具大世界」,這個玩具世界專為小朋友而設,爸爸或媽媽只可以在旁,聆聽和回應孩子的感受,絕不可以說教、嘮叨。遊戲是孩子的語言,玩具是孩子的文字,家長藉着這個特別的遊戲時間,從中了解孩子,亦讓他們感受到爸媽是明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的,彼此不再有隔膜。

小朋友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在街上大吵大鬧,媽媽向他說教,但孩子半句話也聽不進耳,彼此關係十分緊張。對於以上情况,周太感受至深,她曾經感到兒子Gordon不受教,不懂跟他相處。後來,她運用以「兒童遊戲為本治療法」為基礎的「親子遊戲治療法」,在定期的親子遊戲時間中,了解Gordon,成為兒子的專屬輔導員,增進親子關係。

用玩具表達情緒想法

周太有兩名兒子,在管教6歲半小兒子Gordon時,碰了不少釘子。「我記得他念K3時,我曾承諾給他2元獎勵,但後來沒有兌現。那刻,Gordon像失控般,手腳亂動、大叫起來。可能我沒向他解釋,再加上當時他轉校已感到壓力,還有我是個緊張、急躁的媽媽,不懂得跟他相處……」種種原因下,Gordon出現了行為問題,常用較激烈的方式表達情緒,例如罵人、踢門或打人。於是周太便嘗試學習「親子遊戲治療法」,改善親子關係、兒子的行為及情緒。

香港家庭福利會親子遊戲治療法課程導師顏瑞玲及蘇慧雲表示,爸媽都愛孩子,但有時或許用了不合適的方法,或太注重物質、過分緊張,親子遊戲治療法可令家長從孩子的角度看事物,明白他們的思想感受。蘇慧雲說﹕「親子遊戲治療法是一種感受教育,特別是年幼孩子難以用說話表達,他們可以玩玩具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在親子遊戲中,家長回應孩子時,小朋友感到被理解,從中建立自尊、自信,而這方法亦可套用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主導 遊戲規則不設限

進行親子遊戲治療法時,需留意以下事項﹕

.小朋友主導,家長不要設立遊戲規則,孩子可自行揀選想玩的玩具

.家長回應孩子,簡單地描述孩子玩遊戲的情况。例如玩煮飯仔時,小朋友拿食物給媽媽,媽媽可回應「你煮食物給我吃。」「你想媽媽吃到好味的食物。」說出小朋友背後想傳達的意思

.透過直接回應孩子的行為,令小朋友覺得媽媽明白他,有安全感,不要批評他

.除非孩子要求,家長才跟孩子一起玩,而玩的時候,依然由孩子主導

.單對單進行,地方需寧靜、不受打擾;其間,家長要專心陪伴孩子,不宜做其他事情,包括聽電話

.接納負面情緒,如果孩子打玩具,家長不要阻止,因為這是孩子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事前跟孩子說清楚,這是「特別遊戲時間」、只可玩多久。遊戲時間剩15、5分鐘時,可提醒孩子,當他停止玩耍時,可向他說﹕「多謝合作」

.每星期可定期進行一次特別遊戲時間,每次30分鐘或以上

玩暴力玩具宣泄情緒 勿批評

周太學習親子遊戲治療法半年,她分享﹕「剛開始特別遊戲時間時,兒子選擇打不倒翁,那刻我很擔心,為何要選這些暴力玩具,但想到這是親子遊戲治療法時,我平靜下來,開始回應兒子,說『大力打它,打它的頭』,沒有批評他。」現時,周太每星期花45分鐘跟Gordon進行單對單的特別遊戲時間,她形容這是一種魔術,兒子開懷了,情緒得以宣泄,情緒問題亦得以改善。

在日常生活上,周太亦懂得多留意兒子的內心感受,而兒子亦樂於跟媽媽分享。有一次,Gordon被留堂,很不開心,攬着媽媽哭,周太說昔日的她,可能會覺得沒面子、很醜怪,但現在會平靜地回應﹕「今天留堂,我知你不開心,很怕。」還很慶幸兒子向媽媽表達情感。

■「親子遊戲治療法」家長訓練課程

對象﹕幼稚園至小三學生家長

日期﹕10月12日至12月14日(逢周五),共10堂

時間﹕晚上7:00至9:30

地點﹕將軍澳健明邨彩明商場一號平台2號

費用﹕$1800

主辦﹕香港家庭福利會

查詢﹕2771 1891

網址﹕http://www.wellnesshk.com

註﹕其他地區,包括屯門、葵芳、觀塘、西營盤、北角也開設此課程

文﹕顏紫燕

編輯:林華君

香港新浪新聞現已開設Facebook專頁,讓你即時掌握本地、中國、國際新聞、財經消息及天氣、交通等生活資訊,與朋友分享!快點到Facebook Like我們的專頁![按此 Like]

Leave a Reply